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高支模支撑体系施工及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1月31期   作者:冷凯
[导读]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对建筑工程高支模支撑体系施工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冷凯
        珠海市建安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对建筑工程高支模支撑体系施工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高支模支撑体系;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高支模施工技术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保证建筑模板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了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系数,使得高层建筑物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与安全性。但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工序流程较为繁琐,施工难度较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类技术问题。所以,在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过程中,通过合理设计施工方案、完善施工工艺等方式,提高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的科学合理性,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笔者曾负责某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该项目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面积4936m2;首层大厅为大跨度空间,平面尺寸23m×31.5m,层高为8.0m;其中大跨度楼盖采用井式梁楼盖体系,梁最大截面尺寸600mm×1400mm,本工程高支模具有跨度大、高度大、范围广等特点,根据《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属“两超一大”模板工程,施工难度大。下面通过该工程实例对建筑工程高支模支撑体系施工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二、建筑工程高支模支撑体系设计及材料选用
        本工程混凝土梁结构采用φ48×3.5 满堂钢管脚手排架支撑,600mm×1400mm梁支撑,立杆用3φ48@900mm钢管(步距1400mm),大楞用2φ48双钢管,小楞采用80mm×80mm@300mm木枋,梁侧模内楞(竖向)用80mm×80mm@300mm木枋,外楞(水平向)用双φ48钢管,布两排M14对拉螺栓固定,间距300mm。200mm×600mm、400mm×800mm 次梁立杆用2条φ48@900mm(步距1400mm),大楞用2φ48钢管,小楞采用80×80@300mm木枋;楼板立杆的纵横间距均为900mm(步距1400),大楞用2φ48双钢管,小楞采用80×80@450mm木枋,梁、板模板均采用18mm胶合板。为增强模板及支撑体系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每隔四排支架立杆由底至顶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同时整个支架系统与已浇好的框架柱和外脚手架有效连接。
        
三、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方法
(1)施工顺序
模板支顶结构施工均按常规方法施工,梁板模板及支撑系统的安装顺序为:弹线→脚手架的架设→脚手架的固定、拉接→木枋的架设及调平→梁底板的
安装→梁侧板的安装→楼面板的安装→梁、板钢筋的绑扎→混凝土浇捣→淋水养护→拆除高支模板。
(2)高支模体系安装
         ①柱模板安装。柱模采用18胶合板,80mm×100mm木枋作竖楞,间距为300mm;柱箍采用2Φ51钢管和M16对拉螺栓紧固,楼板面上350mm设第一道柱箍后,再以间距@500mm布置多道柱箍。柱中穿心螺杆,柱侧壁四面用Φ51钢管作斜撑,支撑在柱箍上,形成一稳定受力体系,保证柱模的强度和刚度。
        ②楼面砼模板安装。楼板模板采用18mm厚建筑木模板,采用两层木枋排列。底层木枋支承在门架支托座上,上层木枋支承在下层木枋上,支承木枋采用门式钢管脚手架。梁模板采用18mm厚建筑木模板,采用三层或二层木枋排列。若梁高度在700mm~1000mm时,两侧沿梁长度方向用2Φ48钢管加强,隔450mm采用Φ10的对拉螺杆固定(梁底上350设置),支承木枋采用门式钢管脚手架。
        ③梁模板安装。

