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健飞
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广东东莞,523000
摘 要:建筑数量与规模的持续扩大,出现了较多新型技术工艺。建筑行业中,绿色建筑成为主要目标。绿色建筑不会污染周边环境,还可以提升能源利用率。装配式建筑,以混凝土技术为主要核心,该项技术在工厂内加工处理,能够缩短施工建设时间,降低环境不良影响。本文主要围绕装配式建筑工程展开讨论,重点分析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以此维护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
关键词:房屋建筑;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关键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具备显著施工效果,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得以广泛应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有助于提升施工建设速度,使周边环境影响降到最低,减少材料、人工消耗量,使建筑工程造价降到最低。合理应用新技术工艺,可以提升工程建设便利性,现已成为工程建设的重点研究话题。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起步晚,所以要减少不成熟技术所致损失。在本文研究中,重点讨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优势
1.1节能减排
绿色建筑、节能建筑成为主要建造模式,装配式混凝土技术的应用优势显著。开展装配式施工时,主要应用预制材料,减少施工现场资源、材料浪费,确保能源应用的合理性,同时提供全新的发展模式,降低现场施工的环境影响。通过应用装配式混凝土技术,可以方便周边居民,比较满足建筑行业、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1.2缩短建设工期
房屋建筑施工建设期间,借助装配式混凝土技术,在主体外墙放置材料。相比于封顶后放置及材料运输,可以缩短施工建设时间,降低投入量。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后,进行外围封闭施工,为墙体砌筑施工提供便利,同时缩短施工建设周期。采用传统施工技术,则需要待至主体结构封顶50%,之后再开展施工建设。装配式混凝土技术,可以使外墙涂刷同步开展,使施工风险降低,同时提升资金运转效率。
1.3降低工程造价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合理应用混凝土结构技术,可以降低工程造价。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在工厂内加工制作。在施工现场施工时,充分发挥出人员的指导作用。施工建设期间,吊装机械为主要设备,可以降低人力费用成本,相应控制工程总体造价。通过应用装配式混凝土技术,还可以降低安全事故率,实现房屋建筑行业的长久发展。
2、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施工的关键技术
2.1混凝土预制装配技术
在竖向位置构件填充墙、剪力墙中,混凝土预制装配技术采用全预制方式,水平构件板、梁,应用叠合形式。邻近构件借助于构件预留插筋进行连接。预留上端构件,需要利用金属锚固管道,与钢筋浆锚连接在一起。在水平位置,合理设置现浇连接带,应用混凝土现浇连接法。竖向构件、水平构件,需要借助竖向构件,预留插筋位置,插入至梁板叠合位置,以此实现连接。借助现浇带、连接带、钢筋锚接头,联合叠合现浇方式,可以连接竖向构架和水平构件。
现阶段,混凝土预制装配技术体系完善性高,结构竖向构件,主要应用全预制方式。水平向构件,则应用叠合方式,使现浇梁减小,提升装配率,确保其达到90%。同时,施工现场会预留较多灌浆孔,因此会加大各孔位置灌浆质量的维护难度,所以应用混凝土预制装配技术体系内剪力墙,可以改进竖向连接,减少现有工程量,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2.2预制构件外墙模/剪力墙技术
剪力墙技术多应用到全预制混凝土构件建设中,例如空调板、阳台、楼梯与空调板。预制构件外墙模技术,多应用到叠合楼板预制板中,比如预制混凝土模板建造。在内隔墙结构、内部剪力墙、电梯井等位置,还是采用现浇支模方式。通过应用剪力墙技术,可以处理全预制构件的制作急安装问题,注重窗框、墙板、装饰、保温问题的处理,科学改善窗框渗漏水问题,减少现场湿作业量,避免后期施工建设的繁琐性。
