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邹圭林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   作者:邹圭林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教师必须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推动数学教学的改革。本文简单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影响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因素,并结合笔者实际教育工作经验,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策略。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马坑中心小学 邹圭林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教师必须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推动数学教学的改革。本文简单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影响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因素,并结合笔者实际教育工作经验,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影响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因素
        (一)教学内容缺乏生活特质
        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缺乏针对性,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生活经验挑选教学材料,而是过分依赖课本,只强调教材中出现的数学知识点,忽略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教学内容缺乏生活特质。作为一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学科,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应当贴近现实生活,带给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官冲击,在教学内容脱离现实生活的情况下,小学生难以在数学课堂中建立起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无法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极为不利。
        (二)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空间
        以人为本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主体的地位,在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提出的观点,根据教师的课前预测完成数学学习活动,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在学生缺乏思维锻炼的情况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难以有效落实。
        (三)教学评价缺乏科学性
        教学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但是目前许多教师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没有将学生核心素养作为评价的依据,而是过分强调学生考试成绩。教学评价具有较强的教育导向作用,教师的评价标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向,在教师功利化的评价体系影响下,学生容易出现因为过分重视分数而影响自身综合素质发展的问题,进一步阻碍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科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创设问题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常用方式,为了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教师必须在创设情境过程中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个问题情景应当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地将贴近生活的教学元素带到课堂,无论是借助实物创设情境,还是利用信息技术模拟情境,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丰富学生学习体验,有效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可能性》一课为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概率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利用概率知识理解生活现象的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影视作品中的“概率骗局”。教师首先可以讲一个故事,“有一位街头骗子准备了2枚硬币,他与别人打赌,一正一负视为骗子获胜,参与竞猜的人可以选择两个正面或者是两个反面,猜对了就能获得奖励。”在创设情境过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思考骗子的赌局是否公平,路人猜对的可能性有多大。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可以利用两枚硬币进行情境模拟,也可以直接列出所有的可能性,最终得到路人获胜可能性仅有四分之一的结论。
        (二)合理组织合作探究,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想要有效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通过组织合作探究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在互动讨论中进行思考。以3-5人为单位划分学习小组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布置明确的合作探究任务,鼓励学生凭借集体的力量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互动讨论中进行深度思考分析数学问题。以人教版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为例,教师在为学生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特点之后,要求学生练习生活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要求学生在合作讨论中交流各自的看法。相较于教师填鸭式的灌输式教学,合作讨论活动中学生拥有较强的自主性,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能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合作探究取得一定成果之后,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代表小组分享学习成果,并做好总结和归纳,对表现最为突出的小组进行奖励。
        (三)尝试打造翻转课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为了有效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尝试打造翻转课堂,将学生课前预习与教师课堂讲解结合在一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推动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教师必须结合课程教学重点为学生布置课前自主学习的任务,一方面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调整任务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要结合教学内容,推荐微课等课外自主学习素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克与千克》一课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测量身边常见物品重量”的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利用电子秤等工具测量常见物品,并做好相关的记录。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并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都是称重教科书,不同学生秤的重量不一样”,以此来引入课堂。在通过动手实践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提高,核心素养也能得到有效培养。
        总结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深度思考,通过组织合作探究调动学生参与热情,通过打造翻转课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1):191-192.
[2]黄溢.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的研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1(01):2.
[3]潘明珍.基于关键要素  助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形成[J].小学生(下旬刊),2021(01):1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