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芬芳浸课堂,戏歌传承润童心——论小学音乐课堂中戏歌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3期   作者:徐婷婷
[导读] 戏歌是我国现代音乐演唱形式中的一种,因为其具有一定的戏曲韵味和流行元素而受到众多音乐爱好者的追捧,在小学音乐教材中也有多首戏歌的体现。通过戏歌的学习不但能够让学生对我国传统戏曲文化和唱腔具有一定地了解,同时还能够利用其中动人的旋律吸引学生的兴趣,是一种音乐与戏曲的结合体的完美体现。本文首先针对小学音乐课堂戏歌教学的重要性进行阐述,然后分析小学音乐课堂戏歌教学的策略,包括了解戏歌文化背景、戏歌演唱技

徐婷婷    江苏省宜兴市实验小学  214200
【摘要】戏歌是我国现代音乐演唱形式中的一种,因为其具有一定的戏曲韵味和流行元素而受到众多音乐爱好者的追捧,在小学音乐教材中也有多首戏歌的体现。通过戏歌的学习不但能够让学生对我国传统戏曲文化和唱腔具有一定地了解,同时还能够利用其中动人的旋律吸引学生的兴趣,是一种音乐与戏曲的结合体的完美体现。本文首先针对小学音乐课堂戏歌教学的重要性进行阐述,然后分析小学音乐课堂戏歌教学的策略,包括了解戏歌文化背景、戏歌演唱技巧教学以及戏歌情感延伸。旨在能够通过戏歌的教学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喜爱和传承。
【关键词】戏曲音乐;戏曲唱腔;流行元素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167-01

        引言:新课标指出,小学音乐教育需要将民族音乐作为教育教学中的重点,戏曲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发展历程,并且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征,涵盖了多种表现形式,也将现代音乐和传统文学等元素进行有效融合,成为一种多结构的整体。在小学音乐苏教版的教材中,低年级学段便已经涉及了戏曲及其有关的内容,并且各学年也都有一定比例,高年级音乐课程中更是编排了独立的戏曲单元。在内容上基本包括了传统京剧和地方剧种以及戏歌音乐等,而且形式多种多样,戏曲文化逐渐成为了小学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一、小学音乐课堂戏歌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音乐课堂中进行戏歌教学十分重要,通过戏歌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学习戏曲唱腔,帮助学生树立一种戏曲文化思想,让学生对戏曲文化具有更加深入地了解,这样能够有效实现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其中的文化背景,这样也有利于对戏歌的表达。与此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了解戏曲“以形传神、神形皆备”的艺术境界,通过对戏歌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1]。
        二、小学音乐课堂戏歌教学的策略分析
        中国戏曲博大精深,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艺术瑰宝,现代戏歌取戏曲之精华进行二度创作,非常受到大家的欢迎和追捧,比如《梨园英秀》、《说唱脸谱》、《前门情思大碗茶》等,充分显示了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魅力,需要我们去学习和传承。以小学音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梨园英秀》为例,探索课堂戏歌的教学策略,旨在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喜爱和传承。
        (一)背景了解,解读戏歌
        教师在进行戏歌演唱教学前,需要让学生对其背景文化具有深入地理解,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进行演唱时能够带动自身的情感,同时也是对我国戏曲文化的宣传。以苏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戏歌《梨园英秀》为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资料搜集,如京剧的演变发展史,京剧的扮演行当,京剧的基本表演形式等,在上课时便可以取其精华简要讲授于学生。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发展至今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至今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京剧文化是中国两千年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它取众多古老剧种之精髓,融合其艺术因素与特点,成为中华文明的百科全书。在课堂导入时可以播放一段传统的京剧视频《霸王别姬》片段,让学生感受京腔京韵的特点,随后再欣赏融合了锣鼓经、数版等诸多戏曲元素创作的戏歌《梨园英秀》,了解“梨园”二字所特指的文化传承,“梨园”原是唐玄宗时期宫廷中的一片梨树园,因唐玄宗在此地排练歌舞、教演艺人,这些艺人被誉为“皇帝梨园弟子”,后“梨园”成为曲艺艺术的代名词。


