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魏炽琴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   作者:魏炽琴
[导读]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与抽象逻辑思维相比,它们对图形更为敏感。思维导图主要是将复杂的逻辑转换成图形,直观地显示出来,适合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辅助工具。文章就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几个具体应用方向:加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小学生自主预习、突破课程重难点、辅助解题、强化学习效果等。

魏炽琴    福建沙县翠绿小学  福建  三明  365050
【摘要】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与抽象逻辑思维相比,它们对图形更为敏感。思维导图主要是将复杂的逻辑转换成图形,直观地显示出来,适合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辅助工具。文章就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几个具体应用方向:加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小学生自主预习、突破课程重难点、辅助解题、强化学习效果等。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应用路径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00-01

        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作为辅助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开发潜能,培养发散思维。对促进学生今后的学习习惯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一、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处于逻辑思维形成的早期阶段,属于具体操作的发展阶段,是建立自信的关键时期。面对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他们不能自由掌握,强迫灌输容易打击小学生的自信心。小学生在具体操作阶段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对图形敏感,思维导图的特点正好与之相吻合。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帮助小学生降低数学学习难度,树立自信心。例如,在讲解与“分数”有关的知识时,我们在黑板上画一个空白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在讲课时一起做思维导图。学生们喜欢接触新事物。当教师提出要求时,大多数学生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主动帮助教师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老师在课前也给学生留出一些时间,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重新安排思维导图。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优化课堂教学
        小学生正处于启蒙的各个学科知识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不仅是完成教学内容,而且要丰富小学生的经验和对学科的理解,从而为今后的教学内容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接受程度制定教学计划。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强关联性,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知识的积累逐渐形成清晰的知识树,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不忘旧知识。如在进行“自然数”有关知识教学时,引导学生将本课内容与之前学过的数的类型相结合,拿出之前绘制好的思维导图,促使学生直观地发现其中的关联,使当堂教学效果得到较好的体现。
        三、协助学生解题
        小学数学的重点题型是应用题,在考试中占很大比重,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解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然而,小学生仍处于简单思维阶段,不能自由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学会运用思维导图,通过图形整理解题思路,顺利找到应用题的关键词和解题方向,逐步培养小学生的分析能力。如在讲解鸡兔同笼问题时,引导学生将鸡和兔子腿的数量和头的数量画出思维导图,学生在绘制过程中清晰地理解了两种动物腿与头之间的函数关系,准确地找到了解题方向,教师只需稍加引导,学生即可掌握此类问题。
        四、提高预习效率
        新课预习能力是贯穿整个学习生涯的一项重要能力。


在学习新课之前复习新课知识,可以使学生提前发现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带着问题听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预习新课时。思维导图有自己的时间轴功能,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与学生建立新的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在课后改进思维导图的内容。如在进行新课预习时都使用思维导图做辅助,可以将导图画成自己喜欢的图形,在进行正方形学习时,小学生将自己预习到的内容如正方形与四边形的关系等填入导图内,课堂参与度也得到了提高。
        五、突破学习难点
        小学生的认知处于初级阶段,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理解困难。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参与意识淡薄。教师应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组织数学知识,准确地找出课程中的难点,并逐一解决。如在给学生讲解几何图形时,课程重点是区分各种不同几何形体间的细微差别,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几何体形状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在不断绘制的过程中不停地练习图形的绘制,同各种几何形体的特点填入导图后学生迅速发现了图形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这时教师再要求学生将发现的知识点绘制到同一张图中,可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该教师通过这种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头脑风暴的形式进行数学教学,使重难点简单化解。
        六、加深复习效果
        新课标的教材在每个章节的学习内容结束后都设置了复习单元,意在培养学生的归纳、整合和探究能力,思维导图的优势在复习中能够得到发挥,因在复习前学生对课程内容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掌握,所以此时在制思维导图时可将脑海中杂乱的知识点梳理归纳,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当中,课后复习作为课堂的延伸,在小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思维导图融入小学生的课后复习环节,一方面能够巩固小学生自身的数学知识储备,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复习时顺便绘制下一课的思维导图,此种做法能够促使学生在后续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点的印象更加深刻,在新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时产生的疑问作为切入点,切实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七、提升了师生能力
        首先,为培养教师运用思维导图的能力,学校多次组织教师讲授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并参加了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运用的公开课。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讨论使用思维导图的具体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讨论交流教学经验。学校鼓励教师使用思维导图来设计教学过程,作为教学计划的补充。这有效地提高了教师运用思维导图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示范效果。
        其次,规范学生的绘画能力。为了引导学生规范地绘制思维导图,学校可以要求教师设计思维导图绘制的专门课程,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导图绘制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绘制能力,即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思维导图绘制的合作。在保证学生思维导图绘制能力提高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对小学生掌握数学教学内容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应充分认识思维导图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用思维导图辅助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瑞香.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16,(21):84.
[2]李茹佳.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 (10):95-96.
[3]项聪英.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小学), 2017,(12):225+2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