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素质教育下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3期   作者:梁晓丽
[导读]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以肯定和鼓励为主的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是班级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教育方法。小学班级中班主任的责任极其重要,不仅要传道受业解惑,保护学生身心安全,还要保护其身心健康。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个体,他们的内心深处渴望着被人认同和赞扬。因此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应注重激励和引导,让学生肯定自己,并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梁晓丽   岑溪市第五小学
【摘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以肯定和鼓励为主的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是班级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教育方法。小学班级中班主任的责任极其重要,不仅要传道受业解惑,保护学生身心安全,还要保护其身心健康。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个体,他们的内心深处渴望着被人认同和赞扬。因此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应注重激励和引导,让学生肯定自己,并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班级管理;赏识教育;小学生;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124-02

        赏识教育是以信任、宽容、尊重、激励、理解和提醒为基本原则,承认学生差异性,以发展的眼光对受教育者给予应有的关注和适当的赞扬,给他们力量去克服自卑和面对怯懦,让学生强信心,有尊心,会自爱[1]。科学家爱因斯坦在他小时被老师认为是智障儿童,老师想尽办法让其退学,而爱因斯坦母亲却没有放弃他,她坚信自己的儿子不是智障儿童,并鼓励爱因斯坦,给他自信,从而让他走向成功。这可以看出,如果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管理注重激励和引导,发现并肯定学生的闪亮之处,肯定可以实现个性化成长;发现他们存在的一些不足,以退为进,激发其内在潜能,也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所以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与时俱进,树立赏识教育理念,而不是一味的责怪,打击他的自尊和自信。班主任在教育和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激励和赞赏,提高管理效率,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身为教师要做的是给学生面对失败的力量,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取得成功,这样才能培育学生更强的抗挫能力。
        一、立赏培育
        班级管理是在一定思想理念指导下的教育实践活动,需要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思想理念决定教育管理模式,制约教育管理效果[2]。传统的班级管理重在“管”和“理”,让学生必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在这种牙医学生天性的教育管理下,班主任容易挑学生毛病,看到的都是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这种班级管理不利于学生天性的释放,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小学班主任需要“立赏培育”,树立赏识教育理念,确立积极教育观。扬优点,强长项,弱不足,更多地从正面不断鼓励学生由小及大,向着理想的目标一步步前进。班主任应帮助学生不断树立自信,形成积极健康的阳光心理,培养他们健全的性格和良好的品格;帮助学生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适应社会。
        二、多赏突效
        (一)抓住关键,用艺术的眼光赏识学生
        赏识教育的关键在于对学生的赏识具有一定艺术性。师生交往互动中,教师们理应以积极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不怕失败勇于探索,不要吝啬对每位学生的每一次进步表示支持;对于学生在某些方面的错误,班主任应抓重点并有启发性的,与学生保持平等地位地去说明每一处问题,不能大声训斥。这既能让学生积极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又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尊重他们的每一步。久而久之学生才能从教师身上感受到对他们的爱、尊重及信任,从而他们会越发努力刻苦学习,为了不辜负教师对他们的一片苦心和期望。
        (二)多方引导,引导学生学会自赏
        赏识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挖掘和对学生潜能的激发,还要对学生的自赏能力进行培养,这样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特色个性和增强自信心的基础[3]。班主任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去引导学生学会自赏,培养学生的自赏能力。笔者在日常的队日课中,曾让学生进行“抱数活动”,这次活动中即使是平比较调皮的学生也想方设法地去凑够人数,抱在一起,所以在此活动中学生扬长避短,数数好的、朋友多的等各尽其职,各方面之间完全没有了平时的打闹,而是团结互助,平时比较安静的学生都觉得这时候自己的作用很大。所以班主任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交互性强的团体小游戏活动,让全部学生们参与其中,互帮互助。在活动期间,班主任要充分发挥自己引导者的角色,细心地引导学生思考关于自赏方面的问题,并使他们玩有所获,从实践中肯定自己,更快地提升自身自赏能力。
        (三)创设情境,营造团体赏识氛围
        无一例外,每个班级都有性格活泼开朗的学生和性格内敛孤僻或自卑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想得到老师的肯定及赞扬,而后者更甚渴望能感受到赏识。但是往往性格内敛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很容易被忽略,从而得不到内心所渴望赏识。面对这类学生时,如要教师去逐一地进行培养是有难度,这时身为教师我们就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据事实而定,以自身作为主导力量,带动性格活泼开朗的学生,不断创设有力情境,营造团体赏识氛围,通过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来带动其他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管理班级的视角来看,利用群体赏识取得良好班级管理实效性的例子比较多,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为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提供良好的舞台,让学生在群体赏识中体验成功创造条件,都是能让学生产生自信的重要源泉。