梁模板安装时,若地面承载力不足,应在梁支顶架下方地面上铺垫板,在柱模缺口处钉衬口档,然后把底板两头搁置在柱模衬口档上,再立靠柱模或墙边的顶撑,并按梁模长度等分顶撑间距,立中间部分的顶撑。顶撑底应打入木楔。安放侧板时,两头要钉牢在衬口档上,并在侧板底外侧铺上夹木,用夹木将侧板夹紧并钉牢在梁底搁枋,随即把斜撑钉牢。
         次梁模板的安装,要待主梁模板安装并校正后才能进行。其底板及侧板两头是钉在主梁模板缺口处的衬口档上。次梁模板的两侧板外侧要按格栅底标高钉上托木。梁模板安装后,要拉中线进行检查,复核各梁模中心位置是否对正。待平板模板安装后,检查并调整标高,将木楔钉牢在垫板上。各顶撑之间要设水平撑或剪刀撑,以保持顶撑的稳固。当梁的跨度在4m或4m以上时,在梁模的跨中要起拱,起拱高度为梁跨度的0.2%~0.3%。满堂红钢管底部纵横设一道扫地杆,再上1.8m设一道纵横拉结杆,然后沿高度每1.5m设置一道拉结杆。满堂红支顶设置的纵横水平拉结杆采用钢管搭设。
        (3)混凝土浇筑施工。混凝土浇筑开始前,需要全面的检查混凝土材料的配比参数,要检测其坍落度性能,在符合了工程技术标准之后才能实施浇筑施工。此时应该注意,混凝土泵及管道不能直接安装到模板或者固定支撑上,否则将会产生巨大震动载荷而影响结构的质量。可以在泵管下部放置轮胎胶皮,同时还需要避免混凝土材料堆载过于集中。此外,柱、梁模板等不能同时浇筑施工,要采用分开浇筑的方式。高大模板支撑结构系统的混凝土浇筑要按照先中间后两侧的顺序来进行浇筑,以保证模板均匀受载。施工中应该严格控制施工载荷,不能超出设计载荷的要求,同时要将过载的情况进行处理,保证其满足工程的安全性要求。
        (4)高大模板拆除的施工。高支模在拆除之前,要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实际考察分析。如果梁和板的跨度在8m以下时,混凝土强度需要达到设计强度的75%之后才能拆除高支模支架,当梁板结构跨度大于等于8m时,混凝土强度需要达到100%后才能拆除,悬挑构件要达到设计强度100%才能拆除模板和支架。另外,在高支模支架拆除之前,要清除脚手架上的施工设备及杂物,并在下方设置警示牌,在施工区域内,禁止无关人员走动,避免发生高空坠物伤人。此外,高支模支架拆除完成之后,要及时对模板及其他构件进行检查,如果发现破损要及时修补或者更换,以免影响下次施工效果。

        四、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加强施工方案的审查。在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主要是由于高支模施工方案缺乏可行性,配套高支模施工技术体系较为片面、技术标准模糊、所使用施工材料质量低下。因此,在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准备阶段中,对施工图纸及高支模施工方案开展审查工作,进行模拟施工,及早发现与完善高支模施工方案中所存在的各项技术性问题。同时,根据施工方案,构建起健全的高支模施工技术体系,或是对现有技术体系进行优化完善,明确各项技术标准与施工细则,为后续高支模施工作业的开展提供参照。此外,组织开展施工现场旁站监理工作,管理人员实时观测高支模施工情况、环节步骤,在出现违章施工和各类施工质量问题时,及时采取有效问题解决措施,提供技术指导。
        (2)加强高支模施工验收管理。在高支模施工过程中,需在工序交接环节,对上一工序施工成果开展质量检测工作,在检测结果基础上分析是否存在施工质量隐患与缺陷特征,针对性采取问题解决措施。在质量检测结果与工程高支模施工要求完全符合,或是有效解决所存在施工质量问题后,再组织开展后续施工作业。在高支模施工作业全部结束后,组织开展全面性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灵活应用各项无损检测技术。例如应用超声波检测技术,检测混凝土构件内部结构的完好性。

五、结语
        总之,高支模在搭设及使用过程中,必须从支撑设计、支撑搭设、砼浇捣各个环节加以保证,任何一步失误都有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除了按国家规范执行之外,要抓好重点部位,必须加强日常安全管理,遵循先设计后施工的基本原则,支架的设计要达到结构稳定、构造合理的要求;重视支架的整体稳定性,并应尽量与已浇筑的建筑构件立体连接,提高支架的整体抗倾覆能力;做好信息化监测措施,严格控制钢管支架的过量应力与变形;加强施工中的通病治理,确保支架的使用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王大龙.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研究[J].装饰装修天地, 2019,000(014):198.
[2]朱迪明,郜清宇.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 2019(33).
[3]李勇,陈全如.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研究[J].居舍, 2019(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