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课程教育教学创新发展分析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3期   作者:黄林杰
[导读] 初中科学是一门涉及多项学科内容的学科,且内涵丰富,学生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需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从而树立起正确的科学态度,就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思维,形成能力,进而达到科学教学的目的。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初中科学课程教育教学创新发展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黄林杰    苍南县钱库镇第四中学  浙江省  温州市  325800
【摘要】初中科学是一门涉及多项学科内容的学科,且内涵丰富,学生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需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从而树立起正确的科学态度,就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思维,形成能力,进而达到科学教学的目的。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初中科学课程教育教学创新发展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程;教育教学创新;发展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136-01

      引言
        新课改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如此,更加重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方面的培养。想要在科学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要对教育教学进行创新,以此落实全新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出自身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当前初中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授课形式单一、枯燥,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和理论的灌输,一味地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样只会让学生被动地进行学习,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拓展。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热情,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缺乏实践探究能力,学业压力的影响让学生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主科目的学习上。对科学这样的学科,他们不愿意浪费过多的情感和时间。在灌输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忽视了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和探究时间。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较差。他们在实验中过度依赖课本和教师,没有创新,没有实践,只是一味地模仿,最终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二、初中科学课程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策略
        (一)借助探究式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正处于智力和心理的过渡阶段,个人意识较强,如果能够培养学生树立起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和主观能动性,那么学习效率、效果都会得到根本上的改变。因此借助探究式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的核心关键。“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传统教学方法中,问题一般由教师提出,但在新课改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设问题,并且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和学习活动的主体。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真实的事例或者是问题情境引入到课堂中去,这样会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从而能够加快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以及吸收,有利于帮助教师更加高效地完成新课标规定的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


为了能够更好地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就要求科学教师在课堂讲解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备课工作,深刻地了解教材上的内容,并且找到一些合适的生活情境来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三)全面落实课堂总结评价环节强化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最为主要的内容,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方式,在科学课堂教学创新发展的过程中,重新规划评价指标、科学设计指标权重,提高对创新思维能力的肯定,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展开科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把握住自身的语言艺术,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充分激发出学习动力。教师要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状态、思维逻辑、创新创造意识等方面为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将课堂参与度、课堂表达能力、实验操作情况、思考能力等多方面纳入评价体系中,引导学生形成健全正确的学习价值观。通过全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在无形之中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反思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等,在学生表达过程中,尊重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设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不规范标准答案,全方位地强化逻辑思维能力。
        (四)巧设科学实验,体验中突破“认知冲突”
        通过上述分析得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有些潜移默化的生活常识是不利于学生科学知识的学习的,甚至有些是错误的观念。在实际的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旧知和已有经验,了解学生对于某一个现象具有的科学知识,然后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充分的认识和理解中建立科学的新观念,切忌直接告诉学生“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很多实践证明,这样的方式并不能够有效转变学生的观念,甚至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对科学产生疑惑但是又不相信科学,更不可能引导他们进行深度思考。那么,如何转变学生的观念呢?巧设科学实验,是让学生在体验中突破“认知冲突”的有效策略之一。通过挖掘学生的认知冲突,创设各种体验活动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突破“认知冲突”。
        (五)开设生活化的课外探究
        课外探究对科学这一门学科的学习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因为学习科学本身就是一个探求真理的过程,而且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以及探究的能力,因此,初中科学教师就可以分布一些任务给学生,让他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到生活中去探究,去学习,这样会让学生的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以及深刻地理解种群以及群落的概念,而且也能够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大自然,将自己在课堂上,在课本上学习到的科学文化知识,真正地应用到实践当中去。此外,通过这样一个过程,也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感情,从而能够促进小组合作更加顺利地进行。
        结束语
        信息化技术与科学教学的结合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有效地丰富了当前的教学手段,为课堂增添了趣味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究信息化与科学教学有效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不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学生为中心,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蒋建峰.创造性思维在初中科学课程中的培养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22):25-26.
[2]钱仲虎.素养立意背景下初中科学课堂导入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中),2019(11):35-37.
[3]黄丹丹.浅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创新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9 (10):166-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