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梅
天津中怡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000
摘要:当前,进入国土空间规划时代,村庄产业发展面临着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治理等新要求。因此,大力开展乡村振兴实施战略需要科学进行制订规划,万韩城乡融合的发展管理体制,并依靠创新改革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同时,有关规定明确不规划不建设、不规划不投入的村庄规划总体要求。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统一协调,合力编制。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编制;策略
1导言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带入新的历史阶段,“产业兴旺”的总要求更是将农村产业发展提上新的高度,并为其指明发展方向。因此,作为乡村地域的详细性规划,村庄规划亟需加强基础问题研究,特别是要强化分级谋划,明确不同层次主体(县、乡镇、村)在村庄规划中的任务和责任,明晰纵向传导过程中不同层级、类型规划的管控要素和管制规则。在梳理相关规章、技术标准以及现行规划管理体制的基础上,通过解构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的编制要求,探索分级谋划的逻辑框架和主要任务,并针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编制提供技术边界参考,提升规划编制水平。
2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村庄规划编制尚待解决的问题
现阶段,部分村庄逐渐倾向于适度发展规模的聚居,只有这样的居住方式才是人们生态化宜居实现目标的关键,而对当前乡村基本发展来说,我们需要基于区域更大层面进行相应的统筹管理与规划。但是在实际乡村进行规划时,常出现只针对一个村庄的发展进行考虑的情况,未进行全方位统筹思考。鉴于此,我们针对乡村规划编制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了分析,如下:首先,缺乏部门统一协调,各部门对自己对应的领域制订相应的规划和相应的法规,如国土部门编制的土地利用规划,住建部门负责的村庄规划,农业部门推进的美丽乡村规划、富美乡村规划等。其次,目前许多乡镇的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规划仍未启动或处于编制中,未实现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全覆盖,仍需要一段时间过渡,导致村庄规划缺乏上位规划依据。再者,规划改革、土地调整等势必会对原村庄规划产生影响。原村庄规划很多已不能满足当前村庄建设发展需要,而项目实施又迫在眉睫,如何做到调整规划、应编尽编,实现全覆盖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最后,“多规合一”兼容了传统村庄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等规划。此外,技术融合需要复合型技术人才,因此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队伍是当务之急。
3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庄规划编制策略分析
3.1明确村庄规划主要任务及其衔接要求
一是明现状、谋发展,要盘点家底,分析现状问题,找到规划目标任务;二是保底线、优布局,要落实自上而下的管控要求,根据发展需要优化村域空间布局,同时制定相应的空间用途管制规则;三是塑特色、提品质,要开展乡村人居环境优化设计,根据村庄自身需要灵活确定内容深浅;四是筹资金、落行动,要明确近期的实施项目和资金筹措机制,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尽管四部曲基本整合了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涉及村庄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但过去部门主导、条块分割的规划管理体系导致各类隶属不同行政部门的村庄规划编制标准与技术方法都不相同,甚至规划目标与思路也相互矛盾,分级谋划视角下的村庄规划编制亟需进一步细化各项主要任务,及其与各级各类空间规划的衔接要求。遵循“详细规划要依据总体规划进行编制”“专项规划要纳入详细规划”的编制要求,以及坚持多规合一、符合上位规划要求、与专业规划衔接的编制原则,新时代村庄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可以拓展到十个方面,即村庄规划发展定位与规划指标、国土空间布局及用途管制、农村住房布局、产业空间引导、历史文化保护和特色风貌引导、基础和公服设施、村庄安全和防灾减灾、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乡村人居环境治理和近期实施建设项目。
通过梳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规划成果和规范标准,本文详细列举了基于分级谋划视角的十项主要任务及其与各级各类空间规划衔接的具体要求。需要强调的是,村庄规划编制的目标并非实现十大主要任务全覆盖,在实践过程中应根据村庄条件、具体需求和编制经费保障等因素,与当地村民、乡镇人民政府、县级自然资源局等协商后,因地制宜确定村庄规划编制内容、深度和成果表现形式,而非“面面俱到”。
3.2做好实用性村庄规划,实现“多规合一”
首先,顶层设计。随着大部制改革,国土、住建、发改、农业、林业多部门参与,体制优化,明确自然资源部门是全国陆海域空间资源管理的责任主体,规划所涉及的农、林、水、草等用地类型内化了协调成本,解决了部委之间规划打架、沟通难的问题。其次,村庄规划是指导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新时代村庄规划要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每一个村庄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亮点,如何挖掘特色、亮点,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指导乡村振兴工作,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精准规划。再者,成立规划统筹委员会。建议由市县主官担任规划委员会主任,协调部门合作。明确编制主体、编制范围、人才队伍、经费保障、成果要求等内容。下设办公室抓落实,具体实施“多规合一”,解决运行低效的问题。建立包含自然资源、住建、农业、文旅、林业、水利、综合管线、相应乡镇等相关部门在内的联合编制、审查工作机制。最后,规划编制单位下沉入村、驻村。有条件的县可以成立县级乡村规划委员会,派驻规划师驻村、进村指导工作。规划师应充分了解村庄特色和资源,掌握村庄各方面情况。只有知道农民的需求,用脚步丈量大地,用心感悟农村生活,同时加大农民参与度,宣传规划政策,帮助村民了解村庄规划,编制农民看得懂的村庄规划,才能使新时代的村庄规划更贴合实际、接地气。此外,把村庄规划当成一个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当前“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还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特别是管控边界、村庄居民点布局、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需要在用地性质上叠加管控、科学布局、整治修复。因此,在空间布局上应适当留白,为动态调整提供弹性空间,使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3.3明确实施路径
明确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和市政、公共服务等村级公益设施配置标准。村庄详细规划进一步细化村庄全域规划要求,在村庄建设用地边界内,编制农村居民点详细规划,实行规划许可;在村庄建设用地边界外,编制建设项目总平面图,实行准入论证;完善产权登记。以村庄规划引导房地一体的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登记发证工作为基础,探索“全域登记、确权发证”。完善土地交易平台,建立统一的自然资源产权交易市场。创新土地入股分红、建立集体留存金、政府投资回收等机制,统筹好政府、集体、农民、企业各方利益;注重提升功能。结合地方生态空间的资源禀赋与发展特点,从全域规划、全面实施角度,提出编制、管理、实施“三位一体”的田园功能单元,作为实现乡村振兴“居、产、服、游”一体化的基本单元;政策组合支撑实施。探索“整治+”开发模式,助力乡村功能提升。通过“整治+田园综合体”,将腾退的建设用地指标、社会资金等要素集聚田园综合体;通过“整治+村庄建设”,针对不同类型的村庄分类进行整治,以村庄综合整治助推空间治理精细化。
4结束语
总之,从国土空间规划角度出发,探索阐明了国土空间规划对乡村规划编制提出了摸清本底条件、保护与发展并重、刚性与弹性兼具的要求,从而指出新时期农村产业规划发展新路径。
参考文献:
[1]陈美招,郑荣宝,郑雪.我国村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探索与创新[J].中国土地,2019(04):37-39.
[2]刘希.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规划编制问题探讨——以惠州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20(03):252-253.
[3]秦晴.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研究——以广东省四会市为例[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0(21):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