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途径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3期   作者:李小平
[导读] 地图的运用是地理学的独特之处,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在地理学科中可以运用文字描述地理学的概念和知识,却难以形象直观地表达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布局,以及相互的关联。因此,图表运用成为了地理学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图像信息让地理信息更加直观、形象、具体,学生是否能在图像信息中解读信息,获取需要的信息,这样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李小平    四川省剑门关高级中学
【摘要】地图的运用是地理学的独特之处,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在地理学科中可以运用文字描述地理学的概念和知识,却难以形象直观地表达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布局,以及相互的关联。因此,图表运用成为了地理学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图像信息让地理信息更加直观、形象、具体,学生是否能在图像信息中解读信息,获取需要的信息,这样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157-01

        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以地图为首的各种图表,能够帮助教师进行地理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地图等图表本身的绘制方法,呈现知识的方法也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对于之前的学习都有着较大提高,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认识需要更加深入,对于地图等图像信息的掌握非常重要,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成为了高中地理教学切实需要加强的教学重点。
        1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意义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对于图像信息的解读能力,直接影响了高中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效率和最终效果。在表现地理事物的分布与结构,差异与联系,以及随时间发生的变化和发展方面,地图等图像信息比任何语言描述都更加直观清晰。高中地理教师利用地图等图像信息对学生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想成为合格的地理教师,要能够将地图的优势发挥出来,让学生在课堂上随着地图等图像信息集中精力,加深知识理解和运用。学生通过地图等图像信息可以提取需要的知识,从中发现有用的信息。在这一思考过程中是一个锻炼思维能力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也锻炼了他们观察事物的能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推动学习能力提升,帮助发展综合能力。
        2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培养途径
        2.1培养学生喜爱读图的兴趣和习惯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推动力,有了兴趣又需要有良好的习惯帮助学习。希望高中生提高读图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对图像信息产生兴趣,喜欢看各种图表,对于地图等图像信息充满探索欲望,教师再培养学生的读图习惯,让学生将地理学中的图表充分利用起来,当成自己学习地理最为有力的工具。
        现在的生活学习中,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教师可以借助各种杂志,影像资料,纪录片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读图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国家地理杂志》《中国地理》等杂志中气势磅礴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于地理的兴趣,也可以将BBC纪录片《地球脉动》,央视纪录片《美丽中国》这样的优秀地理纪录片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地理之美,更加热爱地理知识,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通过各种资料帮助学生养成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的好习惯,帮助他们在读图过程中找到兴趣点。
        2.2培养学生读图意识
        学习地理知识需要学生具备空间辨识能力。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尽量多地在课堂上呈现地图等图像信息,让学生树立读图意识,只要学习地理,我们就要结合图像信息进行知识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地图等图像信息中找到地域划分,地貌特征,空间关系等信息,学生通过读图练习,可以提高观察图像,分析地图,理解图像信息,记忆图像信息以及知识的能力,最终掌握地理知识。
        在接触图像信息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无意识读图练习,提高空间辨识能力。即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如课间休息,在家的时间等,无目的地读图,轻松地翻阅地理图像信息。学生随意地翻看地图,对地图上的区域地理位置,地域划分,地貌特征,风土人情等进行碎片化的学习,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将知识一点点吸收,最后整合到一起。学习需要劳逸结合,无意识地读图,运用各种有趣的地理知识舒缓学习压力,潜移默化地学习知识,让学生在大脑中慢慢建立空间概念,这样接受地理知识会更加适应自己的思维方式,吸收知识更加容易。
        2.3教会学生看图方法
        教师在引导学生看图时,让学生了解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用大量的地图展示三要素的重要性和内涵,并且将这些知识活学活用。打好了读图的基础,教师指导学生排除读图障碍,让学生思考读图的顺序。拿到一幅地图,先看什么,后看什么。一般先看这是什么图,是气温图还是行政区域划分图,明确我们要寻找的信息是哪一类别;再看图解,帮助学生挖掘图中隐含的信息,便于信息拓展和知识迁移;最后做练习,将图片信息与习题结合起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看图也是一样,一般要多看几遍方能理解,每次看图都能看到新的知识点。看图并非单纯地重复读图,而是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分析图像信息。每次都有新发现,让学生理解了知识的同时永远处于勇于发现的新鲜感中,提高了读图兴趣,培养了读图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就是让学生们手动绘制地图。教师增加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的机会,哪怕是最简单的地图,也要学生们自己动手完成,巩固学生的地理知识,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比如教师在传授中国地形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们了解中国地形地势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首先让学生们把课本上的文字通读,了解中国地形大概的分布,然后绘制地图,把从课本中获取的信息通过画图形式表现出来。学生在绘制地图的过程中,可以一边观察一边分析地图,掌握地图的关键信息。又如高中地理的一个难点洋流,洋流流向复杂并且类型多样,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时记不住并且容易搞混,教师可以让学生绘制世界地理简图,在图上的标出洋流名称以及走向,可以加深学生对洋流的记忆,提高对洋流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动手画图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完成教学目标。
        教师在日常的课堂中,要多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近几年地理高考都是“无图不成题”,读懂了图,解答地理题就已经完成了一半的步骤。学生读懂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通过多次训练和教师的教导才能锻炼出熟练读图的能力,教师要在日常的课堂中多加训练,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大部分同学可以养成良好的读图解图的学习习惯,掌握读图解图技巧,提高读图解图能力,最终使地理成绩得到提高。
        3结语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于生活。地理学科中的图像信息挖掘,读图能力培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并且将地理知识学以致用,发挥地理学习的优势。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读图学习和练习,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张福俊;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地图技能培养方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2]陶梅;中学生地理图像技能培养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
[3]李玲;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训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7.
[4]李世英;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