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3期   作者:杨雪
[导读]

杨雪    广安市前锋思源实验学校  638019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139-01

        前言
        语文是当今社会现实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之一,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语文是学习其他各科的基础前提。语文最容易拉开学生档次,而要提升语文成绩的前提是识字,这就好比是建造楼房,必须有足够的建筑材料,因此在小学阶段运用有效、高质的语文识字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一、小学识字的目标
        首先从识字的质量目标上来说,小学阶段出现的生字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和达到学会的程度;其次从识字数量目标上来说,要求学生能够认识3500个左右的字,学会3000个左右的字;从识字能力的目标来说,要求学生能够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等方法独立识字。
        二、小学识字教学策略
        (一)形近字比较法
        以“称”和“秤”为例,这两个字从读音和字形都很容易混淆,通过有趣的故事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区别这两个字:“称”和“你”相识,当“你”去买东西的时候,服务员会对“你”说:“请问‘你’要‘称’几斤?”所以“称”和“你”是在一起的,这两个字都有一个“尔”。而“秤”的作用是为了让买东西的人和卖东西的人都能达到公平,秤的作用就是为了平衡、公平,不平衡、不公平买卖就不能交易成功。



        (二)同音字比较法
        以“员”“圆”“元”“园”“原”“源”为例,同音字容易给学生造成迷惑性,学生在做选词填空这种题是非常容易出错,进行统一的教学,帮助孩子区别,能使学生避免错别字、错别词的使用概率,可在教学中这样讲解:“员”和学生最密切的一个词语是“少先队员”,说明“员”是一个人、一个学生,也只有人才能划出“圆”,学生才会划好“圆”;“元”最常组的词是“一元”,而“园”最常组的词是“花园”,“花园”里的是花,因为花很珍贵、美丽,因此要用国字框围起来,并且里面的花要用“元”去买;“原”最常组的词是“草原”,草原里的是草,草需要“泉”水去灌溉,并且草不能让人随意践踏,可是马儿却要在草原吃草,因此“原”只是半包围结构,不是全包围结构,“源”在“原”的基础上加上了三点水,就是“源头”“水源”,因为草越多,水越多。
        (三)结构分析法
        以“穿”为例,“穿”是上下结构,上面为“穴”,下面为牙,一个人太冷了,懂得牙齿直打哆嗦,他就需要穿衣服,可就在外面穿衣服他很不好意思,于是他来到了一个洞穴里面,穿好衣服后,牙齿就不再打哆嗦了。
        (四)口诀字谜法
        口诀比如:“渴”了需要水,“喝”水要张嘴。
        字谜比如:一边水一边干,谜底“汗”;一口咬掉牛尾巴,谜底“告”,一家十一口,谜底“告”;一家有七口,种田种一亩,自己吃不够,还养一条狗,谜底“兽”。
        三、扩宽识字渠道
        语文作为一门使用学科,生活中处处是语文,仅仅把识字教学局限于课堂中,学生能够达到的识字量就非常有限,视野就太狭窄了。如果把识字教学放到课外、生活、社会中去,利用学生周围的一切环境,贯穿汉字学习的始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进行识字教学活动,这是识字教学时间和空间的扩宽。
        总之,语文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建筑基石,帮助学生多识字、识好字,让学生体会到汉字的形体美、结构美,感受到祖先造字的智慧,让学生由被动学习汉字变为主动学习汉字,逐渐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为语文学习、甚至是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