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思考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   作者:徐樟犹
[导读] 体育教学主要是各种身体锻炼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体育活动不仅可帮助学生的锻炼身体,掌握体育技能、技术,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准。要想促进高中体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教师需格外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他们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如何让创新教育在教学中得以具体化的表现?联想就是最好的方法。本文中几个教学片段都是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探索的兴趣、创新的欲望,在开放式、活动化的各种身体姿势的联

徐樟犹   浙江省乐清市芙蓉中学  325600
【摘要】体育教学主要是各种身体锻炼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体育活动不仅可帮助学生的锻炼身体,掌握体育技能、技术,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准。要想促进高中体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教师需格外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他们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如何让创新教育在教学中得以具体化的表现?联想就是最好的方法。本文中几个教学片段都是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探索的兴趣、创新的欲望,在开放式、活动化的各种身体姿势的联想与自我创造中,增强他们对自身躯体的感性认识,锻炼他们身体的柔韧性、灵巧性和协调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展示自我的愿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游戏活动。培养他们体育学习的兴趣,使每一个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使每一位孩子都能感受到身心的愉悦,体验到体育游戏带给他们的成功与欢乐,这也是新课程的要旨所在。
【关键词】创新意识;联想;质疑;因势利导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79-02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体育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创新的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发挥体育学科的思维功能,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其核心是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结合,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互补,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交融。创新思维表现在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中是思维的新和活。新,就是在理解中有独特的见解,在表达中有真情实感,在与众不同中透出新意,也就是标新立异。活,就是在理解、表达时,思路要宽,思维要活,讲究方法途径的多样性,体现出灵活与机智。
        当然,体育教学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之内,我们不仅要实现对学生技能能力的培养,还要做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适时渗透,要善于为学生“搭桥”,使学生的学习超越课本,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拓展创新思维方面浅谈以下认识、感受。
        一、营造氛围,激发联想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在轻松、自然、愉悦的良好氛围中,才会有创造的意向和行动,才会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的思想。针对这一点,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敢说、敢干的氛围,一种宽松和谐、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环境,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有意识地去引发、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高一年级《人体的联想》。
        课始导语:今天我们来到了公园,还有小草、鸟儿们的陪伴,心情怎么样?就让我们快速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他们一起嬉戏吧!
        1、游戏:“找位置”、“叫号比赛”
        (师生互动,积极参加游戏比赛。)
        2、数字可真神奇,你们看,这里的高中生还能用身体动作来表示数字呢!(出示数字卡片0—9)
        师:这些数字呀,我们不仅都认识,还都能用笔写。你们看,我们还能用身体表示数字呢!直直地站立像什么数字呢?
        生:像1的数字。
        师:试试看,还能不能表示其它的数字?
        生:(思索并起疑)好多数字是可以转弯的吗?你们还可以用什么样的作用转弯呢?
        生(1):还可以跪着做。
        生(2):也可以躺着做呀!
        生(3):我们还可以用上手和脚呀!
        师:你们的方法可真多,那就用你们的方法试一试看看你能做出哪些数字来?
        生:进行想象练习的思维,尝试,并大胆地表演。
        ……
        导语二:
        1、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电话号码就是由数字组成的。几个高中生一起合作的话,就可以组成电话号码了。生活中有些号码还和我们息息相关呢!高中生们知道的有哪些?看看你们都能表示什么号码!
        (学生展示动作,教师随机引导,介绍这些特殊的电话号码。)
        2、你们看,我们的身体动作除了表示数字,还能表示字母呢。(出示字母卡片)就是同一个字母,也可以用好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表示呢!
        (1)用蹲、躺、跪等不同的动作表示;
        (2)借助不同的方向来表示,前、后、左、右;
        (3)加上手臂和腿的配合(手拉手、脚搭着脚)。
        3、高中生们能大胆地来展示和表演吗?还有与众不同的表示方法吗?
