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小组探究合作学习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   作者:韦华明
[导读]

韦华明    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新印小学  546400
【关键词】小组探究;学习方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39-01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常常提倡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以小组的形式引导学生来真正参与到语文的学习当中。这种教学方式非常契合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这几年听了不少老师的探讨课或者公开课,都在教学中使用了这一教学方式,感觉效果差强人意,存在着“重形式、缺实质、低效率”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和广大教师们探讨一下这种教学模式的经验,希望能够和广大教师共同提高。以下是发现的存在问题和提出的建议。
        一、教师对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缺乏本质的、全面的理解
        很多教师在平时授课时基本不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只是到了探讨课或者公开课时候才展开小组学习,使之成为课堂氛围活跃的一个工具。平时学生缺少这方面的训练,在公开课中学生也显得无所适从。在很多老师看来,小组学习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必备教学模式了,好像没有小组探究学习就没有体现教育改革,因次被广泛应用于语文科课堂教学之中,而不去考虑这种合作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应该怎样开展?怎样去训练学生?是不是真的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老师们并未理解这一教学方式在新课改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深远影响,所以只想展示课堂中有这一教学形式,而不是去探究实践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理念和方法。还有一些教师积极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但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缺少对孩子们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更多的只是停留在形式阶段,在上课的时候虽然按照小组合作的形式教学,但是并没有真正启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模式,导致弄巧反拙。
        应对策略:教师应该改变观念,积极投身到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实践中去。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及其与新课标相适应、新课标所需的各种知识,通过教学研究和实践,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意义。教师应该充分地学习掌握新课改内容,理解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摒弃传统观念中与小学语文新课标不相符的观念,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重新构建自己的专业理念体系,它包括新课标意识、教学观、学生观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小组学习教学形式的意义以及操作策略,并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进行探索、尝试。教师的理念提升了,又有了实施过程,在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广大教师就一定能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释放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让每一位学生真正自主学习并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其语文能力。
        二、滥用小组合作学习
        许多教师在没有理解领悟小组学习教学理念的情况下,往往胡乱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管问题是否有讨论的意义,不管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能否读懂,不论问题值不值得探究,漫无目的地布置小学生小组讨论,变成了为讨论而讨论。这样的教学设计忽视了小组探究教学的实际价值,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很多老师们让合作学习成为了一种形式,课堂上学生无秩序地发言,没有倾听和评价,学生自言自语,声音响亮。合作学习的场面可谓“热闹”,可之后的交流却令人失望。教师们没有深入研究教材,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理念。


有的老师提出合作探究的问题,没有难度,没有讨论的价值,没有开放性,没有合理设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和方式明显无的放矢。有的问题很浅显,没有思考和合作的必要,就不需要合作探究了。有的教师过于频繁使用这一教学方式,刚好适得其反。有的教师在课堂上频频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学生们应接不暇。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问题如果过多,他们的专注时间长度是有限的,还合作探究什么?
        应对策略: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体现学习生成性、培养良好习惯的一种学习方式,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教师要挑选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一些简单的是非选择性的问题是没有小组合作的意义的,另外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会使学生厌倦。因此,精选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前提。在语文课上,要让小组合作学习富有实效,首先教师要把握特定学年段课程标准的要求,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问题要有利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语文能力的提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合作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学习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当学生遇到挑战时,需要与他人协作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通过实践,我认为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相机设置合作学习的环节,要考虑这个环节要解决的问题,要达到的目的,只有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才设置这个环节。
        三、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师缺少对小组学习有效的指导
        我听过几位教师的公开课,课上的小组合作基本上是让学生临时分组坐在一起,没有合作学习的习惯,许多学生停留在独立学习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合作。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不高,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会倾听、不会分享的现象,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没有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有的虽然讨论起来了,但是说的内容与讨论的话题无关。很多堂语文课上,甚至小组合作学习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在小组活动中出现有组织无纪律的现象,有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小差严重,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的个人职责不明确,老师只关心小组的学习成果,不注意学习过程和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
        应对策略:“什么是教育,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1]要想发挥小组学习的教学优势,教师必须长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而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养成,需要教师在小组学习过程中适当地对学生的课堂行为素养进行指导,树立学生的信心,,通过逐步训练才能使之形成习惯。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按照学生的管理能力、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组合,有利于学生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在教师的指导下组内的成员进行一定的角色分工。如有组长,有发言人,组员进行评价补充……进而机会均等,人人参与。还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发言和虚心听取的关系。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中途不插嘴,专注地听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听后做思考,敢于质疑,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善于评价的能力。
        学生在小组学习时教师不是专治者,也不是放羊人,要适度及时介入,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及时的指导,不但要积极正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因为教师参与了倾听、评价、质疑等活动,才能促进学生了解彼此,反思自身,反馈学习成果。同时,教师参与了小组学习,也使得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为融洽,合作学习更有成效。
        以上是我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阐述了教学中关于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拙见,我将和广大乡村教师们共同努力,一同推进新课改的进程,让是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学习中建立学习的信心,收获成功感,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引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教育名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