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里画里文字里——以白鹭教学例谈散文的三美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3期   作者:蒲旭燕
[导读]

蒲旭燕    成都市武侯区西蜀实验学校)
【摘要】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个发现美的眼睛,学生们在学习语文亦是如此,很多学生不能有效地发现语文学科中的美,而教师也没能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得语文美的元素不能被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审美能力难以提高。其实,语文是一门语言性的学科,它用文字向人们传递了各种各样的“美”。比如诗歌的音韵美,文字描绘的画面美、意境美,用文字向人们传递的一种哲思美等。这些都是教师可以进行挖掘的元素。教师要明确语文教学的意义,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观念的渗透,帮助学生们不断地去发现语文的美,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美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125-02

        一:音韵美
        在人们的思维定势中,语言的音乐美只与诗歌有缘。不少人认为,诗歌的语言有音韵美特点,而散文中只注重“形散而神不散”特点。其实,一些优秀散文的语言很优美,富有音韵感,读起来声韵和谐,悦耳动听。下面就以郭沫若笔下的《白鹭》这篇优秀散文为例,谈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的精巧?
        生:外形美:色素搭配及身段大小都很适宜(板书:身段、色素)。
        师:作者是怎样写出白鹭外形美的,集体交流体会。
        生:白鹤“太大而嫌生硬”、朱鹭和苍鹭“大了一些”“太不寻常了”,作者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白鹭身段美。
        生:“雪白、铁色、青色”等词语,感受白鹭的颜色美。
        生:“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体会白鹭“适宜”的程度无可挑剔,感受白鹭的外形之美。
        教师小结:前五自然段真切地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运用了对比来突出白鹭身段美,再通过排比式的短语,突出了白鹭“色素”和“身段”的适宜。二:意境美
        散文贵在意境。散文中的“意”是指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主观情感。这种情感,必须要有所依托,或是借景抒情,或是托物言志,或是因事明理。这些可寄托作者情思的景、物、事就是“境”。“意境”则是这二者交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单纯的景物描写谈不上意境,意境应该是外在景物与作者心境的高度统一,是外物与内情的自然融合,是给读者以美感的艺术画面。散文给读者以美感,而意境美则深刻体现了散文的这种美感。如《白鹭》的第6—8自然段。
        •导入
        师:看着这美丽的白鹭,那颜色、身段,美丽的外形,让郭沫若先生着迷。犹如一首精巧的小诗,一切都那么适宜,那么让人回味,人们常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学习6—8自然段,想象画面,感受白鹭在不同场景中的美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共探究:
        (1)自由朗读6—8自然段,说说自己脑海里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2)在小组内谈谈感受,用简洁的语言为每幅画起名字。
        生:白鹭垂钓图(板书:白鹭垂钓图)。
        生:白鹭瞭望图(板书:白鹭瞭望图)。
        生:白鹭起舞图(板书:白鹭起舞图)。
        师:回想这三幅图都美,韵味就蕴含在这文字里,你最喜欢哪幅图?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图细细品读,在你认为值得细品的词句旁做上批注,与我们分享。
        品白鹭垂钓图
        生:从“钓鱼”一词,我感受到作者把白鹭当人写,还感受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我仿佛看见一只白鹭站在水田里,不急不躁,静静地等鱼儿过来,像一个有经验的渔翁,悠然地在水中“垂钓”。
        生:作者把田比作嵌在玻璃框的画,结合文中的插图我感受到清水田中白鹭觅食的倒影是那样的迷人,由此可见作者是那样的细致观察白鹭,同时也表达了白鹭的喜爱之情(板书:喜爱)。
        师:是啊,一块方方正正的清水田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像玻璃一样平静而透明,这一比喻白鹭就像是嵌在玻璃框里的一样,是那么富有诗情画意,怪不得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生齐读)。
        师:那么大家想不想进入这美丽的画面中呢,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自己带入到这画面中去吧。(生有感情地朗读)
        品白鹭瞭望图
        师:同学们第七自然段白鹭瞭望图也很有韵味呢。



