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研究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   作者:张梅
[导读] 近几年人们对于教育质量越来越重视,更加注重社会综合型人才的培养,而教育部门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对教育体制进行了创新变革,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进而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希望能够为国家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而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是当前急需考虑的问题,因此在本文当中我们针对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相关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供他人参考。

安康市汉滨区五里高级中学   张梅 
 
摘 要:近几年人们对于教育质量越来越重视,更加注重社会综合型人才的培养,而教育部门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对教育体制进行了创新变革,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进而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希望能够为国家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而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是当前急需考虑的问题,因此在本文当中我们针对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相关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供他人参考。
关键词:中学语文;德育教育;策略
        引言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了解当前社会发展现状,但中学生思想尚未完全成熟,很容易受负面能量及语言的影响,进而对事物产生判断错误。而德育教育是指教育者有计划有目标的展开教学,对学生进行一个积极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后期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价值
        德育教育是五育之首,也是培养学生思想品质及道德素养的前提,更是素质教学的基本要求。而语文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科目,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语文教材渗透德育教育思想,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深层基础。传统语文课程中教师过分注重理论知识学习,一味看重学生成绩忽视学生德育教育,进而导致学生道德素养与语文知识不相符,虽然学习能力及理解能力较强,但道德素养及心理素养相对较低,最终容易影响学生的人生轨迹,所以德育教育的渗透迫在眉睫。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结合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渗透德育教育知识,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二、分析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
        2.1挖掘课本内容,发现德育思想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并非是强加于学科之中,而是学科本身的性质及特点所决定,而能否实现语文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取决于教师对教材性质是否完全掌握。中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都是经过专家审定,因此每一篇课文必定是一篇优秀的文章,其中必然是作者情动于衷、言溢于表的产物,因此文章思想深邃,感情真挚,具有很好的表现力。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语言文字入手,针对文章内容仔细推敲,进而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情感思想,引发学生对文章的思考。比如在学习朱自清散文《背影》这一课时文章对于买橘子送别这一段着重描写,首先我们结合幻灯片展现父亲月台买橘子的场景,之后让学生观察幻灯片并在幻灯片上打出系列问题。


第一,文章针对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书写详细,其中哪些词句最为最具有表现力?第二,“我赶紧拭干了泪,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扶他。”这两句话又体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第三,这一段文章主要是写父亲送儿子上车后又去买橘子的场景,虽然是生活琐事,但作者却书写的十分感人,这是为什么?第四,让学生针对文章进行观察、朗读、讨论,反复推敲每一句话,切实感受到作者语言文字的功底以及文字表现力,进而感受到文章中作者对于父亲对于父爱的赞美以及父子情深的情感。将父子情深语语言因素渗透到学生心中,让学生能够用心去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进而珍惜与父母在一起时间。
        2.2组织实践活动,加深德育渗透的效果
        德育教育的阵地除了课堂还可以拓展延伸到课外实践活动,只要我们能善于发现便可以充分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展开德育以及语文知识的教育。比如组织经典诗词朗诵活动,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让学生意识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及自信心。组织辩论赛活动,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合作辩论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组织成语诗词大会,学生在收集资料、背诵诗词成语的过程中更好的吸收文化知识。最后,组织学生办主题手抄报,加深对卫生、健康、集体、法治等思想的认识。通过这些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将语文知识学习与道德德育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最终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2.3重视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及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属于引导者,对人类教育的整个过程具有极大的引导作用。德育教育并不是通过制度强制性约束,而是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引导学生自愿接受德育教育或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实现德育内容的渗透。作为教师一点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进而与学生之间加强交流,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为语文教育德育教育的融合创造有利条件。最后,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所以教师应该重视自身引导作用的发挥,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思想交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德育教育,实现语文教学中德育内容的有效渗透。
        三、结束语
        中学语文在德育教育中有重要责任,而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必须要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德育内容的渗透,避免德育教学流于形式。此外,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多方技术手段的引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进而实现语文理论知识及德育知识教育有效开展,切实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志波 .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 考试周刊,2016(32):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