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作业设计与初中生地理空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   作者:赵军峰
[导读] 作业是教师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巩固、深化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在初中地理作业设计中,培养空间能力,激活空间思维,教师要将地理作业设计与空间能力培养结合起来,通过设计阅读分析作业、图文转化作业、实践探究作业等,提高学生空间感知能力,增强空间灵活性,培养空间定位能力,促使其做作业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空间思维品质。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庆阳第三中学       赵军峰

摘要:作业是教师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巩固、深化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在初中地理作业设计中,培养空间能力,激活空间思维,教师要将地理作业设计与空间能力培养结合起来,通过设计阅读分析作业、图文转化作业、实践探究作业等,提高学生空间感知能力,增强空间灵活性,培养空间定位能力,促使其做作业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空间思维品质。
关键词:初中地理;作业;空间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能力成为了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培养和提升,不仅可以促进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还可以激活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因此,本文就初中地理作业设计与初中生地理空间能力培养的有效对策进行了探究分析,旨在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地理作业,使其能够从不同角度进行问题分析、解决,全面培养地理空间能力,提高地理空间素养。
        一、设计阅读分析作业,提高空间感知能力
        布置作业除了巩固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意志品质,使其能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思维能力。对于初中地理作业设计来说,阅读分析类作业是提高学生空间感知能力,激活空间思维的重要内容,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提取信息能力,又可以在分析的过程中,培养地理空间素养。例如,在做阅读分析作业的时候,如:
        七千多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雨水适宜,黄河两岸水草肥美,森林茂密,而如今位于黄河中游总面积58万平方千米的黄土高原,其水土流失面积竟达53万平方千米,那里每年有16亿吨泥沙流入黄河,相当于每年将黄土高原的地表土削掉2毫米,如果我们将这些泥沙筑成1米高,1米宽的土墙,可以绕地球赤道转27.5圈。
        ①你认为造成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什么?
        ②你认为在治理黄土高原流失的问题上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在完成这一作业的时候,针对问题①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材料进行信息提取,如:七千多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水草肥美,森林茂密,如今水土流失严重,根据信息的提取,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其造成的原因,从季风气候、降水、土质等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解答。而对于问题②的解决,要想给出切实有效的措施,教师要让学生结合黄土高原地形、所处位置和环境进行分析,在阅读分析作业的完成的过程中,激活空间思维能力,提高空间感知能力。这样既可以发挥作业布置的功效,又可以提高地理空间素养。
        二、设计图文转化作业,培养灵活空间思维
        图像、图表可以说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随处可见图表,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区域知识点,使其进行精准的空间定位,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因此,为培养地理空间素养,可以设计图文转化类的作业,在读图、析图、图文联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空间能力,使其能够科学、合理的提取空间信息。例如,可以设计以下作业内容,如:
        读北方地区位置和地形图,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山脉:A___B____平原:C_____E____高原:D____F___海洋:G____H____
        (2)C地区北部土壤肥沃,因土壤中含腐殖质被称为____,原来的大片荒地已成为我国农业基地。
        (3)F处的居民较有代表性是___,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
         (4)E地区发展的工农业生产面临的最大问题是_____
        在以上图表作业中,要想完成作业,学生需要对北方地区位置和地形图有一个充分的认识首先从整体分析: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根据山脉纵横交错,构成的地形骨架,自北向南濒临的海洋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然后根据图中所带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进行图文转化,知晓:山脉:A是大兴安岭、B是小兴安岭,平原C是东北平原,D是内蒙古高原,E是华北平原,F是黄土高原,海洋G是渤海,H是黄海。在解决基础作业问题的基础上,使其结合北方地区位置和地形图进行综合分析,在图文转化中,培养灵活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设计实践探究作业,增强空间定位能力
        初中地理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重视探究学习,倡导以人为本,提倡开展实践活动。为此,在地理作业设计阶段,为增强空间定位能力,可以设计实践探究类的作业,通过切实的实践、体验、参与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认知水平。在实践探究中,使其提出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从而发挥地理作业设计的育人价值。例如,在教学《交通运输》地理内容时,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设计实践开放性的作业,如:
        交通运输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除了提高运输效益,缓解交通运输压力以外,还会方便居民出行,拉动就业,那么,请同学自由结对,以组为单位,选定某区域位置,通过切实走访、调查、观察等分析,此区域内交通运输情况,简单绘制交通运输地形图,然后以报告的形式进行作业提交。
通过实践探究作业的设计,在切实体验、真实参与的过程中,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走进生活,探索地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空间定位能力。
        四、结语
        在初中地理作业设计中,培养初中生地理空间能力,教师要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教材内容出发,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学习发展需求,设计不同种类的作业,提高做作业的积极性,增强空间思维能力。通过设计阅读分析作业、图文转化作业、实践探究作业,提高初中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促使作业设计高效化,作业完成有效、有质。
参考文献:
[1]黄玲玲. 基于地理空间能力培养的初中地理课堂作业设计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
[2]姚广标.初中地理作业设计的品、味、效[J].教学与管理,2020(19):7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