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   作者:王正于
[导读] 情感教育的关键在于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用真挚、诚恳的语气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激发其探究精神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然而,当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教学手段也比较传统,所以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语文教师应该要秉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理念,及时转变教学模式,用情景交融和情感教学的方式触动学生的心弦。

王正于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化乐镇化乐小学  553035
【摘要】情感教育的关键在于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用真挚、诚恳的语气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激发其探究精神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然而,当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教学手段也比较传统,所以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语文教师应该要秉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理念,及时转变教学模式,用情景交融和情感教学的方式触动学生的心弦。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36-01

        引言
        语文课程一直以来都是作为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和人文情感的主要阵地,承担着极高的情感教育责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借助于现代化手段创设情感教育场景,让学生身心受到熏陶,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有道德、有情怀的现代公民。
        一、小学语文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心里存在这样一个普遍的认知偏差,认为情感教育更多的是对学生思想上或者情感上的教育,和课程教学关系不大,语文教学的重心更多的放在字词句的讲解,学生文学素养的培育上。这种认知无疑是对情感教育产生了极大的轻视,很难在教育中获得更深的领悟或者更大的突破,给语文课程体系的改革套上了枷锁。由于思想认知的轻视,教育者对于情感教育的研究也不会给予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停滞不前,无法塑造学生健康、积极的人格。此外,即使有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渗透,其教育方式仍停留在“苦口婆心”的老一套,思想不够新颖且不论,学生会觉得其枯燥无味,根本不会投入到学习中来,完全无法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1.开展课堂活动,加强情感渗透
        课堂活动能给予学生良好的课程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升华其思想感悟。比如在《小英雄雨来》的教学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扮演作品中不同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把学生引入到课堂活动当中来,无形中进行情感渗透。


教师可以提前设置好剧本,题目为“雨来的抗日故事”,老师作为导演,学生作为主演,省略掉一些舞台设计以及服装道具设计,让学生分别扮演雨来和雨来再抗日过程中遇到一系列遭遇,通过学生和教师相互作用,让学生走进作品当中,感受到雨来英勇顽强的精神品质,这无疑为情感教育有着巨大作用。事实上,开展课堂活动并不是为了表演而表演,而是通过学生在表演当中的心理体验折射出对人生的感悟,并在感悟中增强“自我”的提升。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其目的在到达不需要教,教师当然要教,而更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学生逐渐自得之。”语文课堂因为师生的角色表演而更加生动,更是成为了打动学生心灵以及触发学生感悟的助推器。
        2.借助于信息技术,营造情感教学氛围
        信息技术同样是当下应用十分广泛的教学手段之一,具备多元化教学资源,能够拓展教学范围,且由于其具备“可视化”功能,能够给予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这一教学模式的出现更多的是传统教学手段的延伸和完善,通过多媒体的合理运用,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调动学生的感官强化感知,为情感教育奠定了基础。比如在《黄山奇石》中,凭山远眺的黄山,各式各样、怪骨嶙峋的黄山奇石以及些自然绝胜风光,在以往中,都只能让学生通过想象力自行想象,然而借助于多媒体的视频和音频播放功能,就能让教材中瑰丽的风景“可视化”,教师可以选择一段关于描绘“黄山”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黄山的壮观,怪石嶙峋的自然风光,在这样的瑰丽自然风景中,深切领域到博大的风景和作者的人文情感,进而有效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另外,还可以在课堂上播放音乐烘托氛围,“音乐是人类的万能语言。”音乐一直以来都是丰富人们精神的重要手段,通过在课堂中播放和文章相关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有效培育其人文情感。例如在《夜莺的歌声》的教学中,故事讲述了一个作为游击队员被称为小夜莺的孩子同敌人周旋的故事,体现出了浓厚的爱国情怀,为了让学生能够领会这种情感,老师可以在课堂中播放一段夜莺鸣叫的音频,为课文后面的讲解做好铺垫,然后再播放一段“月光”,让学生感受到从略显抑郁到轻快的微妙感情变化,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夜莺鸣叫的心灵历程。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极大地起到烘托教学氛围的作用,还能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强化学生的情感感知。
        三、结语
        语文课程一直以来都是情感教育的主要阵地,承担着极大的情感教育任务,因而,语文教师要深刻意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积极采取多元化教学手段,结合信息教学工具,趣味课堂活动教学,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然后再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情感渗透,给予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的思想感情更加丰富,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参考文献
[1]余转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J].北方文学,2019(21):210.
[2]吴晓敏.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6):36-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