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策略的分析 汪颖慧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3期   作者:汪颖慧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教育要适应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在新时代下,新课标背景下提出了素质教育,强调教育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本”,教师的教学模式和观念也要不断地变化,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下,培养出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的学生。对于以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适当的注入时代新元素,体现现代化的教学体质。

汪颖慧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木塔乡中心学校  安徽  池州  247274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教育要适应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在新时代下,新课标背景下提出了素质教育,强调教育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本”,教师的教学模式和观念也要不断地变化,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下,培养出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的学生。对于以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适当的注入时代新元素,体现现代化的教学体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192-01

        引言:小学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在学科课程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是小学生进行学习的三大主科之一。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从小学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语文最大的魅力在于课文教材中的蕴含的德育、思想感情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策略的分析,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利用启发原则引导学生阅读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学好语文离不开老师有效的指导。在新课改体制下,教师的职业角色不同于以往的教学,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常常被忽视,学生在学习上常常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课堂主要由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素质教育提出的教师是引导、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来学习。利用启发式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三个方面,首先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就是说在语文的教学课堂上,老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利交给学生。其次,老师要启发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这样能够直接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策略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课堂对某一篇文章进行阅读时,老师要创造条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遇到不会的问题则老师可以进行解答。如在统编版小学语中阅读“揠苗助长”这一课文章时是,老师就可以运用启发教学,老师首先要提前做好教学设计,一份完美的教学方案是课堂教学顺利完成的保障,因此,在学习这一课时,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以及阅读过程的时间,老师都要规划好,语文老师可以先用故事演讲来导入, 如“同学们,有一个农夫,他很希望自己种的农作物能够快速的成长,于是每天都去田地里一点点的拔出稻苗,你们猜最后稻苗怎么样了呢?”根据这一情境导入,学生就能够主动的对本节课的学生产生兴趣。


此外,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预习可以起到对整体文章有一个感知作用,经常性阅读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速度,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初步进入课堂学习,语言文字比较匮乏,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进行有效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下适当的任务问题给学生进行思考,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就有一个阅读的目标,能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如“阅读揠苗助长,你能从中感悟到什么道理?”,为了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教师可把思考的问题写在黑板的中间,方便学生随时能够看见,利用好课堂的时间,教师可以组织安排学生进行分组相互讨论,小组成员之间把问题讨论的结果集中统一在一张纸上,老师再根据根据问题,解决问题。
        二、加强文字、词语积累
        良好的阅读能力的主要特征包括阅读的速度和能够读懂,很多老师都只是在遇到文章题目的时候才带领学生进行阅读,而大部分的时间,教师主要集中力量对核心、重点知识的讲解,而对阅读素养的掌握则比较疏忽。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在教学目标上想要取得突破性进展,教师必须在日常的教学中抓起。阅读是建立在汉字基础上的,因此,学生要学会对汉字进行积累,如老师在上要一篇课文时,首先要把文中学生不熟悉的生字、词让学生能够读,此外,学生认识汉字的能力不能单方面的依靠老师,无论对课内的阅读还是课外的阅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把它勾画出来,然后再查阅字典。汉字的内涵意义博大精深,读懂一篇文学,不能只理解字面上的意思意思,当中还蕴含了作者的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现实理想等,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通俗知识的渗透,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整体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在进行阅读时要了解文章、作者的创作背景。
        三、倡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
        加强课外书籍的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字功底,为语文中的作文写作提供材料储备。小学语文课本中,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角度出发,课本中的阅读内容比较少,想要真正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仅仅局限于课文教材是不够的,还应该倡导学生阅读一些课外的书籍。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学生主要学习一些故事,如“守株待兔、坐井观天”,而且每个故事中体现的教育思想不一张,因此学生可以在父母的带领下,在家中看一些基础的故事集。老师推荐阅读的书籍应该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选择合适并能够促进个人发展的经典文献,如对高年级的学生,可以推荐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阅读这本书籍,学生能够从中体验到出苦耐劳的精神和敢于克服挫折。
        四、结束语
        综合以上几点所述,全面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还要根据具体教学实际情况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模式,当前互联网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微课、翻转课堂教学也可以应用到文章阅读中,通过简小精悍的视频内容,能让学生快速的学习到知识。从根本上使学生的阅读得到提高,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韦浪.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分析[J]. 读书文摘,2016
[2]柳永明.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初探[J]. 考试周刊,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