        生:我觉得最后一句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的是在望哨吗?很能引起思索。
        师:好锐利的眼光,能具体说说吗?
        生:这样就启发里我们思索,白鹭登高是在干什么呢?
        师:是啊,白鹭孤独地站在小树的顶端也就是小树的绝顶,静静地向远处眺望,眺望,它或许在干嘛呢?
        生:白鹭或许在期待远方的风景
        生:或许在思念久别的朋友
        生:或许在等待觅食的同伴
        师:优美的想象,丰富的想象,感人的想象,还可能有更多的或许,耐人寻思,叫人回味,同学们读的时候关注句末的问号,读好这最后的一句话吧。
        生:有感情朗读
        师:语气上扬,读出了站立于小树绝顶的白鹭的淡然脱俗,读的很到位。
        师:可能最后一幅白鹭起舞图也十分的有韵味,请同学们读一读第八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偶见白鹭在黄昏的空中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呢?
        品白鹭起舞图
        生:黄昏的空中,白鹭翩翩起舞,青春美丽,宛若仙子,这画面吧人们所向往的安定、纯洁、恬美的境界形象地展现出了,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是一种享受,因此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师:同学们会联系情景来理解画面,很了不起,这段中一个“更”字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师:由于白鹭的出现,清水田、晴天清晨的小树绝顶、黄昏的空中都呈现出富有诗情画意的画面,难怪作者发出如此的感叹: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生齐读)。
        意境是的散文灵魂,情感是意境的灵魂,要创造出深厚的意境,需要用真挚的情感来营构能动人心魄的意境。
        意境是散文的生命。没有意境的散文,如同没有生命的文字堆砌品,有了意境,散文才会充满活力,才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因此,我们在阅读鉴赏散文时可以从景、事、物入手探求散文的意境美,从而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作品的内容之美、境界之高、情致之雅、理趣之妙。
        •哲理美
        散文又称美文,包括情感美、抒情美、意境美、情趣美、色彩美、文字美等方面,而哲理美则是散文美的最高境界。在浩如烟海的散文世界里,唯有情感美和哲理美的文章,才得以打动人心,才得以传颂和传世。
        《白鹭》第四自然段“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这句话蕴含的哲理美常常蕴含在平常事物之中。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白鹭,一种普普通通的鸟,经过郭沫若这位大作家寥寥数笔的描摹,就显得那么动人,那么栩栩如生。你看,他在1942年秋天写的《白鹭》这篇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虽没有华丽迷人的词藻,也没有浓妆艳抹的渲染,显得那么朴素无华。但是,它正是运用了如白鹭一般朴素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平常事物中蕴含的美!
        是的,这只从历史深处飞来的白鹭,给我们多少启示啊!
        作者仅仅对白鹭寥寥数笔的描绘,就揭示了它平常的美。先是同白鹤、朱鹭和苍鹭作比照,彰显了白鹭“全身的流线型结构”,这就突出白鹭一种无与伦比的独特的美,颇有点儿“百鸟之中我为首”的意思了。不是吗?白鹤“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嗨,这句话似曾相识,让我想起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敷朱则太赤”。人家是写绝代佳人,可作者却恰到好处地嫁接白鹭身上,是居然觉得正好,真让人惊叹白鹭的独特之美了!自然,那些美丽的白鹤、朱鹭、苍鹭定会自叹不如了。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审美的问题了:为什么平常就不美呢?“然而”一个转折,犹如舞台上的聚光灯,视线自然地被聚焦在白鹭身上了!“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它的美”,充满了耐人寻味的哲理。就是这个美的精灵,还为人们创造出“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奉献给人们“乡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所以,我们得善于发现美,追求美,更要创造美。蓬勃的小草,人们几乎是视而不见,但是它们绿遍天涯;墙角的花,谁能在意,但它们美化了一角天地。黄昏中散步的老人,往往与你擦肩而过,但是它们却是一道绝美的意蕴深沉的人生风景
        《白鹭》一曲已终,仍让人感到余音袅袅,绕梁不绝。
        瞧,“一行白鹭上青天”,那群白鹭正从历史深处飞来,正像美的精灵在人们的心灵的天地间翻飞,盘旋……
        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而作为老师的我,有义务带着孩子们一起去领略散文的三美:音韵美、意境美、哲理美。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