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活动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3期   作者:黄海游
[导读] 高中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实验活动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实验获取化学知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才能使实验活动更加灵活和自然的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呢?本篇文章将从课本知识、生活实际、实验探究三个方面介绍实验活动的开展。

黄海游    广西南宁市横县中学  530300
【摘要】高中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实验活动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实验获取化学知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才能使实验活动更加灵活和自然的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呢?本篇文章将从课本知识、生活实际、实验探究三个方面介绍实验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活动;开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154-01

        一、从学生对知识的内容产生疑问开展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重视学生的实验基础能力,创新能力。但理论基础知识颇为重要,没有理论基础知识,如何进行实验操作和创新实验,因此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还是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要内容,那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就会遇到产生疑问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产生疑问的知识内容切入进行展开实验活动。不仅使学生对知识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活动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氮及其氧化物这一章内容时,在这一章内容开篇时,其中有一小节探究氮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氮气溶于水,水溶液具有碱性”,大家会对此产生好奇,为什么氮气溶于水会是碱性呢?在我们以前所学的气体溶于水都是酸性,它们不都是酸性气体?在学生对此产生疑问时,设计活动探究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步骤,因此我设计了如下实验活动。
        教师让学生对于上面产生的疑问进行合理的假设,假设的内容可能有:1.氮气具有碱性;2.氮气的水溶液具有碱性;3.氮气溶于水发生了反应,产生的物质具有碱性。然后让学生根据说上面所提出来的假设,自己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在学生实验探究结束之后,自己也要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共同来参与实验过程的现象和结果的探究中,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所设计出来的实验过程与教师设计出来的实验过程的优缺点,增强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通过上面的实验探究,从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疑问入手,解决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疑问,增多了学生对于知识疑问的解决方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开展
        化学这一门学科本身就是来源于日常生活中,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化学知识,把我们在上课中所学习到的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是当代学生所具备的不可缺少的能力,新的课程改革当中也更加的重视学生在这方面的培养,我们可以发现在我们的高考、中考等重大的化学考试中,关于中国的传统和日常化学知识的涉及逐年增加比重,这就要求当代的学生具备解答生活中关于化学知识问题的能力。把化学这门学科的知识点置于生活之上,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变化的奇妙和化学世界的魅力,萌发了学生对于化学知识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铁及其化合物这一章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情景问题,创设了如下的探究情景:
        大家都会知道都缺铁性贫血的时候,医生都会推荐我们吃一些补铁剂,并且吃补铁剂的同时,他也会让我们吃一些维生素c,并且叮嘱我们维生素c要和补铁剂一起使用,那么我想问下同学们一些问题:
        1.人体中缺少的铁元素是多少价的铁离子呢?
        2.我们服用的补铁剂是多少价的铁离子呢?
        3.为什么维生素c要和补铁剂一起服用呢?
        4.它们之间是怎样的转化关系呢?
        实验过程:然后我就设计了如下这些实验,大家来根据这些实验验证一下大家的观点吧。



        讨论:首先我发给大家一些关于维生素c和补铁剂,还有生人身体中关于铁元素的一些资料给同学们,并且发一些关于二价铁和三价铁检验的资料给大家,让大家先根据这些内容进行讨论,然后就开始本节课的实验内容。
        学生实验:发给同学一张实验表格,让学生根据实验过程自主完成实验,并填写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从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切入,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学习相关的化学知识,根据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对上面所提出来的生活事例的问题进行回答,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学有所用的特点,把相关的化学知识联系到生活实践当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对相关知识进行反复的回忆和记忆,使学生对于此类的知识记得更加的牢固,理解得更加深刻。
        三、从实验的异常现象开展
        进行实验探究是人类发明创造的一种手段,化学这类学科是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一类学科,它与实验探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化学实验探究使学生进成化学思维和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重难点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是变化莫测的,当反应条件的时间、温度、压强、反应的物质等等发生细微的变化的时候,反应产生的现象和结果将会有巨大的不同,只要学生留心观察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就一定可以发现实验过程中的许多异常现象,指导学生对于这些异常现象进行探究学习,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树立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例如:在学习氢氧化钠和硫酸亚铁实验时,书上所给的实验现象是先有白色沉淀生成,然后白色沉淀变成灰绿色沉淀,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教师在让同学们进行实验时,学生很难发现白色沉淀到灰绿色沉淀进行过度,最后直接会变成红褐色沉淀,这与我们的书上所给的实验现象就有很大的差别,学生会拿自己的实验现象与书本上的实验现象进行比较,实验现象为什么不一样呢?教师可以就从学生产生这种想法的点进行切入,设计探究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合理的假设,设计探究实验过程,下列是学生进行的假设和实验设计。
        假设:1.产生的白色沉淀会被空气中的氧气迅速氧化为红褐色沉淀;2.实验根本就不能产生灰绿色沉淀。
        设计实验:实验1.取一个试管,在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硫酸亚铁溶液,然后再向试管中加入适量四氯化碳溶液,隔绝空气,防止硫酸亚铁溶液被氧化,接着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使胶头滴管穿过四氯化碳溶液进入硫酸亚铁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2.接着实验1的步骤,用胶头滴管移去试管上层的四氯化碳溶液,然后用玻璃棒搅拌试管中的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实验1先产生白色沉淀,接着白色沉淀变成灰绿色沉淀。实验2灰绿色沉淀迅速变成红褐色沉淀。
        试验结果: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反应,可以产生灰绿色沉淀,学生所做实验时没有产生灰绿色沉淀,是因为白色沉淀会被空气中的氧气迅速氧化为红褐色沉淀,人体的肉眼很难观察得到。
        实验是我们学习化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学们能够在实验中发现实验过程的异常现象,表明学生具备了认真观察,严谨的科学态度。
        结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活动是学生增长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组成,如何把实验活动更加生活和流畅的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是我们每个教师所具备的能力。本文从课堂教学、生活实践、实验探究等三个空间维度,介绍如何开展高中化学的实验活动。多方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丰富了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储存量,使学生逐步养成了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1]王海.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探究活动的切入点[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02):54-55.
[2]王军.论化学教学中探究活动的切入点[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 (11):15-17.
[3]薛玉芳.例谈化学实验课探究性学习的切入点[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5(02):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