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乡土文化的可行性探析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   作者:赵玉忠
[导读] 乡土文化是农村地区长期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的传统文化的代表。优秀乡土文化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文化推动作用。中学一线语文教师应当深入开展乡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逐步创建新型“乡土语文”教学模式。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二中学    赵玉忠    邮编 256600

        乡土文化是农村地区长期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的传统文化的代表。优秀乡土文化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文化推动作用。中学一线语文教师应当深入开展乡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逐步创建新型“乡土语文”教学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如何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摆在语文教育界一个非常现实又迫切的课题。把乡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教学之中,不但能够提升学生对语文教材的认知度,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优秀乡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首先,何谓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简言之就是农村地区历史上形成的并保留在现在的传统文化。乡土文化是农村地区传统文化的基础组成部分。从乡土文化构成看,可以分为物化乡土文化与非物化乡土文化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指农村保留的古代建筑、传统工艺等,后者主要包含地方名人传记、乡规民约等。除了地域性特点外,同一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家族等也会形成千姿百态的各种乡土文化符号。经过数千年发展,乡土文化已经成为农村地区维持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文化动力。尤其是在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时代,优秀乡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互融合,成为推动我国文化强国建设、提升全民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
其次,乡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教学的优势
        乡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教学中,能够丰富语文教学资源,激发学生语文学习情趣,还能让深入细致地了解乡土文化的特点,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核心素养教育下,乡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教学之中,也符合语文学科素质教育要求,对提升中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丰富教学资源,增强学生情趣
         各具特色、多姿多彩的乡土文化,本身包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把乡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教学之中,这是对原有传统语文教学资源的进一步丰富与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农村地区语文学科教学资源学相对单薄的现状,有利于构建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新型立体化语文教学体系,不断增强学生情趣。尤其是在语文传统文化单元教学中,让学生走出校门,亲身观察、体验乡土文化资源,能够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便于他们在对比中强化对教材的理解。
        (二)增强文化自信,提升爱家之情
         乡土文化就存在与学生日常生活之中。可能由于习以为常,导致他们未能从理性层面深入认知乡土文化。乡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教学之中,能够不断增强中学生的文化自信。尤其是把地方名人传记等优秀乡土文化融入语文学科教学之中,学生可以从先贤们身上学到更多鲜活的做人道理。通过乡土文化的融入,中学生不但增强了自身对地方优秀乡土文化的自信,同时也能够不断提升他们爱家之情,让他们树立投身家乡建设的职业理想。乡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教学,能够对学生全面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三)彰显素质教育,提升核心素养
        乡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教学之中,与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的素质教育暗合,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利于他们尽快形成语文学科的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乡土风俗,尤其是乡土俚语融入中学语文教学之中,有利于中学生语言的建构与应用;名人传记、传统建筑与工艺等乡土文化的融入,能够提升学生审美鉴赏与建构能力;乡规民约等乡土文化资源的融入,能够让中学生从历史角度深入思考这些乡土文化产生的深层次社会原因,进而推动他们思维发展与提升。
        再次,地方乡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建议
        乡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非常明显。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加强乡土文化的研究,主动积极把优秀乡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之中。具体做法如下:
        (一)寻找乡土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最佳契合点
        乡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教学之中,必须要寻找二者最佳契合点。二者的融合教学,不是简单机械的相加,而是立足语文教材结构,选择最佳乡土资源融入其中。中学一线语文教师应当深入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归纳总结每个单元的核心素养培育重点,然后才能精选最恰当的乡土文化教学资源。同时,针对乡土文化也要进行一分为二分析,要重视优秀健康的乡土文化的融入,对待一些腐朽落后的乡土文化要进行批判、修正或者大胆摒弃。
        (二)创建乡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教学的研究团队
        要想推动乡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之中,必须要创建专业研究团队。这是实现乡土文化与中学语文融合教学的重要人力资源保障。中学一线语文教学人员应当成为乡土文化与语文融合教学研究的中坚力量,要鼓励一线教学人员立足语文学科教学实际,创新性开展乡土文化融入研究,能够设计开发更符合语文学科教学实际的融入方案。同时,同一地区的不同中学之间也可以进行紧密的研究合作,共同开展乡土文化与语文学科融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等。总之,只有创建乡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教学的专项研究团队,才能可持续性地推动二者融合教学。
        (三)依托核心素养教育实际,有序开发“乡土语文”校本课程
        中学语文教学在融入乡土文化资源中,必须要紧紧依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实际,所有融入研究必须要服务服从于中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核心素养教育应当成为二者融合教学的最终理论与实践的指导。同时,有序开发“乡土语文”校本课程,是实现二者融合教学的根本途径。不同地区乡土文化具有不同特色,立足乡土文化特色,创新开发专项校本课程,不但符合核心素养教育要求,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乡土人文感情。
        最后,结论
        优秀乡土文化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础资源。乡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教学之中,能够构建更加灵活开放的语文教学体系,符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要求。中学一线语文教学人员应当主动积极开展乡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