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数学素养——谈小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   作者:贾江涛
[导读] 数学来源是多层次概念的,起源于生活但是又并不是生活可以全部概括。数学最开始是由生活中一些事物的问题经过研究形成了现在的数学,渐渐的数学从生活到本质内涵,研究学科内部存在的联系,转为抽象环节。抽象的实质是不断有学者在探究生存世界万物的问题。数学浅显的概念可以从日常活动中得到启发,但是更具奥秘的是不可描述。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在不断进行教学题材和内容的变化,期望通过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培养学生抽

贾江涛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新生小学  云南  曲靖  655000
【摘要】数学来源是多层次概念的,起源于生活但是又并不是生活可以全部概括。数学最开始是由生活中一些事物的问题经过研究形成了现在的数学,渐渐的数学从生活到本质内涵,研究学科内部存在的联系,转为抽象环节。抽象的实质是不断有学者在探究生存世界万物的问题。数学浅显的概念可以从日常活动中得到启发,但是更具奥秘的是不可描述。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在不断进行教学题材和内容的变化,期望通过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转变。
【关键词】教学;思维;抽象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88-02

        引言
        数学在人类历史各个发展阶段都是有显著贡献的,从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历程发现,每一次都是数学在不断革新,催发其他学科迅猛发展。数学是一个人对理性内涵的研究,运用基础数学工具在对万物之间的联系进行系统分析和规划。小学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教师要关注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成长和抽象启发的重要时期,如何通过有效方向启发思维转变,是各区域教师在课堂实践中探寻的话题。
        一、强化数学抽象思维的重要性
        在小学环境中,数学抽象思维意识较高的学生对于事物的反应力和认知,是快于抽象意识浅薄的学生的。由此,具备抽象思维可以极大改善学生思维认知能力和敏感度。一个人想要不断对事物进行有效辩解,要通过四大认知过程,最开始阶段是认识事物初始发生的阶段,然后对事物开始进行具体认识。在小学阶段学生处于从懵懂无知到认识事物具体阶段中,不断去认识事物转而到发现其中蕴含的逻辑关系。但这个阶段,不能认为学生进入这个阶段,就会自发开始历程,是需要环境和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图画形式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读图模式去接受概念疏导。数学是规律事件抽象化的具体展现形式,小学在教学初始就要让教师明白灌输抽象感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抽象体,让学生获得数学概念其中的内涵关系,学生对本质概念的不断理解和探寻,帮助学生激发认知世界的构图模式。学生对图画更容易理解,在灌输抽象的同时,要让学生形成对事物认知的图像意识,帮助学生更好应对抽象认知,为之后的数学深入教学打下基础[1]。
        抽象思维的树立对学生未来是有帮助的,思维转变在小学阶段应对其他学科以及数学的学习,可以加快对学科的理解。抽象是基础的建设问题,是为了让以后学习更容易。教师在教学数学中应该先让学生明白数学的构成以及初始原理部分,极大帮助学生对数学的普遍认知,可以解决好学生懵懂无知到高阶段的成长问题。初级阶段的数学原理和逻辑关系基础在生活中,大部分都可以通过对生活的理解来诠释数学概念,但是一部分内涵学习具有抽象的特质。小学教师就是要通过浅显的数学知识,从中找到抽象思维的联系,培养学生思维意识的进阶,以提高学生在高阶段数学学习的意识[2]。
        新时期下的数学培养要求,对小学阶段学习数学有更高标准。从四个方面要求教师要适应新时段的要求,加强学生知识能力的基础构建,激发学生不断对数学产生思考意识,要让学生数学和生活充满问题怀疑,转变学生的情感观念。小学是基础的学习环境,学习知识也是通俗易懂的,但是基础建立是为高阶段进阶准备的,教师要结合优化教学的方式和策略,加强教学素质,不断将数学的思维传输引导给学生,在数学问题和生活环境中运用实例,帮助学生怀疑概念,不断提出问题的思维能力,也要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数学上多数概念逻辑关系,不是教师讲完学生就可以明白,要通过学生之间在生活中不断思考,提出疑问,从而提高概念的掌握程度。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如何算出多边形的面积问题,学生就会用过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运用方式,从中找出多边形和这两个图像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思考多边形的具体面积算法。


