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3期   作者:李杏琼
[导读] 精彩的课堂提问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真正实现课堂优化教学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做到:以最主要的问题突出最丰富的学习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有分量的收获,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向最远的终点。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想在碰撞中升华,智慧在交锋中闪烁。让我们挥动“有效提问”这一引领有效课堂的翅膀,在数学教学的时空里,与学生一起振翅翱翔。

李杏琼    广西梧州岑溪市大业镇中心小学  543200
【摘要】精彩的课堂提问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真正实现课堂优化教学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做到:以最主要的问题突出最丰富的学习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有分量的收获,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向最远的终点。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想在碰撞中升华,智慧在交锋中闪烁。让我们挥动“有效提问”这一引领有效课堂的翅膀,在数学教学的时空里,与学生一起振翅翱翔。
【关键词】巧设问题;数学思维能力;提问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147-02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起于问。”课堂提问引领着学生一步步思考,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教学的重点不是问题的解决,而是问题的重新开始。知识的传授只是我们的一个目的,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对问题的独立见解,在不断地发现中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目的更为重要。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在解决课堂上的问题后,也带着更多更新的问题走出课堂,让学生能从“问”中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抓住学生兴趣,保证提问的有效开展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物难以表现出热情。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寻找学生感兴趣的方法辅助教学,保证教学提问的有效开展。
        例如,《图形的运动》这一章节涉及轴对称的知识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了解这种特殊图形的变换规律,我准备了几个万花筒玩具。在讲解完“轴对称”这一课的内容后,将这些万花筒分发给各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观察和使用这些玩具,并且在观察结束后进行小组讨论。10分钟之后,我向学生提问:“你们在使用万花筒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你们所看到的这些图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学生踊跃发言,认为万花筒中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它们之间都是由轴对称这种变换方式得到的,并且都有一个对称轴。最后,我对学生的发言给予了肯定,并对整节课做了总结。
        教师发现并使用学生感兴趣的玩具,将其巧妙地与课堂内容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最终得出正确结论并加深了印象。
        二、创设环境,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疑问
        我国的著名学者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因此,疑问才是打开数学知识答案大门的钥匙,小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产生疑问,才能良好地去学习数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及理念也不符合当代小学生对数学的需求,传统型的小学教学模式只注重了教学的形式化。教师作为传播者,将课堂上一些具有理论性的知识点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接受这些知识点,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很差,导致学生对数学很少产生疑问与疑惑,失去对数学课程的热爱与兴趣,导致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从而导致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成绩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小学生进行数学的学习。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要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不再害怕老师,能够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问,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这就是一种信任感,这种信任感可以帮助学生增加数学学习的兴趣与欲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环境来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疑问。


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一课的数学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造一个超市的情景,利用人民币的学具来进行小组间模拟真实的买菜情景,激发学生对人民币认识的兴趣,在小组进行情景模拟时,教师可以提出相对的问题,比如,一元钱可以换多少角?十元钱与二十元钱有什么区别?我们在买菜的过程中花了五元钱,拿出二十的人民币商家会找给我们多少钱?拿出十元的人民币商家会找给我们多少钱?等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进行思考,加深了学生对《认识人民币》这一课的学习内容,也使得学生能将这堂课的学习内容运用到生活中,提高了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学习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培养了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在实际生活中,鼓励学生分析问题
        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能用合理的、合乎逻辑的论据,来表达自己的解释,在不断地发现、分析问题中得出启发,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开拓思维的目的。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在必要时给予必需的帮助和指导,以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兴趣与信心。例如,在教统计这一章的内容时,出示这样一套题:一个公司在招聘广告上写着:本公司平均月薪4000元。这么高的薪水,一个小伙子觉得公司待遇真不错,就去应聘,结果被这个公司录用。但小伙子努力工作了一个月后,老板只发给她2000元的工资,小伙子感到非常生气。请你帮忙分析一下:这个公司的做法是否合理,为什么?问题一提出来,学生们便七嘴八舌发表起自己的看法来:有的学生认为这个公司的广告是骗人的,他们不应该说平均月薪4000元,结果大打折扣只发2000元;有的同学认为这个广告可能是对的,广告中只说平均月薪4000元,而没有说每一个月都发4000元。虽然小伙子这个月很努力工作,但是可能因为业务不熟悉,工作效果不好,所以只发2000元。以一年来计,随着工作时间增长,有可能下半年每个月就发6000元,这样平均月薪正好是4000元;还有的学生认为这件事完全是可能的。一个公司的人员,由于分工不同,从事工作的辛苦程度也不同,每月发到的工资当然不同,可能这个公司的领导层每月工资远远超过4000元,而保洁人员等的工资要远远低于4000元……这样的教学内容,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激烈的争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统计量“平均数”的含义。在学生观察、互相讨论、争论的过程中,既学习了知识,又发展了学生交流的技能。
        四、设计有效的问题,激发思考积极性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教师要懂得科学设计教学的悬念,对儿童实施问题启发和引导,如此,小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就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我们都知道儿童时期人具有较强的思维可塑性,教师科学设计教学的疑问,帮助儿童摆脱思维的定式,可以有效促进儿童思维的发散,进而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学习的智者和强者。
        比如,我们可以随意择取一张纸,询问学生“同学们,想一想在不用外力,不添加任何辅助支撑手段的情况下,我们怎样做可以让这张纸站立起来呢?”,由于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都是习惯以平面思维逻辑方式进行推理和概括,所以,采用这样的问题,对于锻炼儿童智力,使其实现由平面思维向立体思维进行转化是非常有帮助的,认真思考,突破平面思维限制的儿童就会发现只要将纸张对折,并展开就可以实现目的。
        综上所述,提问作为一种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已经被几乎所有数学教师所应用,既有利于挖掘学生数学潜力,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这就需要广大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将提出作为课堂教学主线,融入课堂教学体系当中,重点要在“问”的科学设计、“问”的方法创新、“问”的主体变换等三个方面寻求突破,努力使提问教学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不断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苏永久.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8.
[2]李春璇.在教学“提问”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
[3]李梦琼.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生数学单元复习能力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