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旭升
城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 青岛市 黄岛区266555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人们对城市基础设施提出越来越多的建设需求,城市建筑工程规模也呈现出不断扩大趋势。任何建筑工程项目在正式施工之前,都要做好充分的施工前期准备。在施工准备阶段中,为保证建设单位能够如期根据预算计划开展工程的建设,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施工原材料浪费现象,有效把控施工成本,保证建设单位获取最大程度的经济效益,需要精准估计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合理规划建筑工程的施工。本文对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措施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造价;超预算;控制措施
引言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控制可以有效提高工程经济效益,让工程施工得到质量和进度的保证,有助于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是控制策略上要注意超预算产生的原因,在工程管理、施工等多个方面做出应对,节约施工成本,应对工程变更和价格波动,以此提高资金的使用率。但是在超预算的控制中要以质量为核心,要合理控制造价成本,不能因为超预算的控制而降低工程质量。
1意义
从以上概念可以看出,建筑工程造价在整个项目建设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科学合理的控制工程造价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合理控制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建筑工程量的增加。在建设阶段,增加投资资金,会造成严重的预算超支,整个项目不能顺利进行;其次,要根据实际工程量,在投资建设范围内严格控制预算审批,有效降低整体建设成本,使项目效益最大化。第三,项目的各个阶段都与建筑工程的预算控制有关,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应及时反馈每个超出预算的项目,找出对应的原因,以减少对项目不利的成本,从而为工程建设提供预算控制方面的经验。
2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作用
建筑工程的资金投入较高,在市场经济下,建筑企业的发展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所以需要进行工程造价管理,针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施工需要做精细化的管理,合理化、标准化控制造价预算,以保证工程资金的高效使用,保障工程的施工建设进度。建筑工程造价能够管控资金规划,合理节约施工成本,避免施工材料浪费、忽视质量问题的情况发生,不仅能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也能保证企业声誉。
3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分析
3.1预算编制体系不完善
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施工项目,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工程造价的过程变得难以控制。个别施工单位为了尽快施工,通常会将预算时间缩短,这将会使施工材料、市场调研、建筑信息等方面信息收集不全面,导致预算与实际的偏差过大,最终使实际的成本超出预算,对施工过程造成极大的影响。例如:某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材料选购时,由于忽略了市场价格因素的影响,在购买施工材料时,施工材料正处于价格上涨的阶段,而且又难以找到可以替换的施工材料,只能以超出预算的价格购买施工材料,在成本上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让施工单位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进行预算时需要保障预算编制体系的合理性,并且对不足之处进行有效的完善,让预算编制体系能够对预算过程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从而避免超预算现象的发生。
3.2造价控制管理不够完善
建筑工程的造价主要在人力成本和材料成本,在控制管理上也以这两个方面为主。有效地控制管理需要针对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因素做科学合理的应用,以此达成成本控制。但是,目前的建筑企业造价控制管理并不完善,在人力成本控制上忽视了工作调度,只重视单位时间的投入和性价比,综合施工进度来看,这种压缩施工人员成本并没有取得造价减少,相反增加了质量管理的难度。在材料成本控制上忽视了市场因素,过于注重材料量的减少和替代,导致市场价格变动下出现较大的超预算情况发生。
造价管理是控制超预算的核心工作,其管理的不完善也就让本职工作失去作用,超预算的情况也就会出现。
4控制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有效措施
4.1优化预算编制体系
预算编制体系在工程预算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增加造价预算的准确性,让工程造价预算的结果更加的合理。预算编制的优化措施如下。第一,工程在施工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施工现场情况进行详细的判断,尤其是在施工技术方面,需要确保施工技术的合理性,防止施工出现任何的问题,避免出现返工的现象。第二,需要对施工材料的价格做好调查工作,并采取合适的购买方案。例如,可以采取分批次购买的方法,当施工材料的价格上涨时,可以在不影响工期的情况下购买少量的施工材料;当施工材料的价格下降甚至恢复到正常水平时,可以多购买一些施工材料,采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应对施工材料价格波动的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第三,预算编制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优化,让预算编制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
4.2强化规范管理
规范管理需要企业针对工程造价预算工作制定规范,避免出现预算与市场不符,严重低于建设成本的情况。规范管理的开展第一步要建立科学的造价预算编制,从工程设计确定需要材料质量、材料市场价格、工程机械的种类和数量、工期等,建立科学的预算制度。第二步要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并预估出现预算差异建立预算成本。这样的规范化造价成本预算能够体现工程建设所需资金,并能发挥指导工程施工的作用,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避免出现工程施工缺乏资金无法完成的情况。
4.3项目实施阶段加强预算控制
资金通常在实施阶段投入到项目中,根据相关研究报告,项目成本在实施阶段受到的影响较小,约占10%。在此阶段减少资本投资会稍微影响整个项目的成本,因此大多数开发单位往往在实施阶段对预算控制的关注较少。在实际施工时,项目的成本通常会由于以下因素增加。一是不可抗力因素,例如地震,风暴,山体滑坡,泥石流,政府政策,战争等,这些因素是无法人为改变的。其次,技术局限性、监管单位和施工单位合同变更以及政策失误等主观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成本增加,但这些主观因素通常可以进行人为控制。为了避免提前支付过多的费用,应指定专业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包括按合同原价对主要费用进行正常计量和严格按照结算程序进行结算控制。发现超额付款应立即报告上级部门,并共同制定对策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成本损失。通过有效的准入监督,结算前审核系统,可以确保建设项目的质量并提高经济效益。
4.4建筑工程图纸控制
工程造价人员需要对图纸内容进行了解。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涉及的方面较多,在施工过程中更加烦琐。因此,造价员必须仔细核对图纸进行阅读、理解、分析。对图纸的重点部分进行分类和标注。在对图纸进行审核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其中的问题或者差异,应该先上报相关领导,并与设计方和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探讨,从而完善建筑图纸,保证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也让工程造价编制更加符合实际,数据更加真实、可信。在工程施工之前,造价人员为了使施工方案更加合理,需要在现有的方案基础上进行调整优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取预算控制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建筑工程超预算现象的发生,可以降低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并且让工程的预算更加的准确与合理,有利于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邱莉.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9(35):149-150.
[2]贾庆翔.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措施[J].居舍,2019(15):198+1.
[3]孔丽华.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17(05):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