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思考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3期   作者:高银燕
[导读] 文言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在语言运用和文字思想上有着积极深远影响,随着新课改的开展,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内容开始增设,整个小学阶段对文言文都有所涉猎。但是受时空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有一定的语言理解障碍,这就需要教师做好文言文创新教学工作,从小开始抓起学生的文言文素养,本文就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展开相关研究与探讨。

高银燕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巿藤县太平镇良垌小学
【摘要】文言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在语言运用和文字思想上有着积极深远影响,随着新课改的开展,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内容开始增设,整个小学阶段对文言文都有所涉猎。但是受时空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有一定的语言理解障碍,这就需要教师做好文言文创新教学工作,从小开始抓起学生的文言文素养,本文就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展开相关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131-01

        文言文是小学语文主要教学内容,也是教学难点,通过文言文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感受古典文化魅力,从中获取良好熏陶。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立足核心素养,开展文言文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对文言文文化的理解,实现个人文化素养的提升。
        1.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现状
        1.1教学形式单一
        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采取同一种教学模式,先对课文进行通读,然后就生字和词句进行翻译,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往往会导致课堂氛围枯燥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致也不够高。此外,教师一味强调让学生将文言文课文背诵,学生也只能进行机械式记忆来应付教师的考查和考察,如此一来学生和文言文作品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远,完全没有自主研究文言文的意识,不能很好地感知文言文课文所表达的形态美和韵律美,学生既无法发现文言文的美妙之处,自身学习体验也得不到提高,久而久之便会出现学习惰性。
        1.2教学目标模糊
        新课程标准中并没有明确的文言文教学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是怀有揣测心思,有的教师过度教学,即将与文言文有关的所有内容全部传授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有的教师则是只要求学生进行简单背诵,能应付考试取得高分即可,忽视了学生文言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其实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诵读、体会文言文的语调、节奏和韵律,仔细琢磨不难发现,小学文言文教学重心是帮助学生积累文言文语感,了解古代传统文化,为中学阶段文言文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1.3学生缺乏兴趣
        受时空限制,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存在根本上的困难,在白话文时代文言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晦涩难懂的,所以学起来比较吃力,这就需要学生借助文言文词典等工具来整合教学资源,在理解课文含义的基础上感悟作者思想。相比较白话文课文文言文耗费的时间要多许多,所以很多学生不愿意用心学习文言文,将其视为浪费时间的一门学科。再加上教师教学手段比较落后,很难活跃课堂氛围,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不到激发,一味地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习文言文,而不是去理解其中的规律,长此以往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始终得不到提升。



        2.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思考
        2.1改革文言文教学方式
        核心素养背景下,文言文教学首先需要改革教学方式,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入浅出开展教学。将传统教学方式创新为取舍教学,对于文言文课文精华部分进行重点教学,可以占据大量课堂时间,而翻译则可以留给学生在课前完成,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查资料的方式对课文进行翻译,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当学生对课文有大概了解时,教师再展开教学将会事半功倍。简而言之,语文教师应该舍弃传统教学的落后成分,将课堂更多的时间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文言文素养上。比如教师可以开展情景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文背景下,对课文故事进行情景剧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与角色融为一体,充分感受角色的心理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突出,对培养学生文言文素养奠定了积极基础。
        2.2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文言文充满兴趣时,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将会更加容易,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学生对文言文都有排斥心理,只有少部分的学生愿意通过背诵记忆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相关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定期开展文言文诵读比赛,在比赛前提前准备篇目,让学生通过抽签的方式来选择,并对学生进行诵读培训,将作者的情绪通过诵读展现出来,对于表现优异者给予奖励,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参与兴趣。再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文言文进行改写,让每个学生都充当编剧,将课文改成自己心目中的故事。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可以让学生将古诗改编成一个情景剧,并进行小组表演,将两位诗人的风流潇洒表演出来,再将二人无比有诗意的离别通过台词呈现,这样一来可以加深学生对本首送别诗特殊感情色调的理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和欲望。
        2.3改变学生文言文学习方式
        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对文言文都抱有无用论的态度,认为没有学习文言文的必要,首先这种认知是错误的,文言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之一,也是古人智慧文化的结晶,学习文言文可以更好地去探索历史文化,比如《资治通鉴》《孙子兵法》《本草纲目》都是通过文言文记录的,如果没有良好的文言文素养,很难阅读这些经典著作。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一,鼓励学生诵读古诗文,通过诵读培养良好的文言文语感和节奏感,提高学生语言构建语言能力,让学生学会领略文言文的词意美,随着长期训练学生遇到一篇陌生文言文课文时,也能通畅阅读把握大概意思。其二,小学文言文大部分都是诗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了解一些诗词作家的背景,比如了解李白和杜甫二人的生平,了解杜甫的怀才不遇和凄惨晚年,这样就能让学生理解为何李白诗词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而杜甫的诗词则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最后,每一篇文言文课文中都有经典名句和成语,学习完之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新词句进行段落描写,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运用能力。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正处于爱玩的年龄段,对文言文的理解还不够成熟,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考虑这一特点,由浅入深,对文言文课文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营造出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排斥心理,同时创新教学手段,舍弃传统教学不良部分,传授学生文言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言文的韵律美和构造美,真正领略文言文中的价值观和情感观。
参考文献
[1]朱倩.浅析几种与课标相悖的文言文教学方式[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