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3期   作者:韩素红
[导读] 逻辑思维能力是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判断、推理等一系列思考过程的能力,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十分重要。近些年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很多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却没有得到明显提高。基于此,本文章对培养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韩素红    阜阳市东清小学  安徽  阜阳  236000
【摘要】逻辑思维能力是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判断、推理等一系列思考过程的能力,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十分重要。近些年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很多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却没有得到明显提高。基于此,本文章对培养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135-01

        引言
        逻辑思维能力是当前小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学生具备好的逻辑能力可以进一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然而,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却遇到了诸多的阻碍,如何对这一系列教学阻碍进行有效的解决,成为当前社会中较为广泛关注的话题。
        一、逻辑思维的概述
        逻辑思维是人在对事物进行理性认识过程中的一种思维方式,主要是通过概念的运用,以判断、推理、归纳、总结等方式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进行深刻认识的过程。由此可见,在逻辑思维的过程中主要包含着以下几种方法。首先,演绎推理的方法。演绎推理主要是由一般性情况向个别性情况进行推理的思维方式,与判断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次,归纳推理的方法。归纳推理是由概数较小情况向概数较大情况进行推导的思维方式,是学生进行新知识学习及引入的主要方式。再次,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具有实践操作性的推理方式,能进行反复的操作,同时也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最后,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的比较,通过其中异同的分析来进行新知识学习的一种思维方式。
        二、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和方法
        (一)因势利导,用恰当的方式引出问题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逐渐实现角色的转变,以引导学生为主,而不是教师独揽全局。比如小学五年级,教师更应该注重角色转变,打破“填鸭式”教学的传统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逻辑思维分析与解决问题。教师在传授新知识之后,不要让学生做直观题目,而应该将母题变形,变形之后跟原题有相似之处,但解题方法则完全不同。此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这类问题。比如在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认识》这一章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长方体的面、棱及顶点有基本认知,然后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找到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的数学规律。最终,通过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出正方体体积公式,而不需要死记硬背公式。这就是因势利导,运用恰当的方式引出问题所体现出来的逻辑思维能力散发的魅力。



        (二)明确学生思维的薄弱环节,加强专项能力训练
        逻辑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多方面的能力。教师在面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不平衡这一问题时,需要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明确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薄弱环节,并据此展开针对性的专项训练。面对学生比较分析能力不足的情况,教师可利用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围绕某一数学问题展开多种解题方法的探究,并判断哪一种解题方法最简单。针对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课程知识相关的现实案例进行讲述,引导学生从多个案例中总结数学规律与公式,提升学生的抽象能力与概括能力。
        (三)加强基础知识的讲授,重视生活与实践的融入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以及灵活性,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对学好这门课程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数学内容是环环相扣的,只有将基础知识掌握透彻,才能以此为根据进行进一步思考,去探究数学问题该如何解决,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才能灵活地将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概念调动起来。所以教师的首要任务应该为加强基础知识的讲授。例如,学习乘法的基础是九九乘法口诀,在三年级乘法的讲解中,教师应该重点讲解乘法口诀,因为这个口诀不仅适用于十以内的乘法运算,还能让学生以它为参照思考两位数乘两位数应该如何计算,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所以加强理论性知识的讲解是极其必要的,这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做出了铺垫。除了加强基础知识的讲授,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应该重视将生活实际引入课堂,以此来丰富教学资源。比如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学习能力,教师可以为他们编制一套适合锻炼思维的习题,并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融入其中,这样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能拓宽他们的解题思路,有效提升数学综合能力。
        (四)新旧知识有效联合,提升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数学学习始终是以最优解或快速解答为学习目标,因此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敏捷性的锻炼。敏捷的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定位数学问题的关键点,节省解题时间,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主要是让学生熟悉知识点,因此,教师可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所以,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可适当地进行旧知识的简单回顾,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在知识的新旧交替中得到发散。
        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良好数学学习的重要手段。当前的教育环境能够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这些便利条件来提高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效果和质量,为学生今后良好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更好的带动小学数学教育改革进程的进一步推进。
参考文献
[1]王昌飞.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9(10):208.
[2]席锦堂.小学数学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J].家长,2019(26):49 -51.
[3]靖桂梅.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08):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