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探究 鹿世印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3期   作者:鹿世印
[导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培养高中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从传统文化入手,让传统文化成为高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平台,让高中语文课堂成为传统文化传播和继承的重要场所。这是挖掘传统文化价值的有效途径,更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践行社会使命的有效途径。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鹿世印    江苏省贾汪中学  221011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培养高中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从传统文化入手,让传统文化成为高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平台,让高中语文课堂成为传统文化传播和继承的重要场所。这是挖掘传统文化价值的有效途径,更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践行社会使命的有效途径。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探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149-01

        引言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五千年的历史沧桑蕴涵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在历史的进程中,古人给当今留下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巨大的文化财富。但是由于当前对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缺乏,对悠久历史普及的欠缺,使得许多学生对古代发展历史和我国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这也给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教学过程更要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以此来促进学生对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产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每一位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了丰富的优良传统和道德伦理,这些优良传统和道德伦理依然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时经常引用一些古典诗词、谚语等来阐述思想。既有谆谆告诫,语重心长;也有殷殷期望,寄意深远。可以看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现如今的学生成长发展可以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的。如古代提出的“仁、义、礼、智、信”,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理念和精神,儒家“五常”的提出在古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社会也是难能可贵的存在。还有一些如“人无信不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百善孝为先”等等的言论,其中表达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值得我们每个人进行学习和传承的。在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要不断渗透传统文化,让每一位学生爱上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并愿意积极主动地学习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习惯和道德品质。
        (二)丰富教学资源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入,也使语文教学的资源得到了丰富。高中语文教材中也蕴含了许多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例如,许多古典诗词中所描写的内容,或是与我国传统节日相关的文章等等。传统文化是中国文明的根本,是民族的血脉。教师可以通过许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在文化和环境的熏陶下,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更加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也能够使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同时也能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资源中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一)挖掘课内传统文化,提升学生语言能力
        高中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作为母语是汉语的高中生而言,熟练使用这门语言并不难,但如何让语言学习更上一个台阶,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这就需要从文言文入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因此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着大量丰富而精彩的文言文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情感、价值观方面给予世人指引,在语言文字、语法结构方面也是值得深入研究,且能够让学生受益匪浅的。为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课内传统文化,尤其是课内的古诗词、文言文入手对学生进行引导,以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与运用能力。
        (二)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在课堂内开展多样化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促进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们在学习上的注意力也会更集中,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书本上的内容以立体形象的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实现活跃的课堂氛围。这样可以使学生快速理解文章的核心内容,借助多媒体的动画形式刺激学生的感官,丰富学生的知识内容,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教师也可采取幽默化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缩小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升华师生关系,推动课堂的互动模式。
        (三)融入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要想让学生更加全面系统地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仅从课内教材入手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该适当地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资源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例如,现代社会中,传统节日大有被各种“吃货节”“洋节”取而代之的趋势,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商业大潮的冲击下已经出现肤浅的倾向。面对这样的现象,语文教师不妨在传统节日到来之际,组织学生通过赋诗、写随笔、朗诵、演出等形式来庆祝传统节日,让传统节日的内涵得以充分显现,让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性得以提升。
        结束语
        总的来说,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非常深厚的底蕴,丰富的表现形式,蕴含着伟大的民族情怀。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要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充分地融入其中,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对其形式进行创新,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丰富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促进学生形成深刻的认知,推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亚.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教学策略[J].高考,2019(34): 166.
[2]王雅琴.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22):14.
[3]刘景侨.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吉林教育,2019(43): 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