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遵循学生认知差异的研究 黎伟峰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   作者:黎伟峰
[导读] 新的教育理念下,学生在教育阶段应该接受更加全面的教育,其中在设计与学生相关的数学教学活动时应该注意考虑到学生最根本的需求,这意味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清楚认识到学生本身存在的认知差异,通过更具差异化的教学来为学生提供更加精确有针对性的指导。文中就对小学教学教育中遵循学生认知差异的具体落实措施进行了探究。

黎伟峰    广州市南沙区金洲小学  511457
【摘要】新的教育理念下,学生在教育阶段应该接受更加全面的教育,其中在设计与学生相关的数学教学活动时应该注意考虑到学生最根本的需求,这意味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清楚认识到学生本身存在的认知差异,通过更具差异化的教学来为学生提供更加精确有针对性的指导。文中就对小学教学教育中遵循学生认知差异的具体落实措施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学生认知差异;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94-01

        引言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其所经历过的成长环境,经受过的教育以及当前的智力水平等都是存在差异的。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大多采用的是整体教学的方式,没有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展开教学,到了新的教育时期,这种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了。因此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差异性以及个体教学,确保教学的目标能够落实得更全面。
        一.制定与学生需求关系紧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所有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也指导着所有教学工作的具体落实,在进行教学目标制定的过程中为了确保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之间能够有更加紧密的联系,需要在学生认知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性格以及学习特点,知道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当前教材内容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等,如此教师才会更清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应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帮助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更加全面彻底[1]。比如说教师要教导学生《一个数除以小数》这课程的内容,那么数学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可以从大致三个方面进行考量:①考虑到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点,然后从这些知识点来进行本课程内容的引入。②不同学习进度,思维的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本课程内容,教师要尊重存在的差异,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③引导学生在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对其推导转换的过程也有所了解。
        二.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差异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进行落实。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大的作用,如此学生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才能发挥出更多的自我才能,展示了对于学生自我个性以及学习方式的充分尊重。再者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够从其他学生的身上学习到自己不具备的一些才能及智慧,通过整个小组成员的协商探讨来帮助学生更快速有效地完成某一部分内容的学习。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充足的学习上的自信心,对于数学学习也就会有更大的兴趣。比如说在进行《长方形面积计算》这一课程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测量计算出所给长方形道具的面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三.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要切合学生实际接受度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虽然教材编排的内容是固定的,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应该根据学生认知的差异来选择是否引用教材中的例题,活动等来进行本节课程知识点的引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以及学生能够接受的知识体系来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编排,使之能够更加被学生接受,如此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更好。比如说教师在教导学生《分数》这一节课的内容的过程中,教材中有编写一道例题说的是X运动员在篮球比赛的下半场所得的分数只有上半场的一半,学生因为对于“分数”与“分数”之间没能有很好的区别,因此对这道例题的理解不是很透彻,教师可以将其重新编写为“X运动员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以此来帮助学生可以更顺利地理解分数的相关概念。
        四.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来合理评价学生学习结果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来对其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小学生并对于教师的评价以及鼓励表扬等是有着极高的诉求的,教师在评价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结果的过程中既要保持评价的客观性,也应该根据不同基础以及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来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2]。帮助小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感受到其对于自己的鼓励以及肯定,从而激发学生可以产生更多地对于数学学习的动力以及热情。比如说在学习《加减运算基础》这节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在讲述完课程内容之后,提出了一些关于课程的问题来要求学生进行回答,学生A很快就得出了答案,但学生B是在草稿纸上计算了很久才获得的答案,教师再对两位学生分别评价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A,B之间数学基础以及对数学敏锐度的不同,不能因为后者得出答案的速度更慢就直接表示A更优秀,B存在太多不足,而是应该在充分肯定A的聪明的同时也肯定B的努力以及踏实,让所有学生都能从数学学习中找到独特的自我价值,在学习中拥有更强的自信心。
        五.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遵循学生认知差异即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根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具体教学工作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制定与学生联系更加紧密的教学目标,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排让其更被学生接受,还要根据学生本身存在的差异来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如此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动力更强,学习成果更好。
参考文献
[1]温传美.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的差异性教学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000(039):223.
[2]张鸿.遵循认知差异,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1):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