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教学法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3期   作者:郑立爱
[导读] 为了提高小学低段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育的理念,丰富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变得更加集中。本文主要针对趣味教学法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方法进行研究。

郑立爱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定水镇小学王庄集校区  山东  聊城  252328
【摘要】为了提高小学低段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育的理念,丰富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变得更加集中。本文主要针对趣味教学法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趣味教学法;小学低段数学;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201-01

        1设计情景模拟游戏
        情景模拟游戏有助于弱化教师的主体地位和权威,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情景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教师在教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课本中对除法的认识时,需要引入平均分的概念,在向同学们介绍这个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开展情景模拟类小游戏。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每个小组轮流一位同学扮演“长者”,为扮演小朋友的其他组内成员分发糖果,比如将八个糖果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平均分得两块糖果。这个时候“长者”可以一块一块地分发糖果,也可以两块两块地分发糖果。分发糖果的量也可以根据糖果的数量以及小朋友的人数自由确定。同时,老师应该及时向同学们提供合理的指导,例如强调学生在等待“长者”分糖时应该遵守礼貌,按照顺序排队并自觉维持队伍秩序,做一个懂事有礼貌的好孩子。在游戏活动结束时,应当鼓励学生们陈述一下他们的体验和感悟,表述一下他们在角色扮演中遇到的困难并反思一下如何做得更好。以这样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变成具体有趣的数学游戏,数学学习效果就会改变。
        2设计课堂自主游戏活动
        例如在讲授“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游戏教学法,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游戏中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与趣味性。首先教师把学生分成四到五个小组,让各个小组自主进行角色分配,每个小组需要多名顾客,两名售货员,两名收银员,接着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道具拿出来,每个道具都有着售价,售货员要协助每位顾客挑选产品,顾客挑选完商品之后,收银员要算出商品总价格,最后四个小组要分别点评其他小组。像这样的活动设计,丰富了教学内容,将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学生在活动当中会进一步巩固“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对进一步学习数学产生好奇心。审美活动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基本方式,灌输和说教的效果往往收效甚微,而借助活动更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更能够被学生接受。
        3课堂引入生活化
        课堂引入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第一个好的开端,通常采用情境引入的方式。如果采用生活化的情境引入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情境引入只是为了这堂课服务的一个工具,如果仅仅为了和生活联系制造复杂的谈话或者演示,这样的情境引入反而喧宾夺主了,于是通常的情境引入都是十分简洁的一两句话、一两个游戏、一个故事。


知识引入是为了吸引学生眼球,为了使得他们对本堂课产生兴趣,通常会采用比较贴近生活实际的事例,一堂课的开端是否顺利,是否吸引学生,从某种角度决定了这节课的好坏,常见的引入如下:
        (1)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 5 可以分成 2 和 3 时,教室可以组织拍手游戏,老师拍两下学生数并且拍出剩下的几下,让学生感知 2 和 3 可以组成 5,或者用小棍示意。
        (2)人教版数学二年级学习千克时,可以课前先让学生去收集家中有重量表示的物体,作一些记录,再在课堂上用掂一掂,称一称的操作来理解本节课内容,从而让学生明确千克的概念。
        4精挑细选,在教学中灵活应用绘本
        数学绘本对于数学知识点直线式安排的故事情节及所占比例又是均等的,所以只拿数学绘本中的一段故事情节来教学,如果教师处理不得当,有失数学绘本的完整性,造成无厘头的局面。比如说《数学帮帮忙》中的《每人都有份》,主人公奥斯卡和其他孩子一起凑钱参加抽奖活动,其中获得的奖品平均分给小伙伴,主要涉及除法的知识点。在叙述故事时先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24÷2=12,然后是有余数的除法,24÷20=1余4,最后时表内除法的一些算式。这样的编排方式不适合小学低段教学的安排,所以教师在选择数学绘本时,一定要选择于教材内容相匹配的数学绘本。
        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要多动手实践,边动手边思考,从活动中思考数学,将知识和能力与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创设一些相关的生活情境,比如在讲授31个橘子,9个装成一袋,可以装满几袋,对于这道题,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橘子道具,以及袋子道具,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实际操作一下,看可以装成几袋,之后让学生再想一想可以用哪些计算方法,当然也可以通过圈画的方法把9个橘子圈起来,看可以圈几圈,或者用计算的方法31-9-9-9=4(个),数一数一共减掉了几个9,也可以用箭头来画,数一数一共减去了几个9,就是装满了几袋。最后要用加法检查一下,3袋是27个橘子,加上剩下的4个,正好是31个橘子。对于活动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给于鼓励,因此,为提升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应做到:(1)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对于同学和老师的见解要有求异心理。(2)对于一道数学题,注重自己解题的过程,同时善于动脑,思考有没有不同的解决方法。(3)围绕学习目标,积极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注重独立思考,实际操作的过程。(4)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6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践行人,是支撑我国教育升级前进的基础。没有教师,就没办法开展教育,每一位教师都要充分尊重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做创新型、专业性教师。为了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开展趣味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灵活应用绘本,设计课堂自主游戏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前引入环节创设生活化情境,组织情景模拟类的小游戏,从而丰富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让每一名小学生都能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做好对青少年儿童的数学基础搭建工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
参考文献
[1] 陈巧丹.试论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关键影响因素及激发策略与方法[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8(4):61-62.
[2]周丹菊.趣味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探究[J].文理导航,2015(30):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