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新生入学初期不适应问题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   作者:王海红
[导读] 小学一年级新生在踏入学校这个新的环境的初期,要经历许多与幼儿园不同的新的体检,许多孩子产生不适应感。这些不适应直接导致儿童厌学心理并具有许多不良行为。本文将从新生入学初期不适应的原因分析和促进小学新生入学适应的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薛家小学   王海红

摘要:小学一年级新生在踏入学校这个新的环境的初期,要经历许多与幼儿园不同的新的体检,许多孩子产生不适应感。这些不适应直接导致儿童厌学心理并具有许多不良行为。本文将从新生入学初期不适应的原因分析和促进小学新生入学适应的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一年级新生 入学初期 不适应
        小学一年级新生在踏入学校这个新的环境的初期,要经历许多与幼儿园不同的新的体验,许多孩子产生不适应感。这些不适应直接导致儿童厌学心理并具有许多不良行为。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不适应的产生?我们又该怎样去解决呢?
        一、新生入学初期不适应的原因分析
        下面笔者通过教学和生活中几个个案来分析:
        (一)新要求带来的压力。
        个案一:东东不愿意上学,每天进校门前都要抱着妈妈大哭一场,拉着妈妈的衣角不愿放手有时还找借口,说这里痛,那里不舒服,到医院检查又没病。
        个案一分析:学习是童年期儿童的主导活动,但并不等于说,儿童从进入学校的那一天起,学习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他的基本活动。进入小学,教学要求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幼儿园孩子是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儿童只要掌握一些浅显知识就够了,没有强制性。但是,小学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查、检验以及由此引起的升级或留级,是国家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肯定或否定的体现。由此,教育者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力,同时他们又把这些压力施加在学生身上,对于初入学的孩子来说是较难适应的。同时,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提高了。在幼儿园时期家长对孩子要求不高,只要孩子学的开心就好,大都能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以鼓励为主。一进入小学,家长自身倍感压力,怕孩子跟不上,孩子在入学初期表现出来的不适应让他们更紧张,这种紧张间接又加到了孩子身上。对刚刚走进校门的东东而言,一切都是新鲜和陌生的。虽然新的环境、老师、同学令他感到新鲜,但教学要求和家长期望值的提高,令他感到种种不适应。他的内心处于一种非常不稳定,不平衡的矛盾状态,从而影响他的情绪、生活和学习,进而导致他入学的不适应性。
        (二)新环境带来的不适。
        个案二:面对一大群陌生的孩子,小林成了个“闷葫芦”。怕和其他孩子玩耍逗乐,完全是个“独行侠”。每天在学校,最热衷的是放学,将近放学时眼睛骨碌碌盯住门口,等待下课铃响就冲出去找父母。上学已有一两个星期,在班上还是一个朋友都没有。
        个案二分析:孩子入小学后与幼儿园的友伴分离,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由于入学新生互相不熟悉,“陌生感”强,加上缺乏交往的主动性和一定的技巧,会有一些孩子总是没有朋友显得孤独不合群,时间一长,易造成心理障碍。个案中的小林正因为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又缺乏交往的主动性和技巧,而被同学们所忽视,倍感孤独。
        (三)入学前的准备不充分。



        个案三:小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时会在上课时站起来,在教室后面走一圈或者在自己的座位上玩书包,经常被老师训。
        个案三分析:教学内容改变了,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的学习形式,到了小学被正规课程代替而且有家庭作业。每节课的时间也不一样,幼儿园一般是20分钟一节课,小学则是40分钟。而科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的幼儿上课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一般是15分钟。进入小学,孩子的活动范围、时间也受到了限制。孩子再也不能像在幼儿园那样,上课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必须老老实实地坐着长时间教学活动使孩子容易陷入不注意状态或学习障碍。个案中的小明,由于入学前的准备不充分,导致对于小学生活环境还不能适应,自制力不够。
分析以上三个个案不难看出,不适应感的产生跟新要求、环境的改变、入学前的准备不充分等因素有关。
        二、促进小学新生入学适应的策略
        (一)学校方面:
        1.合理调整作息时间。科学实验表明:小学低年级的幼儿上课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一般是15分钟,高年级一般是25分钟,而实际教学中每节课都是40分钟。对于低年级幼儿来说是不科学的。小学应专门为小学低年级幼儿设计作息时间表,科学合理安排幼儿的一天学习,注重动静结合。
        2、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这对幼儿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教师方面
        1.重视方法衔接。小学教师应多研究学前教育学及其心理学,了解幼儿年龄、心理特点,顺应他们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善于将游戏引入课堂,注重形象、直观教具的使用,力求把难以理解的内容变为通俗易懂的内容,把幼儿的兴趣引导到主动学习中去,主动构建学习,使幼儿顺利度过不适应期。
        2、小学教师要走进幼儿园。许多小学教师对幼儿园的工作规程、课程改革及教学要求不十分清楚。小学教师走进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帮助小学教师了解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特点。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幼儿园了解小学教改情况,熟悉小学教学计划的精神和各科大纲和教材的基本内容。
       (三)家长方面:
        1.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刚进入小学的幼儿,其学习和盛会适应困难的是客观存在的,在学习、游戏、交往等方面遇到困难时,家长应该多支持、多鼓励。
        2.给自己的孩子特别是退缩、害羞的孩子,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鼓励他和同伴一起游戏,教给他如何更好的与人交往、如何恰当地表达和控制情绪以及如何处理内心焦虑和冲突,这对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格特征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尽快使小学生适应小学教学是学校、教师、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做好一年级新生入学初期的适应工作,需要教师、学校和家长三方面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2)王艳丽:《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原因及对策》,《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 ,2007年
(3)朱智贤?:高等学校教材──《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