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孩子都爱上阅读——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3期   作者:姜敏丽
[导读] 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又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起始阶段,因此,做好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无论是对小学阶段还是对初中阶段的教学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现阶段,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本人,都越来越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学生只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

姜敏丽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钟楼小学  陕西  西安  710002
【摘要】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又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起始阶段,因此,做好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无论是对小学阶段还是对初中阶段的教学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现阶段,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本人,都越来越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学生只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本文拟小学语文部编版阅读教学中学生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习惯;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196-01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标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是“鼓励学生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课本上的圈点勾画很多都是老师强调的内容,学生课本上所写的阅读笔记也有很多来自于课堂上老师对文章的分析讲授和参考资料上的相关知识。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往往不会主动勾画重点,记录思考。相关调查显示,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态度是“上课勤记笔记,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由此可见,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还是过于依赖老师的讲授,有些学生还存在只重视考试分数的误区,能够养成良好习惯进行自主阅读,形成个性体验的学生并不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并没有通过阅读学会思考,阅读基础不牢,眼高手低的情况依然比较常见。很多学生一旦脱离了老师的分析或者参考书的辅助,并不能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文章进行理解分析。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方法
        1.改变教学观念, 尊重学生主体
        首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老师转变教学观念。老师应该摆脱“灌输式”教学的影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阅读感受。不能因为小学生年纪较小,思考问题不够成熟,就习惯在课堂教学中用老师的讲授和参考资料中的分析代替学生的自主思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做好备课工作,创设教学情境,在课堂上多提出开放式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交流,努力建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开放式课堂,当当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时及时肯定学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而要顺势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简单评价对或错。比如对于小学五年级教材中《将相和》这篇课文的教学,一般来说,老师都会重点让学生分析蔺相如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廉颇的形象一带而过。尤其是前半段课文,会将廉颇蔺相如的行为作比较,说明蔺相如心胸宽广,顾全大局,而相比之下廉颇就显得嫉妒心重,小肚鸡肠。但在课堂教学中可能会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觉得廉颇的行为不恰当,但人有嫉妒心理无可厚非。这时,老师就不必急于否定学生的看法,可以将学生的观点融入对后文“负荆请罪”的分析中,让学生对廉颇的认识也更加深入、具体,同时也做到尊重学生个人的阅读感受。



        2.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兴趣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只靠反复说教和布置大量阅读作业是不够的。相反,说教太多或任务太重可能会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排斥厌恶的心理。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适当精简任务的布置,对于必要的学习任务,也尽可能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进行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比如通过读书交流会、故事会等活动督促学生进行阅读思考,还可以让学生阅读书签,把自己喜欢的语句以及它的出处写在书签上,在全班分享交流。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培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3.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留给学生空间
        语文阅读只依靠教材中的课文是不够的,因此,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适当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对语文学习而言,这当然是好现象,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老师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而不是“强制”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比如六年级课文《京剧趣谈》,学生在学习课文后可能对京剧产生兴趣,老师就可以这种兴趣推荐学生阅读与京剧相关的科普性书籍,并在活动课上让学生向班级同学展示阅读成果。
        4.及时评价鼓励,促进习惯养成
        无论对哪一门课来说,教学评价都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小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向师性,他们往往更希望得到老师的鼓励与认可。要想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老师就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阅读行为,对做到主动阅读勤于思考的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与表扬,通过正面强化,增加自主阅读这种行为发生的次数,当类似行为多次发生之后,学生自然就养成了自主阅读的习惯。同时,老师也可以在班级评选“阅读之星”,把主动阅读勤于思考的学生树立为榜样,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用个人的力量影响集体,以此促进全班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
        5.做好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工作,确保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虽然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而言至关重要,但教育从来都不仅是学校老师的任务。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同样有着重要作用。尤其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刚刚进入小学,在家里的时间还比较多,家长的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很大作用。因此,小学语文老师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多读书,读好书,勤思考,勤积累。只有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否则,老师在学校煞费苦心地让学生进行阅读,一旦离开学校学生却将阅读抛在脑后,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养成主动阅读勤于思考的习惯。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系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对阅读习惯的培养。首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适当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其次要及时进行教学评价,以积极正面的评价为主,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老师也不能忽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随时与学生家长保持沟通交流,形成教育合力,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双管齐下,共同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 牛娟弟.小学语文部编版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20,(47):47-48.
[2]胡尊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中旬,2019,(12):158.
[3]徐云侨.关于小学语文部编版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探讨[J].文渊(高中版),2019,(7):4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