戏歌《梨园英秀》文化背景的解读其实就是京剧中“仓才乙才仓”锣鼓经的解读,就是“南昆北曲”、“东柳西梆”流派的解读,就是“生旦净丑”行当的解读,就是“唱念做打”表现形式的解读。
        (二)技巧掌握,感知戏歌
        《梨园英秀》是融合了锣鼓经、数版、西皮风格旋律等诸多戏曲元素创作的戏歌,将多种戏曲元素与流行歌曲进行结合,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演唱方式,包括戏歌的咬字、发音、归韵等都与京剧的表现形式相同,这也成为了这首歌独有的特点,从而受到了更多人的欢迎。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这首戏歌的演唱技巧分析,这样才能够在学生演唱中增添一抹京剧韵味。歌曲第一部分融入了京剧锣鼓经元素,锣鼓经是戏曲中的纯打击乐演奏,用于演员出场、圆场等舞台气氛的渲染与烘托。在演唱此部分的时候应注意引导学生节奏的把握,精神地念出“嘿嘿”,给人一个神采飞扬的亮相。歌曲第二部分融入了京剧数版元素,这一部分主要是引导学生对念词中戏曲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包括“南昆北曲”、“东柳西梆”的京剧流派,“生旦净丑”京剧行当,唱念做打”京剧表现形式等的知识点掌握,在演唱的时候注意不能拖,节奏有板有眼,收得要干脆利落。歌曲第三部分是融合京剧中西皮风格旋律的元素进行的二度创作。在演唱此部分是可以用打击乐器填充歌曲休止位置,使学生能够休止得干脆。演唱中要带有京剧抑扬顿挫的感觉,给人一种英姿飒爽的状态。比如在唱“说一说”、“唱一唱”一句时,这几个字唱得铿锵有力,具有一定的顿挫感。其次,需要具有一定的姿态,唱戏歌讲究字正腔圆,一个字分为字头、字腹和字尾,只有将每个音发到位,才能够将字念清楚。比如在唱到“演不完的人间戏一场”这句时,其中“场”字要利用丹田气稳住唱满八拍,口腔保持圆润便于清晰吐字。教师可以通过单句歌曲播放让学生仔细听原唱的咬字,从而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将戏歌演唱技巧总结完毕后,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戏歌的演唱[2]。
        (三)情感延伸,品味戏歌
        无论是什么种类的歌曲,情感表达都是歌曲所展示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怎样去将戏歌唱得更加有韵味。首先我们应该明白戏歌所表达的内容,这首《梨园英秀》主要是表达中国少年儿童对对古老戏曲的迷恋和拥有中华五千年文化基因的自豪感,引导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充分调动起作为龙的传人的骄傲情绪。其次,戏歌的情感表达还需通过一定的演唱技术来实现。比如在唱到第三部分“说一说”“唱一唱”部分,如果前后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每个字的演唱,那么一定会缺乏感情,原唱通过对轻重音来进行情绪的表达,开始力度中强,后面用强,声音更具层次感,情感更具感染力。教师总结表达情感的技巧,有效提高学生对戏歌演唱的情感表达。戏歌的情感表达除了倚靠演唱技巧的支撑,若能加入戏曲身段的表演便更能体现戏歌之精髓。比如《梨园英秀》锣鼓经部分“嘿嘿”加入亮相动作,数版部分“绝活是个个棒”加入山膀动作,演唱部分“戏一场”加入顶天立地动作等都是戏歌精气神的体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堂中戏歌教学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戏歌是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将我国优秀的戏曲文化与优美的歌曲旋律尽相结合,再加上戏腔的展示,可以吸引学生对戏歌的喜爱,让戏歌成为流行,通过戏歌的口耳相传实现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普及和发扬。因此,我们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戏歌教学模式,从戏歌的文化背景、演唱技巧以及情感表达三方面进行重点分析,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琰.歌声振林樾,梨园采芬芳——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之戏歌教学策略[J].儿童音乐,2019(6):62-67.
[2]潘晨.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融合——戏歌《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的教学设想[J].北方音乐,20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