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0开发与利用分析 韦文日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3期   作者:韦文日
[导读]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保证教学质量以及完成课程实施的基本前提。伴随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深入发展,人们越加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此,身为学校管理人员以及授课教师应当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展的中坚力量,打破教科书资源的垄断,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韦文日    广西南宁市邕宁区朝阳中学  530299
【摘要】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保证教学质量以及完成课程实施的基本前提。伴随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深入发展,人们越加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此,身为学校管理人员以及授课教师应当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展的中坚力量,打破教科书资源的垄断,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化学实验;资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118-01

        所谓课程资源,即富有教育意义、转化且服务学校课程的各种文件的总称,在实际教学中,它包含教材以及生活、校园等一切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自然资源。身为一名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师,应当认知自身的责任与义务,面对全新的教材以及教学理念,注重开发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辅助作用,从而更全面地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推动课程教学的有机发展。
        一、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化学是一门综合化的学科,其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据大量的教学研究证明,开展化学实验时,学生自主设计的化学实验,以及实操制作的化学仪器,往往比比教材所提供的教学实验以及教师提供的化学仪器印象更加深刻。为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若是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教师就应避免运用教材中的实验资源,或者按照教学经验所代替。例如,针对一些化学实验的设计、化学药品的选择、仪器的摆放位置等,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动能,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逻辑思维完成化学仪器的制作,如利用废弃的瓶子制作成化学反应容器,选择低成本的药品,运用鸡蛋壳代替碳酸钙,利用可食用碱代替碳酸氢钠等,通过这样的方式,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化学操作,同时,还有利于的减低化学资源的使用成本,帮助树立节约成本、保护环境的正确意识。
        二、借助化学实验为化学学习提供事实依据
        初中阶段的化学存在大量的理论知识与化学概念,同时,也有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例如,在做酸碱中和反应时,必须确保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出现化现象,学生才会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与认知。借助物质变化现象,获取实验事实,并以此为基础生成化学概念,获取有效的化学知识。例如,在讲解化学金属活动顺序K、Ca、Na、Mg...时,若是直接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学生会在短期之内形成记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地淡忘。根据该部分内容,有的学生会提出质疑,为什么K会排在第一位,而不是其他元素?这个顺序是按照什么原理的编排的?这时教师便可组织学生一同设计金属与常见物质的反应。将K、Ca、Na、Mg...等元素,依次放入同一条件下的酸溶液中,确保每一种元素都能够与酸溶液发生反应,触发学生的感官意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观看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以及反应发生的剧烈程度,从而强化对该部分内容的掌握。


学生在实验结果中所获取的化学知识,往往印象更加深刻,并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积极地参与进化学实验探究之中,确信化学概念的准确性。
        三、开发教学中的课程资源
        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以及实施者,也是课程资源研发与利用的探究者之一。在此基础上,教师本身便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自身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更新传统教学观念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教师在开展化学实验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运用教材衡量学生看得懂的部分,不剥削学生进行思考探究的权利,不放弃针对性地引导与讲解。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首先,教师势必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以及积极性,结合个人的教学特点,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形成独具一格的教学方式。其次,教师应当不断吸纳全新的教学理念,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并及时分享个人的教学成果,以便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再者,教师还需注重发挥群体的力量,与其他教师团结合作,共同成长,促使本校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运用。
        (二)重视对学生的调查研究提供相关资料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习方式,并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刻苦学习的优良品质,并培养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学习能力;归纳出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工具等,初步完成教学方案的设计,并站在科学的角度上,完成对课后作业的布置,综合运用课内外教学元素,确保学生高效地完成的教学任务。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反馈资料,特别是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原因的反馈资料,帮助学生找到薄弱的一环,从而突破学习难点,实现个人的进步。教师还需要将学生易错的问题,整理成特点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考察表,并随时对学生进行抽查与考核,进而为学生后期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化学知识存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已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以便全面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应注重改革创新,通过化学实验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激发兴趣的同时,掌握大量的化学知识,从而提升个人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其次,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带领学生通过实践完成对知识二次吸收,夯实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胡珊.初中化学“符号语言”有效教学策略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
[2]张祖艳.谈初中化学新教材设计[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
[3]杨宗池.浅谈初中化学用语的教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
[4]王毅臻.实现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途径探析[A].新教育时代(2015年10月总第3辑)[C].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