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表演能力的培养路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3期   作者:蔡丽群
[导读] 音乐表演是在音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深层的艺术表现形式,它融合了语言、舞蹈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更加全面。本文就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表演能力的培养路径进行探究。

蔡丽群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鲤南中心小学
【摘要】音乐表演是在音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深层的艺术表现形式,它融合了语言、舞蹈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更加全面。本文就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表演能力的培养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表演能力;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197-01

        引言:小学阶段,教师有效开展音乐教育,能够对学生思想、素质、综合品质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音乐是一种审美教育,音乐学科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音乐表演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对音乐内容进行展示,提高学生音乐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有效提高。
        一、基于学生主体,提高学生音乐表演兴趣
        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学生个体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教学内容,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有一颗童心,培养他们的音乐表演能力。比如,当教生唱《我的家在中国》这首歌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一步,教师可以按照传统教学方法教学生唱这首歌,第二步,教师可以在讲解这首歌时,将这首歌的相关知识介绍给学生,并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我们的国家吗?提问之后,我们可以鼓励同学互相讨论,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并及时鼓励同学回答问题。回答完问题后,我们可以向同学们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服饰,让同学们对这首歌印象深刻。通过上述步骤,使学生对歌曲《我的家在中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鼓励学生在这个时候登台唱歌,既可以单独表演,也可以集体表演,从而激发学生的表演热情,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二、挖掘学生音乐表演技巧,促进学生有效表演
        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究学生音乐表演技巧,使学生能够大胆地表达音乐思想,促进学生音乐表达。音乐课注重感受和体验,而表演和创作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在课堂上,同学们随着音乐,走、跑、跳、动,以与音乐相对应的动作,表达不同的理解和想象。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学科过程。黑格尔说:在音乐方面,人们能够将内心世界的舒适推到顶峰。在音乐教育中,要努力营造自由的情感和表现空间,使学生在自由的选择、自由的参与、自由的表达和自由的发挥中,成为有个性的人才。传统音乐教学较为落后,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学习,限制了学生想象能力发展,难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进行教学创新,构建良好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音乐分析、理解、表达能力,促进学生音乐思维形成,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例如,音乐教学中,教师开展即兴表演活动,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即兴表演,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学生在分组即兴表演过程中,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体现,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三、开展模仿训练,提高学生音乐韵律感
        模仿训练是提高学生音乐表演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模仿训练,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韵律,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模仿训练难度适中,属于基础训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在课堂实践。例如,教师在播放《铃儿响叮当》时,就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模仿训练,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情感共鸣。歌中有一句歌词:“冲破大风雪,我们坐在雪橇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动作设计,根据歌词描绘的情景设计合理的动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表演技巧,掌握表演能力,在欢乐的氛围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达到全面发展。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模仿训练中来,深刻理解作品,丰富自己的情感,成为优秀的音乐人才。
        四、促进学生舞蹈创编,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舞蹈编创促进学生发展,合理地对学生进行编创教学,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有效地进行音乐表演。舞蹈学课程在编创过程中,能够表现出强烈的乐感,增强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演奏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内涵,提高音乐综合素养。例如老师为学生提供《蓝天向我们召唤》,引导学生进行舞蹈创编,促进学激发自己的想象,表达音乐思想情感,从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带领学生逐句创作,如在歌词“飞吧飞吧,科学给我们插上理想的翅膀”中,引导学生创作,学生根进行动作的创作,双臂微微向上,朝向太阳的方向飞翔。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合作,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创造想象,实现集体创作,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以浓厚的兴趣创作好作品,提高表演能力,全面发展自我。
        五、丰富音乐教材素材,促进学生有效表演
        小学音乐教学中,一方面要通过教课书中所学歌曲的演唱,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优秀的艺术作品或艺术材料,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表演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三只小猪“情景剧,首先,教师先给学生播放“三只小猪”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观看了视频之后,教师向同学们提出一些教学问题,加深对影片的理解和印象。接下来,教师向同学们展示一些照片,一张是猪仔扭扭捏捏的走路,一张是猪翘鼻子,还有一张是猪大耳朵。在观看了视频和图片之后,教师正式的=开展音乐教学。学习完这首歌,教师对学生进行小组,让学生模仿小猪视频中、图片中小猪的姿势和造型,不管模仿哪张照片,都能引起同学们的哄堂大笑。通过这种教学,学生们自然对《三只小猪》这首歌印象深刻,课堂教学气氛也非常热烈。同时,通过录像、图片等艺术作品和材料的展示,很好地激发了学生模仿、表演的欲望,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音乐表演中来,音乐表演能力也相应地得到提高。
        总结语:
        表演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积极开展模仿训练,引导学生将体态语言与课堂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享受表达力,使作品完整地呈现,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唐琼.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音乐表演能力的培养[J].戏剧之家,2019(12):190.
[2]缪娥.让小学音乐课堂成为孕育学生表演潜能的沃土[J].教书育人,2017(17):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