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如何构建有效的教师人际关系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3期   作者:欧俊飞
[导读]

欧俊飞    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第六小学   贵州  遵义  5646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195-01

        人际关系是社会组织的重要基石,人是社会形态的人,对于学校,教师便是学校的人际关系基础,学校核心的发展力是教师,由于教师是具有专业素养的人,同时是学校生态下的主要资源,所以学校管理者必须思考如何建立有效的教师关系,良好的教师人际关系势必对学校持续、有效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刘安曾说“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力”。结合管理学家德鲁克先生的理论,对于建立有效的教师人际关系,校长需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界定教师的人际关系概念,这里主要指的教师在学校与同事、上司之间的联系方式,有效性是人际关系的定语,即教师的人际关系必须是有效的,无效的人际关系或者失败的人际关系必将影响教师的职业发展,也必将影响学校发展,更会影响到教师个人获得感和归属感。当前,在有的学校,存在着没有凝聚力,教师独自为营,互相指责等现象,究其根本,是教师人际关系是无效的,是产生内耗的根源,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而要做到人际关系有效,在基于“我能贡献什么”思维方式下,需引导教师以四个原则建立人际关系。
        一、互相沟通
        这里的互相沟通,主要针对的是上级对下级单向沟通而言的,通常,管理者接到任务,以最直接的方式开会传达,教师则记好笔记,对照执行,没有执行,管理者再进行严厉的要求,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仅靠上对下的单向关系,沟通永远不可能成功,甚至上级对下属说得越严厉,下属就越听不下去。要在学校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作为学校管理者首先要改变与教师的沟通方式,尽量避免单向沟通,要尽可能以教师对于要完成的工作想听什么为出发点,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管理者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个项目组织者,而不是一个工作发号施令的人,先思考分辨是否必须做,组织教师围绕项目研讨,最后执行,评价,修订,直到完成。同时,要努力让教师在不同工作任务中构建“在这个项目中,我能贡献什么”的思维,并使之成为习惯,让教师的面对工作时,首先自问我能贡献什么,主动性思维可以让上下级的沟通是互相的,有效的,而非单向的。在学校重大发展规划、制度设计等方面,就需要不断的互相沟通,广泛听取教师的意见,才能更加有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才能得到更多教师的支持的落实。



        二、团队合作
        在知识型组织中,主要有赖于不同的知识和技术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工作才能有效,各学科教师、各岗位教师的合作,贵在自动自发,贵在能依循情势的逻辑和任务的需要,而非仅依赖正式的组织结构。在人类的主要活动中,从来都离不开团队合作,学校的各项工作开展,更离不开团队合作,这里的合作主要指横向沟通,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沟通、新教师与老教师的沟通,不同学段同学科教师的沟通,学校各部门之前的沟通,校级领导之间的沟通,组织项目式学习时各学科教师之间的沟通等等,这些沟通是否有效,是否自动自发,是否在任务的指引下力量最大化,于任务完成至关重要。学校管理者必须考虑他们之间的沟通物理距离是否遥远、不便,必须考虑他们之间的沟通时间是否保障,以及他们之前的沟通是否有机制约束,同时要考虑他们之间的沟通是否注重在“我能贡献什么”的思维方式下进行。横向沟通由于没有管理层级的约束,引导好则能百花齐放,听取更多的意见,优化更多的方案,但如果引导不好,就会出现人人可发言,但人人不说话的情况,不利于合作的进行。
        三、自我发展
        建立教师有效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对外的沟通,还需要对内的提升,如果养成“我能贡献什么”的思维方式,就会对内催生自我发展,因为能贡献什么与具备什么是息息相关的,能力越大,理论上贡献才越大,为他人为组织的贡献越大,认同度越高,人际关系也越加有效,所以,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需要反思应该学习什么知识和技能,才有助于做出贡献。一个总依赖组织和别人帮助的,不能期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此,学校需要高度重视内生型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以关注教师自我发展为出发点,从目标为导向,以问题为起点,努力构建差异化、精准化的教师发展计划,比如新教师的自我发展和成熟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自我发展计划肯定是存在差异的,只有重视差异、措施精准,才能实现人人有目标,人人有激情。从而促进教师自我发展。
        四、培养他人
        优秀的教师,只是优秀的个人,在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要素中,只是一个基础,将自己的优秀变成他人的优秀,甚至帮助别人超越自己更加优秀,有助于构建有效的人际关系,学校的优秀教师,自身的成长离不开别人的帮助,也需要更多帮助别人,培养他人,对组织贡献人才,成就同事,让其更有价值。通过“青蓝工程”、“师徒结队”、“共同体发展”等有效的方式,在学校搭建的专业发展舞台上,使内部资源最大化,常态化。
        学校育人是一项复杂的,多元参与的过程,教师是学校育人的主体,重视教师人际关系的有效性构建是达成育人效果的保障,教师并不仅是独立的专业的人,育人并不仅是分学科的单兵作战,需要的更加紧密合作下的协同育人,教师有效的人际关系,对共同育人形成合力有强烈的粘合作用,对教师自身的成就感归属感有强烈的促进作用,对学校凝聚力的提升有巨大的推进作用。因此学校校长和管理者应与教师一起,建立良好的教师人际关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