邢波涛 张宇飞
中国安能集团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610036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市政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管廊与管网,如通讯、电力等,必须对其进行详细规划。本文分析了市政工程管廊和管网的特征,探讨了施工技术的要点。
关键词:市政工程;管廊;管网;施工技术
引言
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给水管是压力管道,日常维修概率较高。管道入廊后,由于管廊内管道的敷设环境要远远好于直埋敷设,可以有效降低管道事故和维修概率,克服因管道漏水、管道爆裂及管道维修等因素引起的交通拥堵,可为管道升级和扩容提供方便。
1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分类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按使用功能可划分为干线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和缆线管廊3种。干线综合管廊是用于容纳城市主干工程管线且采取独立分舱方式建设的综合管廊,一般设置在机动车道和道路绿化带地下。支线综合管廊是用于容纳城市配给工程管线采用单舱或双舱方式建设的综合管线,设置在道路绿化带、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下。缆线管廊是采用浅埋沟道方式建设,设有可开启盖板但内部空间不能满足人员正常通行要求,用于容纳电力电缆和通信电缆的管廊,设置在人行道下。按施工方法可划分为明挖式综合管廊和暗挖式综合管廊,但因施工方法不同,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有所不同。
2市政工程管廊施工技术分析
2.1管廊整体吊装运输技术
对于地热“两能”供热、供冷热泵系统工程的施工,北京某单位对整体吊装运输提出了相关技术改进措施。在吊装位置的选择上,综合考虑车辆操作空间及吊装便于操作的位置来提高输送效率;在施工过程中,利用增加土建临时吊装口或在土建管廊未施工前预留管道吊装口,使管道能够在吊装过程中达到水平下管,降低安全隐患和施工难度,提高管道的吊运速度;当管道在管廊尺寸为3.6m×3.4m的狭窄区域内进行运输时,采用2个自制软轱辘小车进行运输,前车带转向便于灵活运输,小车底盘尽量接近地面,每组小车上设有卡具及锁具,从而提高其运输安全及速度,相比滚杠运输方法从时间效率上至少提高一倍,作业人员减少一半;在管道就位上,利用现场预埋吊点进行管道就位吊装。这种吊装运输方法的使用工具简单、造价低、效率高,对于大管径大重量管道运输就位的速度可以达到15min/根。
2.2管道基坑的开挖
基坑开挖支护总体思路:根据设计的要求,管道基坑开挖总体分为单槽开挖和合槽开挖两种方式,采用拉槽放坡开挖、工字钢和SP-Ⅲ型拉森钢板桩支护这三种方式。其中管道施工采用明挖顺筑纵向分段进行基坑施工,分段长度为两个检查井段。
2.3做好管廊钢筋与砼浇筑工作
综合管廊的施工工程,还需要做好管廊钢筋及砼浇筑工作。根据该综合管廊的实际需求,在施工过程中,将管廊纵向每隔30m设置变形缝,并进行连续浇铸。同时,在底板之上的30~50cm的位置,设置水平施工缝。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时,要先对底板上的50cm进行第一次浇筑,再对墙身以及顶板进行第二次浇筑,选择使用钢板止水带连接两次浇筑。与此同时,还要做好预埋件的安装工作,即将管廊顶板的预钢板安装在管廊的正中位置,每隔5m预埋一道。
2.4大直径管道运输装置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大直径管道运输装置在云南得到应用。
该大直径管道运输装置由至少两个运输组件串联连接组成,运输组件包括门型框架、底座、脚轮、电动葫芦和管道夹取单元,门型框架包括两侧立柱和连接于立柱顶端的横梁,底座连接于立柱的底端,脚轮安装于底座下底面,电动葫芦安装于横梁的中部,管道夹取部件悬挂于电动葫芦下端。该运输装置操作方便,移动灵活,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人力搬运的强度,可极大地提高施工效率。
3市政工程管网施工技术分析
3.1沟槽开挖
市政管网工程需要挖开地表对管网进行重新规划构建,工程实施前需要对施工所在地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确定沟槽的开挖深度、放坡坡度、支护方式等,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塌方事故。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排水、支护及其他安全措施。沟槽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机械的方法进行,槽底原状地基土不得扰动,机械开挖时槽底预留200~300mm土层由人工开挖至设计高程;开挖过程中要加强土体监测,随时注意沟槽两侧土体的位移和边坡稳定情况,施工人员不能站在开挖后的沟槽边缘,防止土体的坍塌、滑坡。项目负责人及安全员每天要进行巡视检查,对于出现事故征兆的地段,要停止施工,进行安全整改符合要求后才能继续。槽底不得受水浸泡或受冻,施工前需要制定完善的防排水及防冻方案。当槽底局部扰动或受水浸泡时,宜采用天然级配砂砾石或石灰土回填;槽底扰动土层为湿陷性黄土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沟槽开挖完成后,组织业主、监理、设计、勘察等相关单位进行验槽、勘察地基的承载能力。如果地基承载能力较差,则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换填、夯实或其他加固措施。
3.2电力支架问题分析
目前国内综合管廊电力支架的普遍做法是在浇筑结构前将支架的哈芬槽轨道预埋在墙体内,这种施工工艺不能解决轨道与墙体之间如何收边的问题,造成拆完模板之后轨道边缘凹凸不平,甚至有的轨道完全被混凝土覆盖。另外一种做法是,在结构拆完模板之后,再在墙体上打膨胀螺栓来安装轨道,这种工艺安装的轨道强度不够,经过长时间的拖拽后螺栓容易脱落。
3.3做好施工缝与变形缝处理工作
在进行综合管廊的施工过程中,还要做好施工缝与变形缝的处理工作。需严格根据施工的设计图纸,沿整个管廊进行通缝设置,采用480mm×4mm的镀锌钢板进行施工缝布置。同时,选择使用中埋式钢边止水带,配合可拆卸式的橡胶止水带,进行变形缝的处理工作。在变形缝两侧30cm的位置以及管廊外侧的角隅处,使用1.5mmCPS的防水卷材另设一道防水加强层。
3.4闭水试验与回填土
管网施工全面完成之后,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闭水试验,检查管道的密闭性。如果管道过长,可以分段测验。检测过程中出现漏水现象,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若无异常情况,则可进行回填施工。回填从管底基础至管顶以上0.5m范围内,必须用人工夯填,严禁用机械堆土回填,管道两侧压实面的高差不应超过300mm。管顶上部500mm以内,不得回填块石、碎石砖和冻土块;500mm以上不得集中回填块石、碎砖、冻土块。夯填时,从管道两侧同时对称回填并夯实,确保管道不移位。具体作业中,可以采取分层回填夯实的方法,确保施工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综合管廊的建设,已经成为各个城市最重视的市政工作之一,关乎人们生活及工作的方方面面。在进行综合管廊建设工作时,需要施工团队依照管廊建设的流程,配合地域性特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工程设计与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抓住综合管廊的施工要点,保证施工安全,确保管廊工程高质量完成。
参考文献
[1]赵壮志.对市政道路建设管网施工技术的几点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5):55.
[2]沈志伟,张晓雷.市政工程管廊和管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4):74-75.
[3]卢意,何富泽,郭佳,等.地下综合管廊移动式墙体钢模板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2019(11):1363-1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