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优化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   作者:韦玉萍
[导读] 在教育教学中,成绩的高低不是教育学生的主要目标,也不是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唯一标准。像数学这种比较抽象的学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思维才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形成正确的学习思维。这一点也比较符合我国新课标中的基本要求,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讨方面的能力,并通过自主合作交流,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理解。

韦玉萍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天峨县第二小学  广西  河池  547300
【摘要】在教育教学中,成绩的高低不是教育学生的主要目标,也不是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唯一标准。像数学这种比较抽象的学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思维才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形成正确的学习思维。这一点也比较符合我国新课标中的基本要求,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讨方面的能力,并通过自主合作交流,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83-01

        引言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更是小学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科目之一,可以说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不仅仅是在学习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而学习数学的目的就在于学会解决日常生活遇到的很多实际问题的必知、必会的知识。时代在发展,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就需要数学教师们立足于实际,丰富教学方式,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一、多媒体应用,拓展教学知识
        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就能够通过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加直观的认识。例如,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一单元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将图形平移、旋转的过程中利用动画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加直观的理解。在对学生进行“轴对称”教学的时候,数学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将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事物展示给学生,如巴黎铁塔、眼镜、飞机等,通过对教学知识的延伸拓宽学生对轴对称的认识,同时还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二、自主性理念,提高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到,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方式要围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这一方式是教师们经常利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同时这一教学方式也是很好地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之一。小学数学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分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笔者通过实际观察得出结论,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每小组四个人能够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在这四位学生当中,其中一位一定要是数学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从而形成“一带三”的小组模式。在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配之后,数学教师就可以通过为学生布置教学任务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前预习、难点复习等方式,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同时也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运用情景教学法
        在数学学习的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去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采用情景教学法。在教学小学数学五年级《分数乘法》时,可以将数学的问题融入生活的实景,可以让学生演示在生活中去买书的情景,将简单的算式转变为学生买书的单价和数量,让学生在理解算式的情况下,也能更好地运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可以营造轻松的课堂范围,在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下,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课堂上勇于提出自己的疑问,敢于质疑教师的灌输。
        四、分层目标,指明方向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区别和差异,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制订,需重视分层,切勿要求所有学生均达到最高目标,而是强调所有学生均可以有所收获。比如,关于“分数乘法”这部分知识,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目标采取分层,即第一,理解分数乘法意义,掌握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第二,仔细观察对比,指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对分数乘法计算法则作出概括总结,促使其抽象概括能力的强化提高;第三,指导学生对知识内在联系进行深入探究,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可要求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一;针对数学基础一般的数学,可要求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一、二;针对数学基础好的学生,则可要求学生完成全部教学目标。分层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为学生学习指明具体的学习方向,以此使所有学生均可以在分层目标的指引下,切实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过程中,面对比较好动、注意力很难集中、容易受到其他事物影响的学生,培养其自律能力是首要的,教师应通过比较严格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在学生自律能力较差时,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式的警示指导,促进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并通过布置课后预习任务和复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反思,并通过检验课堂的学习效果,使学习效果得到反馈,这样通过长期的预习复习以及进行问题的思考,逐渐养成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也应与相关的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相结合,鼓励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惩罚机制的设置不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应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反思。在用微课进行课后学习时,教师应预留相关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仍存在一些发展中的不足。为发挥自主学习教学方法的作用,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增加对学生的关注度,更好地优化教学方法,并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田甜甜.小学高年级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20.
[2]马响亮.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教育教学创新[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36-438.
[3]刘俊才.浅析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效率[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9(五).: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9:556- 5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