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架桥下游园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运用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1月31期   作者: 林忆寒
[导读] 本文以实际设计项目省道某大桥桥头生态游园工程项目设计为例
        林忆寒
        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430071

        摘要:本文以实际设计项目省道某大桥桥头生态游园工程项目设计为例,对如何将桥下绿化设计营造的更加美观,更加功能化提出了可能性的设计理念构思,对植物配置的运用进行梳理整合。
        关键词:高架桥;游园;绿化设计;植物配置
        随着城市高速发展,交通逐渐变得拥挤,建筑物越来越密集,现状街道难以拓宽,高架桥的建设可以疏散交通密度,有效提高运输效率。但如何结合场地现状将桥下绿化设计营造的更加美观,更加功能化成为了大家思考的问题。近期设计实际项目某县省道某大桥桥头生态游园工程项目设计,在设计中巧妙结合现状,利用植物配置营造出一个生态、舒适、大气的桥下游园。
一、项目现状分析
        项目位于省道旁某镇主城区西侧,某大桥北桥头,是省道途中重要的节点游园,通过对附近铁路桥原违建点及其周边环境整治,建设生态游园,为周边居民及游客建设可观可赏可憩的绿色开放公共空间。项目性质为新建,项目建设总面积约27900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约18565平方米,硬质面积1755平方米,水域面积7580平方米。
二、设计理念分析
        本次设计以美化环境为宗旨,以当地特色文化为支撑,结合场地属性,在查询相关设计规范及标准后,在可行可造的基础上通过植物空间和水体景观相结合的做法,营造出一个生态、舒适、大气的桥下游园,改善民生、改善环境、改善形象,打造人认可观的门户景观,助力多维度景观配套示范乡镇的构建。
三、设计重点分析
        以“遮挡、美化、净化”为设计重点,在保证“安全、功能、意境”的前提下打造多维度景观配套示范乡镇。因为现有车行道分为两个板块,南侧空间较大,围绕现有的水域布置有活动广场、滨水走廊、梦泽飞鹭、桑荫听风、坐石临流、碧波观景等亲水游览的景观节点空间;北侧以休闲健身等功能为主,设置有四季怡园、绿野探幽、康体乐园等景观节点。
四、植物配置的运用
        场地设计中绿化面积约为 18565㎡,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的舒适度出发考虑景观和绿化设计,以此消除或减少外部坏境产生的压抑感。在植物配置上采用乔灌草结合和注重植物的四季变化,采用植物主要品种有:香樟、银杏、朴树、桂花、红叶石楠、樱花、紫薇等。
        坚持生态科学的原则,绿化以存活率高的植物为主,粗放管理与精细管理相结合,通过合理搭配,保障植株存活,利用植物的自然属性展现立体生态景观效果。同时,植物栽植需符合场地规范要求。另外,植物选择是还要注意抗逆性和速生性,养护管理较好,可以很好地生长。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场地地形特征,局部绿地可采用微地形方式,对空间进行限定,并采用软质植物进行阻隔或界定空间。

所以桥下植物配置以八角金盘,桃叶洒金珊瑚,法国冬青为主,对高架桥墩进行遮挡美化,并且对场地内的电线杆进行避让。在高架桥连接道路两侧的路边种植法国冬青,对周边建筑的边界进行软化,起到遮挡及美观的作用。
        4.1亲水休闲区植物配置分析
        亲水休闲区空间整体呈现以安全、生态、绿色为基调,植物配置以紫荆花和桂花为主,有季节性的变化,局部点值常绿香樟,桥墩处种植紫荆,石楠进行遮挡,并对现状水塘进行改造,形成一个整体,增强水体净化能力。在满足铁路桥安全规范的前提下在较宽的路侧绿化带里设计两处康体健身空间和一处林下休憩空间。满足周边居民健身、休闲、观赏等基本功能需求。取消多个连接省道路口连接处,保留两个路口,保障安全通行。
        4.2碧波观影区植物配置分析
        碧波观影选择在进入隔蒲潭村镇内部之路入口处,是道路景观和水域景观的过渡区域,是引导游人进入湿地空间的重要端口。因此植物配置以常绿大乔木为主,种植香樟,桂花,海桐球,局部点植银杏,早樱,沿广场两侧灌木种植双面红继木,地被种植宿根美女樱。场地整体地形平坦,整体呈半圆形,由树穴和休闲广场两部分组成,树穴内种植朴树,整体营造出一种仪式感,在满足驻足休闲的前提下,升华视觉感受。
        4.3滨水走廊区植物配置分析
        滨水走廊在原有水域周边布置有1.5m宽的亲水步道,局部设置有小型生态景墙和休憩设施等,让有限的场地空间拥有更加丰富的游览体验。此地植物配置以“花境”为主,沿亲水步道种植紫荆,桂花,点植几颗香樟,灌木以草坪,金丝桃,红继木为主,水生植物选择花叶美人蕉,千屈菜和芦苇,分布在水域四周,简单纯粹的营造沿岸观花的休闲景观。
        4.4康体乐园区植物配置分析
        康体乐园是场地中唯一具有健身器材的节点,其总面积约80㎡,以青石板碎拼铺装为主,配置石笼(增加防腐木座板)坐凳一条,空间可放置成品健身器材若干,此地植物配置以开花小乔为主,种植早樱,紫荆,腊梅;灌木地被种植翠芦莉,春鹃,花叶蔓长春,让人们在休闲的同时拥有视觉和嗅觉的完美感受,放松身心,愉悦心情。
结束语
植物配置不仅要运用在高架桥下的景观游园设计中,对于其他景观设计项目也需要深究探索,常用的植物在作为模板运用的同时,也要考虑规范要求,光照情况,植物存活率,植物养护手法等多方面元素。像八角金盘和洒金珊瑚,可大面积吸收灰尘,且对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具有很强的抗性;法国冬青具有良好的光照适应性,多种光照条件下均可生长,具有良好的耐阴能力。诸如此类的植物还有许多,需要大家在实际中探索,运用。
参考文献
[1]仇呈业.城市高架桥梁景观设计探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8,15(17):20-21.
[2]龚慈中.郑州经开第十五大街跨中心渠桥梁景观设计实践[J]. 中国市政工程,2017,(02):39-41+122.
[3]谢青.对城市高架桥下景观整治与规划设计的一些探讨[J].铁道勘测与设计,2016,13(1) :24 -26.
[4]戴玉雯. 城市步行桥景观空间设计[D].南京工业大学,2016年
[5]胡议丹.冬季寒冷气候下城市高架桥景观设计思考[J].科技展望,2015 ,25(29):115-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