通过应用预制构件外墙模技术,可以妥善处理外墙模板,无需在外围设置脚手架、模板,使模板使用量降低,提升工程建设的安全性。然而,预制构件外墙模技术,能够作用到外墙混凝土模板中。在设计过程中,未考虑墙体刚度、承载度,相应加剧材料浪费,还会增加计算假定数值、实际结构的偏差,对建筑抗震性能的影响较大。剪力墙通常为现浇模式,楼板为叠合模式,此时会增加现浇工程量。
2.3叠合板剪力墙技术
叠合板剪力墙技术构件,涉及到预制楼梯、叠合式楼板、墙板等。叠合式楼板,涉及到格构钢筋、底板预制板,因此为后脚混凝土模板。叠合式楼板,包括格构钢筋、双层预制板。完成现场准备工作后,可以在双层预制板中部,开展混凝土浇筑处理。在预制板受力钢筋、吊点等部位,合理应用格构钢筋。该项技术应用起步晚,预制构件形态简单,多应用到地下车库结构施工中。
2.4整体式剪力墙技术
整体式剪力墙技术,需要应用插入式灌浆钢筋搭接,同时产生整体式预制剪力墙技术,包含预制构件,例如竖向剪力墙、水平叠合楼板、楼梯板等。将整体式剪力墙技术应用到剪力墙施工建设中,可以简化施工建设操作,且结构体系简单,但是缺点与不足也比较多。构件结构大、自重大,因此对吊装设备配置提出严格要求,致使建造构件形式比较单一。
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质量控制
3.1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在工程建设期间,必须高度关注构件吊装问题。按照构件实际长度、安装形式、力学性质,选择适宜的吊装绑扎形式,以免导致构件被破坏,全面维护施工建设质量。在吊装构件时,必须注重角度问题。在连接构件时,应当预留10mm孔隙,对构件进行调整。现场放线测量人员,负责放样、测量工作质量,同时对施工误差进行控制,以免扩大误差影响。当构件安装结束后,必须加大防护支撑力度,防止后续施工建设出现质量事故。
3.2装配式混凝土构件施工技术要点
第一,模板安装质量控制。在安装模板时,应当针对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做好凿毛植筋处理。将斜模板放置在模板顶端,使其达到设计高度后,再放置斜模板,剩余浮浆流至模板顶端,确保新混凝土顶端、原结构翼缘板的吻合度。当自密实混凝土溢出,则灌满混凝土。浇筑设计中,合理应用机械设备、浇筑施工法。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保混凝土种类、机械设备数量、输送管径选择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工程浇筑前期,必须对设备工具机械详细化检查,无问题隐患后,再开展施工建设。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应当填满模板、埋设物、钢筋内容,防止浇筑不均匀,同时做好确认处理。此外,混凝土振捣施工时,必须开启锚固段附着式振动器,之后做好振捣处理,确保整个操作时间小于15s。联合工程标准,合理选择振捣方法,例如点振法,全面完成插倒操作,保证混凝土整体性,同时清除内部气泡。在浇筑混凝土构件时,应当确保一次性浇筑,使混凝土灌满PVC管道,静压5min后,关闭闸门。
第二,剪力墙板安装质量控制:剪力墙板安装操作时,首先要固定临时支撑架。待至剪力墙板进场之后,将其安置在堆放架内,在吊装操作时,绑扎上方预留吊环,之后完成吊装任务。值得一提的是,剪力墙板安装操作时,应当避免剪力墙板和预制板中间存在裂缝,注重整体拼接。完成拼接操作后,校正剪力墙板,浇筑混凝土。
第三,构件制备质量控制: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前,应当完成墙体混凝土浇筑施工。在浇筑底层,铺设减石子水泥砂浆,厚度约为3cm-5cm,发挥出混凝土石子的缓和作用,减少漏浆问题。完成砂浆浇筑施工后,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在墙体混凝土中,合理采用分层浇筑法。严格控制浇筑高度,使其小于40cm。混凝土浇筑时间,应当少于凝固时间,以免产生裂缝。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科技支持下,相应提升了建筑勘查设计准确性,建筑设计方案比较满足工程实况,减少设计与施工的矛盾问题。施工单位必须全面提升施工效率,降低施工建设成本。通过此种分析可知,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市场应用良好,且进步空间大。为了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应当掌握吊装工程施工要点,将装配误差控制在技术范围内,维护工程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郑旭,刘海成,孙大龙.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楼板施工全过程计算分析[J].山西建筑,2020,46(24):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