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学具在课堂中巧妙运用的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   作者:王丽
[导读] 小学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会遇到较大的困难,长此以往会打击学生学习信心,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落后,限制了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而数学学具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数学知识,降低其学习的难度。

王丽    湖北省十堰市文锦学校  湖北  十堰  442000
【摘要】小学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会遇到较大的困难,长此以往会打击学生学习信心,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落后,限制了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而数学学具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数学知识,降低其学习的难度。
【关键词】数学学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99-01

        1数学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首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小学数学知识较为枯燥,如果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而数学学具的使用,可以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学生在自主操作当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数学学具可以促进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发展。在小学数学学习当中,必须借助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这是学好本门学科的基础。而学具的合理运用,可以促进两种思维方法与模式的有效融合,使学生在形象思维下进行记忆,在抽象思维下进行理解,提升学习效率。
        2数学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对学具的重视程度不足。很多教师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学具的重视程度不足,限制了高效化课堂的有效构建。教师认为学具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工具,在教学中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发挥其价值和优势。其次,学具应用设计不合理。学具只是一件辅助性工具,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对学具的依赖性较强,任何知识教学都要用到学具,导致课堂时间被大量浪费,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再次,教学方法较为落后。在学具使用中,教师往往采用讲解和演示的方式,导致学生的参与度较低,不利于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3小学低年级数学学具在课堂中巧妙运用的方法
        3.1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时期学生的学习习惯会直接对其日后的成长及发展形成较大的影响,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学习的动力主要源于兴趣。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使用数学学具时,老师必须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起始点,这样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为学生日后的自主学习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通过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可以始终保持较为积极的兴趣及热情,参与到老师所创设的数学教学活动之中,编制出可实施性更强的教学方案,从根源上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以及积极性。另外,老师还需要使用更为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解答疑惑,让学生可以更好更为全面且真实的了解各类学具用的真正用途。在操作这些学具时,要让学生养成更为科学化的学习习惯。


在选择数学学具的过程中,老师必须要对其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以其教学内容为基准,让数学学具和教学内容可以更好的连接在一起,保持二者紧密的连接关系,用数学学具呈现出较为抽象的数学内容,便于学生更为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问题的探究之中。例如,在讲解几何图形相关的内容知识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尝试去做一些长方形以及正方形等的学具。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直接了解各类学具的特征,并大致的掌握一些和周长、角度等相关联的数学知识,能够有效的减小实际的学习难度,给学生创建出一个更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尽可能地提升其学习的效率。
        3.2明确应用目标
        在使用数学学具的过程中,老师必须要明确的设置学具应用的目标,利用其目标,帮助学生更为全面、深刻的了解各类学具的具体用途及方式,这会使得其教学的针对性变得更强。一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会自主的使用学具,缺少学具的使用习惯,并且起对于学具的使用方式及用途了解也会比较差,这就会大大的约束并限制了学具的价值。所以,老师在教学时,必须要设定好学生教学的主体地位,使用引导及组织等的方式,给学生编制出更具科学性的学具使用流程,达到一种有效化设计数学教学课堂的目的,尽可能地提升课堂工作的开展成效。把数学内容和学具更为充分的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些学具的名称以及具体用途,避免学生在学习时忽略学具的使用。消除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不可全权的管理班级,要适度的干预,并设置出更具引导性以及层次性的问题,询问并启发学生,让学生可以了解各类学具的具体用途及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3发掘教材内容
        在学具教学当中,教师应该以小学数学教材作为基础,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为教学活动的实施奠定基础。在学具的应用当中,教师往往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每一部分的教学内容都需要借助学具实施,导致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教师应该认识到数学学具只是一种辅助性工具,在教学中还是应该以教材为主,使学具的使用具备较强的目的性,防止在学具使用中出现盲目性的弊端。与此同时,还应该避免在课堂中出现流于形式的问题,明确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增强学具教学活动设计的科学性。比如,在分数相关内容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学具进行等分,使其了解分数的本质概念,从而深入理解本章教学内容,并增强其实践应用能力。教师应该提前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类与整合,实现在不同模块教学中的针对性应用,增强教学的灵活性。
        结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数学学具,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其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同发展,同时提升其实践操作能力与主体意识,为教学工作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应该遵循实事求是和以生为本的原则,通过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明确应用目标、发掘教材内容、培养创新能力、创设教学情境、分组探究学习和拓展教学课堂等多种途径,实现对学具的高效化利用,满足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需求。
参考文献
[1]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思考[J].曾玉良.教育革新. 2017(11)
[2]浅谈实践活动在小学中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优势[J].罗琼.教育革新.2019(03)
[3]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谢燕.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2016(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