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 银康玲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   作者:银康玲
[导读] 信息技术作为二十一世纪最有代表性的新型技术类型,在当前不同行业的发展与运营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与新课改内容的实施,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方面的应用逐渐深入。从技术层面上看,信息技术能够满足当前教学资源的多种展现方式,同时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理论实施模式,较大程度上优化教学工作的开展。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建立学习兴趣、习惯与思维模式的关键时期,通过教学资源与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创新,能够

银康玲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仫族自治县天河镇中心小学  546407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二十一世纪最有代表性的新型技术类型,在当前不同行业的发展与运营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与新课改内容的实施,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方面的应用逐渐深入。从技术层面上看,信息技术能够满足当前教学资源的多种展现方式,同时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理论实施模式,较大程度上优化教学工作的开展。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建立学习兴趣、习惯与思维模式的关键时期,通过教学资源与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创新,能够对学科理论教育起到一定突进作用,特别是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该科目需要学生建立起相应的学科思维,从而在学习与理论实践的过程中能够适应当前的教学发展要求。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18-01

        一、引言
        从学科性质的角度上看,数学学科在小学阶段就需要学生建立起相应的学科思维模式,并且能够应用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应用。信息技术通过多种技术模块的组合,能够满足学科教学互动的大部分需求,同时还能够起到丰富教学流程的作用。在当前信息技术创新发展以及渗透程度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教学工作需要加强该技术的应用,确保教学工作的内容与实施模式能够在原本的基础上获得一定提升。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信息技术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历程,在技术结构与应用功能等方面趋于完善,在教育领域方面的应用能够满足大部分需求,具体的作用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丰富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
        信息技术在数据信息、文字资料、视频资料与图片资料等呈现方式,能够将多种资料进行集中展示,使原本以文字为主的教学资源呈现方式获得较大程度转变。[1]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使其能够对教学活动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对于学生而言,通过教学资源上的丰富呈现,能够较为详细进行学科理论内容方面的学习。
        (二)优化课堂教学的氛围
        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学科内容的展示,能够使教学内容具备灵活多变的特点,通过该项特点的应用,能够打造较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在以往的教学氛围营造工作中,教师能够基于某项主题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机会较少,课堂教学氛围也主要为教师讲解而学生附和的形式。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在丰富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提供多种师生互动的主题,使整体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够获得较好营造。
        (三)拓展教育工作的实施途径
        信息技术具有的另一大显著特点为: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科教育工作而言,该项特性能够通过线上教学平台的建立,使学生能够在课后进行线上的自主学习活动,同时可通过线上咨询的方式,通过互联网与教师进行沟通,由此帮助教师实现教育工作以及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拓展。



        三、相关教学工作创新思路与对策研究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上,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宽泛,不同行业在工作运营上都引入了信息技术,通过该技术的应用,使得整体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得到一定提升。[2]从教育领域的工作创新发展需求上看,信息技术能够提供较为坚实的技术支撑,使得教学工作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一定优化与提升,具体思路与对策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一)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不可避免存在应用上的问题,技术需要人作为主体进行驱动,特别是在教学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可能由于工作习惯、观念认知等方面原因,在教学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没有重视信息技术所起到的作用,造成教学工作的实施模式与整体流程较为单一,学生难以在此种教学环境下产生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当前信息技术应用广度不断拓展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在观念上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具有的应用价值,同时通过加强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确保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不断提升理论教学的水平。
        (二)构建线上教学平台
        线上教学平台的构建主要目的在于拓展教学工作的开展途径,通过该种模式丰富学生进行理论学习的基本途径。一般情况下,学科教学工作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不同阶段学习工作,如预习与复习。在线上教学平台构建的基础上,学生可通过线上教学资料解析与记录的功能应用,在预习与复习等学习阶段中,能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从而获得较好的个人能力锻炼。比如,在《长方体与正方体》的预习或者复习阶段中,教师借由线上教学平台的构建,引导学生在正式课堂教学活动前进行线上预习,由此为实际的课堂教学工作进行良好铺垫;在课后阶段,教师需要在线上平台上设置相关学科练习题,并附上解析,使学生能够在课后复习阶段,通过线上教学平台的应用,进行习题训练与理论知识重温等。如即第一等难度: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相等,已知长方体的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高为4厘米,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第二等难度: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变长8厘米,高16厘米,容器中装水离容器口2厘米,一个铅块放入水中有部分水溢出,当取出铅块后水面离容器口5厘米,铅块的体积是多少;第三等难度:已知一个长方体的长10厘米,宽6厘米,高3厘米,求它的棱长总和。(注:棱长总和是指长方体或正方体12条棱的长度总和。)由此通过线上平台设置不同难易程度的习题,使学生能够由浅入深开展学科复习活动。
        (三)加强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
        以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的教学方法较多,根据当前的教学发展情况与学生的基本需求情况,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微课的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模式主要基于信息技术进行应用,通过视频呈现的方式,使学生在简短、浓缩、突出重点的视频内容中迅速了解教学的主要内容,由此帮助教师更好开展后续的教学工作。比如,在《简易方程》一课上,教师首先通过微课向学生阐释什么是未知数、简易方程主要的结构形式是什么等。确保学生能够根据微课呈现的内容与问题,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与教师进行较好的互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施质量。
        结语
        综上,信息技术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其可以通过全面的技术功能,满足不同行业的运营、发展需求。对于教育工作而言,在新时期的教育理念与课改背景下,需要重视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确保教学工作能够通过优化与创新,促进学生的更好成长。
参考文献
[1]王耀.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问题分析[J].神州,2017
[2]杨红霞.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