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需求的给排水设计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1月31期   作者:马春梅
[导读]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的脚步逐渐加快
        马春梅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430000
        摘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的脚步逐渐加快,城市环境、功能、建筑等各方面与以往相比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在城市急速发展的背后,确是城市给排水设施落后、功能不完善、设计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这些问题如若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而有效的解决,那么将对整个城市的用水管网甚至城市建设都会带来不好的影响,进而拖慢城市化发展进程,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生产。为此,我们需要将海绵城市理念引入到城市给排水设计当中,由此来增强城市给排水设计建造的科学化,使城市给排水系统更具弹性化、吸纳性。从而使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都能够在海绵城市建设的引导下得以迎刃而解。
        关键词:海绵城市;给排水;设计要点
        1海绵城市理念
        海绵城市理念是现代化城市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理念,针对城市雨水管理,提升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洪灾防控,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海绵城市通过渗、蓄、净等一系列的处理,构建全新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形成弹性水资源管理,优化城市给排水系统,为其提供良好的资源储备,呈现出明显的生态性、环保性,加快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城市的升级,支撑城市战略性发展。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转变了城市传统给排水设计思想,实现自动化储水与出水,灵活利用雨水花园、植草沟、下沉式绿地进行雨水资源的收集与排放,优化城市道路系统与绿化系统,有助于改善城市内涝与干旱情况,降低水资源的开发,降低成本,实现资源的调控优化,以满足当前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2基于海绵城市建设需求的给排水设计要点
        2.1 更新设计理念,做好顶层规划
        一是,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眼光,能够通过对城市未来发展规划的深入研究,来预见性的分析出未来城市给排水工作应具备的功能,以及应当承担的角色。由此来促进科学性给排水设计的实现,确保给排水工程、设施使用年限的延长,能够持久、稳定的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支持。二是,树立全局观。城市给排水作为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我们在对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兼顾其相关设施、管网使用的系统性、连续性,更要做好给排水系统予城市其他建筑系统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协调好彼此之间的作用合关系,由此来促进城市给排水系统优势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就要求,设计人员需要在给排水设计中明确标注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的雨水花园、屋顶绿地等的优化布局和设计规划。还要对人防工程、地铁、道路交通等对给排水系统的影响作出综合考量,以此来为各项给排水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依据和保障。三是,树立生态设计观。以海绵城市理念为引导,提升设计者对城市建设以及生态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使设计者能够真正的从城市生态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降低给排水工程建设对城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制定最优的工程施工管理规划。
        2.2全面设计绿化带给排水做好绿植养护
         (1)做好雨水的收集功能设计,充分利用“海绵城市”理念促使其具备雨水收集功能,践行全新的设计思想,避免出现水资源的浪费,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针对雨水进行高效率收集,达到最终的设计目的。
        (2)针对要求对绿化带的各方面指标进行控制,如施工的材料、绿化带高度等,优化其各项指标,促使其规范设置,通常情况下其标准高度应为15cm~20cm,保证其超出该区域的土壤范围,以发挥出自身的功能。
        (3)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设计要求针对其雨水开展净化,做好过滤处理工作,例如工作人员可以设置砂石层、种土层等,合理对雨水开展过滤,优化其整体功能,保证其收集的雨水水质符合要求标准,应用于各种城市用水。

注重排水功能的设计,实现绿化带的优化布局,保证排水功能符合设计要求,如可以设计明沟,便于雨水的排放,也可以利用其明沟的优势降低雨水对绿化带产生的冲击,避免其影响绿化带中植被的健康生长,达到最终的设计目的。
        2.3车行道设计
        在开展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做好车行道的排水设计工作。目前,许多城市的市政工程在过去很长时间内,经常使用不透水材料来建设车行道,因此雨天会出现严重的积水状况,并且这也会严重阻碍地下水的供应并引起热岛效应。将海绵城市的概念纳入道路设计中,并且在建设中使用具有一定渗透性的材料来建设车行道路面,进而能更好地减少径流,并且有效补充地下水。在开展车行道的排水设计施工过程中,选择可渗透的沥青混凝土在路面的上层铺设,并在下层和中层尽量使用不透水的材料,以防止雨水冲刷侵袭路基,会严重导致工程的破坏。铺设透水路面和其他不透水材料后,能够使得雨水和路面在接触的过程中顺着横坡进入道路盲沟,然后流进相应的检查井或绿化带,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并回收雨水。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应注意在设置坡度时,坡度的纵向必须保证的范围为0.3%至6%,水平方向的坡度范围为1%至1.5%。
        2.4注重细节设计,助推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其中一个要点就在于通过完善的给排水设施功能的发挥,来将整个城市的防水、渗水、排水、蓄水、滞水,以及水资源处理等各项系统有效的融合在一起进行集中管控,由此来增强城市给排水能力,提升城市对特殊天气的安全应对能力。在出现强降雨天气时,城市能够快速实现地表水的汇集,降低城市内涝的发生率。但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仍有半数以上的城市没有达到国家防洪标准,这对于城市的发展而言是极为不利的。为此,我们要注重城市给排水的细节设计,充分发挥城市绿化带、人行道等对雨水的储蓄能力。具体而言,对于绿化带来讲,我们要将设计的要点放在其强大的渗水、锁水能力方面,在绿化带旁增设小型雨水沟,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便于雨水的收集。同时在绿化带渗水层上铺设过滤砂石,并安装渗透管,以此来提升收集到的雨水的清洁度;对于人行道来讲,要注重渗透管道质量,确保在出现严重降雨天气时,地表水能够快速渗透到管道中,经污水处理系统的层层清洁,实现再利用。在不具备渗水能力的路面,要在相应的位置增设排水管道,以便于积水的迅速排出。
        2.5综合设计附属设施
        实际上附属设施发挥出的功能较为明显,设计者在市政给排水设计过程中,应加强对附属设施的重视力度,优化整体的给排水系统,提前做好周边的调研工作,保证各项设计指标符合标准要求。在标准范围内控制附属设施的设计质量,优化施工方案,践行现阶段的海绵城市理念,选择最合理的施工材料,优化施工方案,尽可能提升附属设施的功能,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加强绿地衔接部位的设计,明确该环节的重要性,注重理念的更新,通过多种措施促使其排水功能提升,如雨水分流、下沉式绿地等,提升整体的控制效果,提升市政给排水系统功能。政府在践行海绵城市理念中,可以针对现阶段的城市实际情况开展深层次的设计,挖掘其理念的发展价值,促使城市呈现出全新的生态样貌,加强政府的引领,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促使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设置生态体系,扩展市政给排水系统的服务功能,灵活引用先进的技术,将其设计与先进的思想理念相结合,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服务。
        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海绵城市理念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灵活利用理念的优势促使城市市政给排水系统的功能性提升。改变传统的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融入环保、节能思想,从多个角度优化设计。改变传统的设计模式,落实新举措,保证其系统更加合理,为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奠定良好的基础,优化整体城市生态功能。
        参考文献:
        [1]鹿方亮.海绵城市理念在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智能城市,2020,6(10):29-30.
        [2]李金龙,朱苏月.海绵城市理念在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绿色环保建材,2020,12(5):87+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