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梁振佳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3期   作者:梁振佳
[导读]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对各个阶段教学都提出了一定要求,需要得到教师的重视。其中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涉及到的课本知识难度较高,导致学生无法掌握课本学习要点。所以,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时,要想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注重分析,制定针对性教学方案,解决学生数学学习面临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重要性,并阐述了教学对策,仅供参考。

梁振佳    广西梧州岑溪市第五中学  543200
【摘要】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对各个阶段教学都提出了一定要求,需要得到教师的重视。其中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涉及到的课本知识难度较高,导致学生无法掌握课本学习要点。所以,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时,要想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注重分析,制定针对性教学方案,解决学生数学学习面临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重要性,并阐述了教学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有效性;教育体制;初中数学;难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146-01

        引言:数学作为初中重要学科,与学生课本知识学习有着密切地联系,需要得到教师的重视,确保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做好更为全面地分析,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优化课程教学,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因此,为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应该注重培养下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及思维能力,遵循新课程改革教学要求,优化课程教学方案,选择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数学热情,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
        一、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分析
        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来讲,由于涉及到的课本知识较为复杂,同时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若无法掌握课本知识要点,则会对学生产生较为严重的限制,不利于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学习,甚至会降低学生的学习信心。再加上部分初中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下,在学习时经常有打瞌睡及精神不集中现象,对知识的掌握不够充分,不知道如何做数学笔记,无法有效完成数学知识的解答。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必须要注重教学模式的优化,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学习,避免学生跟不上教师节奏以及缺乏主动性思考问题情况的出现,通过多种教学方案的运用,提高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完成课本知识学习。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对策
        (一)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初中数学有抽象性特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所以为了避免学生难以掌握课本学习要点,甚至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溜号等情况,教师应该结合课本内容,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衔接,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具体形象材料支撑课本教学。例如,在《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这节课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实物情境,让学生自主观察并比较轴对称图形,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理解,随后将等腰三角形知识融入,让学生探究课本知识,了解课本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创设数学情境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课本教学的优化,确保可以选择符合学生年龄段接受,而且学生在参与情境学习时,应该对知识学习有着充足的热情,并通过实践中数学问题的设计,促使学生可以准确分析问题并准确将问题解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初中生的未来学习与发展提供更多帮助。



        (二)问题探究活动的开展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仅靠理论知识教学无法提高教学有效性,导致学生对问题的解答方案不够了解,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因此,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在现有教学的基础上适当的进行优化,这样可以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多种问题探究活动的设计,促使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答了解更为全面,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取知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在《相交线、平行线与位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已经具备了解决能力,为了能够确保学生对课本知识要点有着充足的了解,并掌握相交线、平行线及位移知识关系,教师应该充分的运用教学方案,合理的为学生在布置问题,并给予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促使学生在质疑的同时,能够完成数学知识的解答,进而对知识进行整理,提高初中生的数学水平,全面发挥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注重有效性课堂引导
        数学作为智慧型课堂,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思维,准确掌握课本重点知识的同时,完成教师布置的数学任务。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与教师的引导及指导有着密切地联系,教师应该合理的设置教学方案。例如,在《四边形》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矩形、菱形来引出正方形的基本性质,适当的设置折纸活动,这样可以为学生创设实践机会,促使学生可以掌握知识要点。除此之外,在课堂指导教学时,教师还应该适当地对课程教学进行优化,避免教学模式单一性的同时,还应该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问题的解答思路,在探索知识时形成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提高课堂实效的方法
        1.杜绝上课打瞌睡。笔者经常和学生开玩笑说睡觉的最高境界:坐直,睁开双眼,双手不接触颈以上的身体部位,这样也能睡觉的同学,上课时可能没办法不睡觉。笔者发现,克服上课打瞌睡的方法比如:复读机一样,跟上老师的节奏,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写什么,这样的话,学生肯定也睡不着。
        2.学会正确的方法做笔记,事半功倍。笔者发现,现在的学生不会做笔记,不听讲解,只记答案,到自己做时既费时多,又做不对。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成功的笔记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①听老师讲解②考查知识点、考点③题眼,解题出发点④解题误区、陷阱、易错的地方⑤完整、正确的答案⑥若是解答题,自己不看答案,在5分钟内写出完整、正确的答案。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应该分析当前初中生数学学习情况,并适当地对课程教学进行优化,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将多种教学方案融入到课堂,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完善教学体系,并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围绕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进行优化与创新,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学习要点,解决传统数学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提高课堂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于文竹.新课改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20(08)
[2]王睿.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做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中国农村教育.2020(08)
[3]赵云,杨海霞.浅谈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20(05)
[4]林正茂.刍议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J].当代教研论丛.2015 (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