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维洁 杭州市萧山区高桥金帆实验学校 浙江 杭州 311200
【摘要】新时代不断发展,小学音乐教学也应积极改革创新,传授学生音乐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重视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也要重视学生个性化音乐素养的提升。所以音乐教师在葫芦丝教学课堂上,积极传授给学生葫芦丝方面的音乐知识,让学生了解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同时借助葫芦丝的学习,引导学生发现自己潜在的音乐天赋,塑造独特的音乐个性;另外,音乐教师将流行音乐与葫芦丝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葫芦丝;小学音乐课堂;传承;个性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0-004-02
在我国众多传统民族乐器中,葫芦丝是具有浓厚民间色彩的传统乐器,有着不可比拟的魅力,不但受到国人喜欢,就连外国人都非常喜欢。葫芦丝与其他乐器进行比较,最为明显的特点则是,音色细腻柔和、质朴圆润、机具表现力,展现出淳朴和独特的民族风,受到人们喜爱。因其高度的传统化色彩,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葫芦丝,一方面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小学生塑造个性,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小学生综合化发展。
一、葫芦丝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积极作用
(一)激发小学生对音乐传承力
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学习葫芦丝的吹奏,可以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激发小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传承力。小学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师借助葫芦丝进行音乐教学,可以让小学生的音乐知识变得更加丰富,帮助学生扩展学习范围。还可以借助葫芦丝的美妙音乐韵律,丰富学生情感,培养他们的音乐艺术细胞,提升音乐素养,促使学生发挥自身的音乐艺术天分。这种音乐教学课堂,更具多元性,丰富多样,提高教育层次,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变得更灵活和生动,他们越来越热爱音乐,也更热爱生活。
(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葫芦丝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代表的管弦乐器,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音乐课堂上,传授给学生葫芦丝的音乐知识,可在小学阶段让学生们了解到民族特色,传授给学民族文化,这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有着积极作用,让传统文化底蕴保留下来,使得葫芦丝这种传统民间音乐文化一代一代流传下去,后人才能领略其风采和魅力。因此,将葫芦丝引入到小学音乐课堂上,不但是音乐教育的革新,更是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可以培养出更多音乐爱好者,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1]。
二、让葫芦丝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策略
(一)重视基础知识讲解,让学生了解传统音乐文化
小学音乐的葫芦丝吹奏的教学中,先要让学生掌握葫芦丝的基本演奏技巧,入门时期的基础必须打牢固,这才是关键。包括演奏指法、气息运用、呼吸方法等等,基础学习环节需要循序渐进,才能更逐渐提高。对于葫芦丝的教授,教师需要重视基础音乐知识的学习与训练,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实施因材施教,才可以让学生基本掌握葫芦丝的吹奏方法,也能使得学生重视葫芦丝的学习。
抓住基础训练:在吹奏类型的民族乐器学习中,气息是重要动力,学生演奏的水平高低同样会受到气息的影响,同时练气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也是最困难的环节。学生日常呼吸中,只是保持生命健康的最低自然呼吸,可是在吹奏民族乐器时,需要更大的肺活量,刚刚开始的时候,学生想要做到比较困难。在刚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肺活量的练习,不用练习长音,这样在练习的时候,学生并不需要考虑手指动作和呼吸方式,避免动作失调。指法练习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耐心有限,所以练习5分钟左右,可以让学生停下来,听一听音乐,休息休息,活动手腕和手指,防止手指损伤。另外,学习课堂正式开始前,教师可带领学生做手指操,教会学生正确吹奏姿势,以轻松愉快的方式演奏,充分发挥灵活灵敏的手指,才能做到得心应手。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教师可以提出速度方面的要求,进行慢速、快速、慢到快、快到慢的练习,锻炼学生手指的灵活度,还能让他们感受不同速度的音乐美感[2]。
因材施教:查找资料时,发现现代音乐的心理学研究中,小学生各个阶段的音乐能力以及音乐素质有着不同水平,不同音乐能力,像节奏听辨能力、音高分辨能力、音乐记忆力等多个方面均因人而异。所以,具体教学中,教师也应当采用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的方式,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发展。如果学生基础不是很好,可以选择一些简单容易掌握的曲目进行练习,当他们掌握充分之后,再安排一些难读较高的曲目进行练习。如果学生基础非常好、音乐感受能力强,可以缩短简单曲目练习时间,延长有难度曲目练习时间,并带领他们进行一些创造性吹奏,以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学习葫芦丝基础知识过程中,学生会了解到更多传统音乐文化,进而形成传承葫芦丝音乐的意识,也能积极付诸于行动。