在整个计算过程中,学生运用具体化的面积思维模式,再找到抽象性的逻辑原理,学生通过个人探究和小组间交流讨论,有效理解多边形和其他面积公式的联系,渗透了抽象思维的概念法则,帮助学生从有序的概念逻辑找到无序中存在的内涵关系,教学也达到方法的实践,提升学生抽象思维建立[3]。
        二、数学抽象思维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转变教学策略,从具体到抽象
        教师在从事小学数学时要首先认识到学生的群体特质,小学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已经在具体物质的内涵展现环节。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思维动态特质,学生在整个阶段容易获取规范性的思维方式,也包含思维方向的顺变性和内部概念的原则性。学生思维顺变性的形成过程,是借助教师在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导,通过读图模式的具体认知,学生对事物的普遍认识有具体化的体现,已经可以知道事物的形态和外貌状况,也通过具体事物的动作学习到物体的移动方式。例如,教师在四则运算具体实践教学中,在生活环境中找实际案例,学生发现事物的运算是存在生活中,在接受程度上更容易,从抽象到具体化的学习成了学生此时显著特征。在其他教学中,教师可改变原有教学策略,要立足于生活,在实际中不能背离数学概念,最终又回归生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会不断运用数学原理剖析各类问题,达到思维抽象具体化的转变[4]。
        (二)强化教学模式,合理过渡抽象思维
        小学阶段学生在各方面能力都会随着年龄变化和接受程度在改变而提高,数学的抽象思维能力也会在学生学习历程中经历很多阶段,开始要教师传输浅显的生活知识,进行引导学生启发思维转变,直观感受数学概念的各方面形成,在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系统运算,达到进一步可以对抽象思维理解的能力。一年级时期的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直接与数学一致的概念性的能力很强,属于思维的起始阶段,学生注重观察事物的运动情况,二年级到三年级之间,学生已经可以从具体事物理解到抽象思维转变,之后的四年级学生在逐渐学习中可以对数学概念抽象性的知识具体化的解释。例如,在《简易方程》中,学生在没有之前学习铺垫是无法理解方程具体内涵逻辑关系的,但是在五年级接触到方程运算中,学生已经可以从中理解到抽象关系。教师通过生活常识内容引导,学生极易转变思维,将抽象关系用方程展现。
        (三)教学策略关注抽象特殊性
        抽象性的思维方式在小学数学中有其特殊的性质,教师要在教学方式中给学生注入这种思维特性。要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中注重教学素材的多样性,多样化的内容可以给学生带去思维的活跃程度,学生会采取积极的心态去接受数学蕴含的抽象内容,这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还要采用多元化的信息手段,在很多内容教授上要结合实际情景,让学生融入环境中,激活思维兴趣。教师要结合课后作业,从中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无时无刻研究数学内容,保证抽象性思维深入人心。
        三、结束语
        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环境中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抽象性思维的启发要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以保障学生获取的思维见解是一致的、有效的。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要具有鲜明目的,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数学含义。在习题选择上要贴合实际需要,培养会思维、会运用抽象思维处理复杂问题的新时代学生。要重点关注具体化到抽象是有过程的,不能一蹴而就,要合理规划好每一步,让学生在思想意识中逐渐融入抽象思维,满足现阶段学生发展需要,不断加强教学素质的培训。要保持与学生密切交流的习惯,通过沟通发现学生思维转变,从而完成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韩召群.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对策浅谈[J].当代家庭教育,2020,000(001):P.131-131.
[2]黄碧芬.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新课程(中),2017, 000(011):P.88-88.
[3]孙兆辉,仓誉.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刍议[J].吉林教育,2017:43-44.
[4]陈光勇.浅析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女报:家庭素质教育,2020(9):0002-0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