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月喜
身份证号码:37232119891207****
摘 要:随着经济的日新月异发展,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腾飞发展时期,城市化速度十分惊人。在现代建筑行业中,装配式建筑应用越来越广泛,而BIM技术正在此时悄然而生。为了短期内快速提升工作质量和施工效率,一些技术人员专研和开发了BIM技术。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新技术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现,同时也推动了BIM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基于BIM的特性,BIM在装配式建筑物施工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这种先进的技术非常实用,在现代建筑施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大提高了现代建筑技术水平,极大促进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加快了施工速度,有效缩短工期。本文深入探究了基于BIM的预制房屋的施工进度和对策。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进度;BIM技术
前言:装配式建筑物也被业界工作人员成为工业建筑和模块化建筑。与基于现浇技术的传统建筑物相比,预制装配式建筑物在原有基础上,增设了标准化接口和模块化设计的预制构件的生产,运输和安装的一条龙服务。装配式建筑不但施工周期短,资源利用率高,而且符合当前国家倡导的绿色建筑理念,但项目参与工作人员众多,施工过程也变得更加复杂繁琐,BIM技术凭借协同化、参数化,可视化以及动态信息化的诸多优势,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
1 BIM技术的主要优势分析
1.1 协调性
不管是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还是施工单位,为了使工程有序开展,需要方方面面全面配合协调。一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那么参与者或管理者需要通过协调会议讨论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有效应对措施,然后制定合理可行的补救措施。如在暖通空调等专业管道工程的布置中,无法全面考虑实际施工中的遇到的所有情况和结构设计,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极易造成管道交叉或者结构问题,而BIM技术能够有效处理BIM技术所具有的协调性,通过建立信息模型,统计各专业在施工前可能发生的冲突问题,为各专业提供所需的协调信息。
1.2 可视化
对于建筑业来说,充分利用可视化技术至关重要。以施工图为例,用线和数字表示各构件所要表达的信息。要想还原达到更逼真的三维效果图,就必须依靠“看图人”的想象力。传统建筑结构是一个非常容易想象的,而现代建筑行业多元化的建筑形式,是很难通过造型来表现的,且难以借助平面图纸进行呈现。而BIM技术的可视化优势就可以妥善处理好这类问题,设计师可以将传统的平面设计转化为三维形式,从而更加深刻理解设计师的真实意图。
2 装配式建筑施工进度中的几个问题
2.1 预制构件设计与生产
装配式建筑一般以装配式施工方法为主,预制构件模型受多参数影响,对其设计和生产的精度要求非常高。传统的二维设计图纸是不能快速、精准地更新一系列修改后的参数,从而对施工进度和安全造成很大影响。此外,预制构件的拆卸是设计首要步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而传统的设计方法是不能做到全面考量的,比如无法考虑构件的可生产性、可运输性、可吊装和可安装等问题。
2.2 供应和堆放预制构件
在装配式建筑开展过程中,部分现场工作直接转移到工厂,从而生产一批批标准化、规范化的接口预制构件,然后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相应组装和浇筑。因此,具体生产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一个新的脱钩点:由于施工单位无法直接有效控制预制构件的供应进度,很可能引起构件供过于求或者供应不及时等问题。其次,由于施工现场环境非常复杂,因此无法在第一时间确定预制构件的方法和最佳的堆放场地布局。例如在高层建筑工程中,预制构件吊装最佳状态是能够提前备足一层楼的材料。但由于本工程预制构件由多家厂家供货,容易造成供货进度不合理,延长标准层工期等问题。
2.3 钢筋碰撞和构件碰撞
设计初期,由不同的设计人员完成围护结构、主体结构和其他结构的设计,而传统的二维设计图在传递工程参数时往往存在一定我误差,可能造成节点区域与构件重叠的复杂区域发生碰撞,其中涵盖了实际的钢筋硬碰撞,如在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处,有大量的钢筋,由于型钢的存在,使得纵向钢筋与钢筋经常发生碰撞;也包括距离对工作面影响造成的不协调等软碰撞套管和延伸钢筋的位置。这些问题在具体施工中经常出现,从而延长施工工期,影响施工进度。
3基于BIM技术的对策分析
3.1基于BIM的构件存储管理技术
对于装配式建筑施工来说,预制构件进场后的存放是主要要解决的问题,这与塔吊型号、车辆运输路线等众多因素密切相关。此外,还需要考虑施工过程中无法预见的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施工场地不宜过大,预制构件数量不建议太多,构件数量和时间都应得到有效控制。在建筑预制构件的管理和保管过程中,无论是分类堆放构件,还是统计出入库构件,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时间,因此容易产生一定的误差,而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得到有效解决。BIM技术可以了解预制构件从生产到进场的所有信息阶段,从而便于相关管理人员进行验收,并在很大程度上,有效降低了传统管理模式下出现堆放位置偏差等相关问题的概率,从而节约大量成本和时间。
3.2最大限度发挥BIM技术在可视化,参数化和协作方面的优点
初步实现了预制构件的自动拆分和详细设计控制,包括三维建模,自动结构拆分标准的定义和数字化,预制构件的构建以及节点标准化。然后,以预制构件模型为基本单元,以更好地满足实际要求的几何尺寸、材料等信息为参数,使用族创建功能中的拉伸,旋转等命令建立组件族模型,以实现信息的可视化表达,并且可以快速,准确,系统地修改可变参数。
3.3基于BIM技术的进度管理研究
与传统的施工工艺相比,装配式预制施工过程异常复杂,但获得的信息是多种多样的。因此,BIM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预制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并在管理施工进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过去相比,现在的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过去,工程项目的表达方法基本上是用纸来存储和传递的,效率很低。一旦出现数据错误,项目质量管理的难度将变得很大。在将BIM技术应用于预制建筑项目之前,大多数建筑工地都将以纸质形式处理信息,并且每个组件都会出现大量数据和图纸,因此很难找到相关信息。因此,可以想象到预制构件施工质量管理的难度。 但是,将BIM技术引入预制建筑物后,情况将不会存在较大差异。BIM可以建立一个模型,它将成为一个信息集成平台,将数据转换成立体视觉模式,为信息的存储和传输带来极大方便,同时能够更加直接了解,从而对技术进步管理发挥积极作用影响。
结 语
综上所述,BIM技术可以将设计数据直接转化为加工参数,进而妥善处理好传统二维设计图纸技术无法想象、容易遗漏、效率低下的问题,不仅可以实现预制构件的跟踪管理和预制构件堆放场地的优化布置,而且可以有效监控构件的安装精度,真正实现设计、采购、施工的一体化,对施工进度、成本和质量管理起到积极作用影响。因此,在详细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进度相关问题及应对措施基础上,BIM技术可以有效地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但今后要深入研究预制构件生产的标准化和自动化,积极引导企业将BIM技术的理论研究转化为实践,从而做到BIM全方位的技术应用,更好地推动建筑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晓科.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结构,2018,48(S1):663-668.
[2]恽燕春.工业化住宅结构自动拆分与组装技术研究[J].住宅科技,2016,36(5):27-32.
[3]张斌斌,程志军.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进度影响因素分析[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8(8):78-80.
[4]刘丹丹,赵永生,岳莹莹,等.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与建造中的应用[J].建筑结构,2017,47(15):36-3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