(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传承的积极性
从葫芦丝音色角度出发,可以倾听到特殊音色,将学生带领到美妙的音乐盛宴中,调动学生聆听音乐的情绪。音乐教师正式授课的时候,可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悠扬美妙的葫芦丝吹奏乐曲,以陶冶情操,天长日久,学生受到这种熏陶,不但能欣赏葫芦丝乐曲,还可以自己哼上几个简单旋律。进而激发学生了解和学习葫芦丝的好奇心及欲望。音乐教师可趁此机会,将学生分成音乐学习小组,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并将一些基本吹奏技巧以及吹奏方法传授给他们。当有一些学生可以简单掌握吹奏技巧之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一个简单的吹奏曲目。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欣赏学生的吹奏,感受葫芦丝乐曲的美妙以及动听的音色。葫芦丝兴趣小组学生受到教师表扬,其他学生看到,也产生了学习葫芦丝的想法,进而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葫芦丝兴趣小组,主动学习,努力练习[3]。
譬如,教授《明天会更好》的葫芦丝吹奏技巧时,教师先用钢琴为学生演奏该歌曲,接着带领学生进行学习歌曲的演唱,让学生熟悉本歌曲的旋律,为后续的葫芦丝吹奏学习奠定基础。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集体吹奏,班级中响起了纯美、质朴、具有地方特色的葫芦丝吹奏声。课堂变得活泼生动、生机勃勃,学生越来越喜欢葫芦丝,主动了解关于葫芦丝的音乐知识,参与到葫芦丝学习中,也能将葫芦丝文化传递给周围其他人,促进葫芦丝音乐文化的传播。
(三)结合身体律动,发掘学生的音乐个性
葫芦丝是一种传统民间乐器,最早的使用范围在云南少数民族范围内,逐渐受到更多人的资环。葫芦丝的吹奏过程具有一定表演性,可以吸引到很多人欣赏。用葫芦丝进行配乐,还能引发人们身体律动,呈现更加美妙的音乐表演。教师带领学生听着葫芦丝的演奏,进行生动的身体律动,简单的舞蹈动作,有利于学生发掘自身的音乐个性。
例如,《阿细跳月》的乐曲欣赏中,教师为学生播放葫芦丝演奏的该首乐曲,以让他们了解云南彝族的风土人情,并设计一些舞蹈动作,带领学生简单地进行体态律动。学生们了解到简单的手势舞蹈之后,可是因为害怕和个性害羞等原因,并不能很好地展现出乐曲的律动。此时,教师则利用葫芦丝乐曲,初始学生不由自主地进行律动,也会拿出葫芦丝跟着音乐吹奏,形成轻松越快的音乐课堂氛围。学生们发自内心地跟随着音乐进行体态律动,还会尝试着独立吹奏,使得学生的内心情感释放出来,找到自己喜欢的音乐方式。这种音乐熏陶的方式,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并让学生产生传承传统音乐的想法,进而有利于传统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也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四)结合流行音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将流行音乐与葫芦丝结合到一起,丰富葫芦丝教学内容,进而让学生更喜欢葫芦丝。流行音乐的形式是自由、开放和包容,并不受到一些原则、规定的束缚,有着多样化的表现手法,音乐风格也比较迥异,可以很多内容进行融合,因此具有一定音乐特色。流行音乐的节奏明快、语言生活化、贴近生活,这样学习起来更容易接受,因此将流行音乐引进到课堂上具有一定可行性,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爱好。同时,流行音乐的渗透,还能帮助学生辨别美丑,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葫芦丝是一种传统乐器,而将其与流行音乐结合到一起,可以让学生看到传统乐器的时代性。学生会以多种方式将葫芦丝传播给向更大的范围,介绍给自己的朋友,介绍给家中长辈;同时以葫芦丝表演流行歌曲时,也是对流行歌曲的再创作,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4]。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倾听一些用葫芦丝演奏的流行歌曲,像《珍惜》、《永远》、《朋友》等,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还促使学生之间的友谊更加坚固,引导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更加团结和亲密,提高协同合作的能力。另外,还有一些活泼的流行音乐,像《小苹果》、《最炫民族风》等,学生们喜欢这些音乐的节奏和歌词,将其与葫芦丝融合在一起,可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通过葫芦丝的吹奏创造这些歌曲新的表现方式,进而促使学生创新力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感受着葫芦丝吹奏出乐曲的美妙,尝试音乐欣赏,不断提升音乐审美能力,享受着音乐带给自己的无穷快乐。葫芦丝教学更加直观和生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保持长久,不但促进了传统音乐的传承,还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欧类艳娇.关于“葫芦丝进课堂”生态音乐课程的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0):98.
[2]刘媛莉.将德育寓于美育教学——以小学音乐“葫芦丝”教学为例[J].读写算,2020(08):139.
[3]卢静.小学音乐课堂中葫芦丝教学的方法与价值[J].新智慧,2019(36):103.
[4]阮韦.小学葫芦丝教学中技巧的应用与情感表现[J].当代音乐,2019(12):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