        (鼓励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宽容的态度多角度评价、奖励。



        导语三:
        1、我们用自己的身体还能表现什么呢?开动小脑筋想想,我们不仅认识数字、字母,还有……小组内先讨论讨论!
        学生汇报小组讨论情况,教师随机总结表现内容。
        (1)简单的文字:大、天、十;
        (2)基本的图形:△、□、☆;
        (3)常见的物体:梯子、钟表、桥、小船……
        2、让我们小组合作,试试能不能把这些设想表现出来?
        (学生小组合作展示成果。)
        3、哪个小组创编的动作最有特色?你对你们小组的创作有贡献吗?
        二、大胆质疑活跃思维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孩子的天性也表明,他们童心未泯,爱好幻想,敢于提问,对于任何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表现出浓厚的求知欲。一句话,孩子们具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的源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善于从教学内容出发,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注意引导他们质疑问题的意识,培养质疑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质疑问难能力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产生质疑
        要让学生学会提问,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训练过程,教师应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认真抓。其中做好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它往往取决于教师教学情境的设置:如教学时,体育与保健常识《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一文时,教师在揭题后,可用导语结合投影片演示的方法,让学生感知用“胖子”与“老头”造成他们体态不健康的原因是什么?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此外,还可以用师生互换角色看插图提问等方法来促使学生敢问、想问。
        (二)把握教材,引导学生质疑
        把学生学习课文(或训练技能)时的疑点激发出来,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实际,灵活安排学生质疑。教师开始训练学生质疑时,期望不宜太高,学生是不易一下子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教师也不要一味地往自己备课时所想的问题里引。应树立“学生是提问的主人”的观念,循序渐进地组织训练。第一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示范,或让学生从教师提供的几个问题中选择自己预习课文后想知道的几个问题;第二鼓励学生独立质疑,对学生的质疑要多鼓励,不要挫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讲究提问质量,多角度思考问题,尽量在提问前自己先作一些分析判断。
        因此,启发学生质疑的先决条件是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学习中去,此时,他们的思维会异常活跃,一对老师讲解中的任何问题,都会在脑中打上问号。如:我在教长跑时,学生争先恐后地向我提问:老师,跑时为什么很难受?这是什么原因?怎样解决?等等。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我抓住时机,顺着他们的思路一一解答。在讨论、探索中,同学们对“极点”的理解更加深刻,也不怎么害怕长跑了。
        三、因势利导鼓励创新
        教育家斯普朗格说得好:“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课堂上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开放的思维,除了让学生明白“是什么”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还能够是什么”,也就是说可供选择的还有什么。不追求统一的标准答案,不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上,而是努力促使他们去探索“多”。借此提高学生智力活动的多样性、丰富性,使他们迸射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如:高一年级一堂体育时,我在组织学生进行游戏《运球接力》比赛时,秩序井然,学生你追我赶情绪高涨。不料,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某队一男生运球时,将球拍得很高,并不断在每次拍球间隙中快跑几步,不一会便领先别人几米。该队同学纷纷仿效,结果以较大优势获胜。游戏做完后,我马上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答道:“老师,这个游戏的规则是不得持球跑,我拍一次球跑几步并没违反规则。”我听了不但没批评他,而且还当众表扬他有创新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与创新。
        在这些拓展学生思维的环节中,学生的想象获得了无限的自由性和广阔的驰骋天地,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训练和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则应给予他们宽绰的时间与空间,鼓励想象、引导创新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更充分地发挥。
        总之,一切创新思维、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而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想象力的丰富与否在一定程度下体现了创造力的高低。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按自己的想象去创造、去创新,那么,教育最终培养和造就的必将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高中体育教学应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J].臧广成.新课程(中旬). 2012(07)
[2]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锻炼兴趣的培养方法[J].周文强,郑瑾.教师博览(科研版).2018(02)
[3]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途径[J].陈壮.人生十六七.2018 (08)
[4]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李松门.高考.2018 (12)
[5]如何培养高中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金瑛.高考.2020(29)
[6]浅谈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韩嬿倩.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