        三、多评提素
        教育和管理是密不可分,相互影响。在教育中及时看到学生的闪光之处,并给予肯定、赞扬;在管理中不断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班级管理需要对学生做好全面评价,对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评价,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引导和激励。每个学生各有千秋,他们的表现也都千差万别,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做好每一处的循循善诱,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并让他们健康成长是应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的要求。赏识教育理念下,小学班级管理对学生进行评价不是一种筛选工具,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的重要手段。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他们进行全面评估,针对他们的特长进行表扬,结合他们的不足加以鼓励,不断发掘他们的优势和潜能,对学生学习、交往、意志、态度、习惯、综合素养等方面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总之,小学班主重任在肩,不可懈怠,不单要传授知识,维护学生利益,保护学生安全,还要引导学生朝着多方面良好方向发展,将他们的学习能力特别是社会适应能力提升,让他们学习生活两不误,不断完善自身、发展自身,促进学生好好学习、健康成长。
        四、赏识需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一)语言上要有艺术性
        当我们的学生取得成绩时,他们常常毫无保留地表达他们的兴奋和喜悦。此时,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教育方式:“这次我们做得好,不等于将来做得好”,“虽然这次取得了进步,但还是远远没有达到高优先级的目标。”其实这种教育方法会让让学生感到压抑。如果换成“祝贺你这次取得了好成绩。有了这种趋势,你的目标就会马上实现。”效果就会不同,这不仅可以保持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在鼓励中也会发挥更好的作用。因此,在教育中,我们教师应该使用更多积极的语言和鼓励性的语言,比如“你是精彩的!”“你可以做到。”“再试一次,它会比以前更好。”在这方面注意一点,事情就会变得更完美,或许这样简单的句子,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行动上要有艺术性
        对学生的赏识时间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它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行动来感受,这样更能鼓舞人心。在我的教学中,有一个学生叫李明,他学习很好。为了充分发挥他在这一领域的优势,我经常带着一些难题或值得探讨的问题与他一起学习和探讨,让他真正感受到自己在这一领域的能力的存在,感受到自己能力得到老师赏识的自豪感。另外,像我们班有一支篮球队,而且有一定的技术水平。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发展,我总是鼓励他们篮球。然而,作为小学生,他们不相信老师的鼓励。同时,他们知道老师对他们的要求是多学习。为了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我亲自加入了篮球队,践行了能者当老师,虚心服从的思想,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赞赏。同时,由于教师的加入,他们可以对自己有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从而使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体态语言上要有艺术性
        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教师和学生之间可能不适合用语言进行交流,或者语言达不到效果,那么老师的行为或表达就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教育方面,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每当他们完成了一件事,他们总是希望老师能用一种热切的目光来评判他们。这时,老师投一个赞成的眼神,或者一个满意的微笑,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另外,当学生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或非常痛苦的时候,老师多用一些安抚的动作而不是安慰的话,让学生尽快走出困境。
        (四)赏识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
        我们的一些老师一开始就对困难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充满热情,鼓励和帮助他们。然而,当他们付出一定的劳动而得不到回报时,就会开始失望、怀疑学生的能力,甚至对学生进行挖苦、挖苦,挫伤了学生的自尊,降低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对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作为我们的老师,我们应该对学生的教育有耐心和信心,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结论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以肯定和鼓励为主体的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也是班级管理中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利用好赏识教育能够让师生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齐静.小学班级管理中赏识教育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5,9(34).
[2]徐金梅.对“赏识教育”的理性思考[J].新课程,2011,(11).
[3]陈红艳.学会“赏识”,让学生扬帆起航[J].现代阅读,2011,(5).
[4]杨婷.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教师,20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