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律动教学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3期   作者:苏岚
[导读] 音乐作为一项声乐艺术,具有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美学思想和艺术底蕴的作用和价值,且可以帮助构建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与生活态度。传统音乐课中,大部分学生都只是在教师的带领下简单地唱几遍歌曲,至于作品中传递的思想、体现的乐理技巧则很少去深入研究。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律动教学的探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苏岚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经二路小学  721000
【摘要】音乐作为一项声乐艺术,具有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美学思想和艺术底蕴的作用和价值,且可以帮助构建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与生活态度。传统音乐课中,大部分学生都只是在教师的带领下简单地唱几遍歌曲,至于作品中传递的思想、体现的乐理技巧则很少去深入研究。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律动教学的探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律动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172-01

        引言
        律动通常指音乐教学中,将音乐作为伴奏,根据音乐的节拍、性质、力度、速度等,做协调的、有规律的身体动作。通过音乐促使身体进行音乐体验,并将该体验转变为认知与感受,从而实现培养与提高学生表现能力及音乐感受力的目的。对于小学的学生而言,其行为通常表现为好动、好奇、好模仿,且情感上会容易激动与兴奋。因此,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律动,不仅符合学生的好动性,还能通过律动促使音乐学习的效率得到提高。
        一、小学音乐律动教学优势
        小学音乐课堂律动教学优势体现在多个方面,可以让音乐课堂焕发生机活力的同时充满趣味,激活传统音乐课堂的同时提高不同层次学生音乐课堂参与程度,在律动过程中深刻感知音乐的旋律、节拍、主题、意境等之美,促进内在音乐学习动力,提高学习音乐课程的兴趣度以及主动性,顺利展开音乐单元课题教学。律动教学可以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深度融合,加强音乐教材理论知识讲授、音乐课堂内外实践之间的联系,最大化发挥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每位学生在音乐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开发智力、启迪思维、深挖潜能的同时更好地放飞自我、展现自我,通过感受、鉴赏、表现以及创造音乐,建构音乐课程知识的同时锻炼想象力、表现力、鉴赏力、创造力等,不断获取音乐审美以及作品情感体验,在唤醒情感、洗涤心灵的过程中拥有高尚的人格以及良好的音乐思维品质,在发展音乐能力、音乐素养的同时促进自身各方面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律动教学探究
        (一)以律动创设情境
        教育心理学明确指出:对于小学的学生而言,注意力通常只能持续10~15分钟,注意力不持久、不稳定,好动、好玩、好奇通常是该年龄段学生的主 要特征。在音乐课教学中,教师需根据课程内容,构建音乐歌曲和学生现实生活的桥梁,并将深入情境的律动当作学习音乐的体验,从而使学生步入音乐学习的情境。学生能在不知不觉当中,将生活体验渗透到音乐歌曲的学习当中,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在音乐律动当中逐渐学会歌曲,并感受到“曲义”。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并通过情境律动的创设,促使学生掌握歌曲。



        (二)捕捉音符,增强学生对旋律的感知
        悠扬婉转的旋律总是动人心魄,令人陶醉。在聆听音乐时,缺乏音乐素养的学生给出的评价通常都是苍白的“好听!”、“真好听!”等。至于哪里好听,为什么好听,他们很难给出详细的回答。此外,有的学生认为某一首歌曲的旋律非常棒,但是却无法说出旋律的特点、类型。可见,这样苍白的欣赏方法并不能充实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所以,增强学生对音乐旋律的感知能力,这无疑是促进其音乐水平的关键所在!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知音乐的旋律,我们同样可以运用体态律动辅助教学。
        (三)在游戏中律动,建构音乐知识
        游戏深受现代小学生喜爱,游戏化教学符合现阶段小学音乐课程要求。教师要将游戏、律动有机联系,将游戏元素巧妙融入音乐课堂律动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律动,在玩耍中学习音乐知识,在音乐课程学习中玩耍,通过一系列趣味律动,轻松突破音乐单元课题重点以及难点,高效建构音乐新课题知识,逐渐提升音乐知识水平。
        (四)以律动理解歌词
        新课标明确指出,音乐教育属于美育的主要手段,需将审美教育作为核心,并贯穿在整个音乐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对小学生的情操进行陶冶。小学音乐的教学中,通常是学生学习唱歌、歌词记忆、词义感悟,然后接受美育熏陶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而在教学中,音乐教师能够按照歌词进行动作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记忆歌词,还能通过律动加深学生对歌词词义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实现情操的陶冶。
        (五)在创编中律动,提高音乐水平
        实践是新时期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深化改革的重点,创编是音乐课程实践中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在教与学过程中强化音乐学科实践,指引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析过程中活用有限的音乐知识,创编音乐歌曲的同时实现律动,将音乐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所需的各类技能,发展音乐能力、培养音乐品质的同时提高音乐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音乐课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需要对具体的活动形式进行创新。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积极转变教学手段,将律动融入,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还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更专心聆听音乐,理解音乐,从而使小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石广平.论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917-918.
[2]巴•朝鲁孟.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探究[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508-509.
[3]李黎.小学高年级音乐律动教学实践[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9(11): 68-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