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关于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3期   作者:陈吉红
[导读] 在新课标的深化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愈加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和科学智慧,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广大教师的历史使命。因此,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授课中要运用自己的智慧融入传统文化,提高课堂授课成效。基于此,本人以初中道德法治授课活动作为出发点,首先探究其中渗入传统文化的关键意义,继而从多个维度、不同层面探析有效性的渗入手段,以

陈吉红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以勒中学  657216
【摘要】在新课标的深化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愈加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和科学智慧,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广大教师的历史使命。因此,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授课中要运用自己的智慧融入传统文化,提高课堂授课成效。基于此,本人以初中道德法治授课活动作为出发点,首先探究其中渗入传统文化的关键意义,继而从多个维度、不同层面探析有效性的渗入手段,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授课活动;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148-01

        引言
        基于现实的视域来看,我们国家的历史十分久远,在这个历程之中,也产生了数量繁多的传统文化,并且这些文化拥有极强的教导意义,与此同时,在初中时期,道德与法治科目是关键的构成部分,借助于这一科目的授课活动,能够有效地培育初中生的总体素养,塑造出健全的品格,在未来更为健康的成长,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而通过在此项授课活动之中,加以渗入传统文化,能够展现出更为良好的效用,进一步增强授课的水准。由此可见,对有效性的渗入手段予以探析极为必要,因此本人对这一内容实行论述。
        一、初中道德法治授课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关键意义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包含道德与法治学科理念与知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凝结了民族的智慧结晶,是我国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优秀的传统文化本身就包含了古代哲人对道德与法治的解析和理解,可以说当前我国社会基础道德体制以及法律制度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说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切合度。而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快速发展的阶段,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接班人,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要根据当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身心特点来展开传统文化教学,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学生可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深刻地认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意义。
        二、初中道德法治授课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
        (一)通过家庭传统文化,培育高尚的品格
        如想要更好地在道德与法治授课活动之中,将传统文化融入至其中,首先就需要找到适合的切入点,而关于家庭的传统文化便可以作为这一切入点,所以教师在进行授课期间,应当着重引入一些家庭的要素,借此来培育初中生的高尚品格。


例如,在教授“亲情之爱”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想一想父母工作的不易,激发出学生的感恩情感,而这种情感也正是传统文化的展现形式之一,然后在引入到消费观念之中,让学生明白赚取钱财的不容易,因此在消费时应该规避铺张浪费的状况,这样就可以完成传统文化的渗入。
        (二)构建生活化的情境,增强文化认同感
        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科目来说,其中很多内容都与生活休戚相关,与此同时,传统文化也和生活有着紧密的关联,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教师便可以创建出生活化的授课情境,通过社会中的一些案例,来让初中生学习课本内容的同时,感悟到传统文化,增强初中生对于这部分文化的认同感。例如,在教授“活出生命的精彩”相关内容时,便可以将“新冠肺炎”中奋不顾身的医护人员作为例子,让学生知道怎样在生活中做出正确并且有意义的选择,培育学生的良好素养。
        (三)以初中生为出发点,展现文化吸引力
        尽管初中生的年纪还比较小,但已接受了较长一段时间的教育,所以每一名初中生之间的道德与法治素养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活动中,应当以学生的真实状况作为出发点,让不同素养的学生都可以共同进步。例如,可以在道德与法治授课期间,举行“传统文化知多少”的比拼,从而让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关键意义,展现出其中的吸引力。
        (四)节日与文化相衔接,深化思想与品德
        在我们国家之中,有着数量比较多的传统节日,并且这些节日与传统文化也有着莫大的关联,所以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授课活动中,可以将传统节日作为介质,将节日与传统文化相互衔接在一起,继而深化初中生的思想与品德。例如,在教授“爱在家人间”这部分内容时,便可以利用重阳节这一节日,向初中生讲解“尊老”的传统文化,继而完成渗透。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得益于社会的进步,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授课活动,受到的注重程度变得愈来愈高,并且教师已明晰在其中渗入传统文化的关键意义,并且也在有意识的进行渗入,但是基于现实情况来说,在这个期间由于被各类要素干扰,致使渗透的成效经常不尽人意。因此,就需要教师加以注重,在今后的授课中,加强生活化情境的创建,将家庭中的传统文化作为切入点,并且注重初中生的实际情况,最后还需要做好节日与传统文化的衔接,唯有如此,才可以保证传统文化的渗入成效。
参考文献
[1]赵永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关于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8,000(024):621.
[2]邹银凤.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东西南北:教育,2019(23):0315-0315.
[3]穆凤翠.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关于传统文化的融合和渗透[J].天津教育,2019(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