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算理剖析及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   作者:黄雪云
[导读] 乘法分配律是比较关键的一个教学内容,也是简便运算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但是很多学生在学习乘法分配律的时候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也很难去灵活的将公式运用起来。教师若是想要改变这一些问题,首先就要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能够牢记乘法分配律的公式,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着重的去培养学生一题多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去更加全面的去看待问题。

南宁市民主路小学  黄雪云  邮编:530023

摘要:乘法分配律是比较关键的一个教学内容,也是简便运算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但是很多学生在学习乘法分配律的时候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也很难去灵活的将公式运用起来。教师若是想要改变这一些问题,首先就要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能够牢记乘法分配律的公式,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着重的去培养学生一题多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去更加全面的去看待问题。最后,教师也应该将学生逆运算的能力重视起来,帮助学生真正的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
关键词:乘法分配律;数学;重难点
        引言:在学习到乘法分配律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加减乘除的运算,以及一些加法和乘法的交换。按理说,当学生有了一个比较扎实的运算基础之后,在学习到乘法分配律的时候应该会及时的掌握,但是现实的情况却截然相反。学生在学习完了乘法分配律之后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所以,教师若是想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习好乘法分配律,就要能够找到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并且让这些问题能够得到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式。
        一、乘法分配律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的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材问题
        人教版数学教材在对乘法分配律这一章节的讲解中,比较缺少对知识的趣味性描述,且课后的练习题较少学生无法拥有充足的练习量,导致学生无法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运用。其次,随着小数和分数学习的逐渐推进,更加重了乘法分配律的学习困难。
        (二)老师问题
        很多老师在进行数学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时,多将重点放在了计算方式组成的讲解上,缺少对计算方法和算理的讲说,导致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乘法分配律的形式无法深入的理解分配律的组成规律和算理,导致学生对计算失去兴趣。
        老师在传授乘法分配律时,很多教师出于追求教学进度,不会主动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现状,而是进行程序式的教学,从而导致学生的知识出现间断和新知识衔接不上的问题,且有些老师会在教学中使用传统灌输教学,这样在没有基础打底的情况下,只要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么学过的内容也会随之流失。
        (三)学生问题
        现在的学生自尊心特别强,对于不懂或是做错的题目会加以掩饰,乃至还会出现不懂装懂,尤其是被老师批评时,还会出现自暴自弃,从而造成学习中出现的困难。
        大部分的学生都缺少对于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对于以前学习的知识,在学习前期都会进行积累教学,但是对于乘法分配律来说前期是没有经验积累的;其次,乘法分配律的变换较多,从而让学生摸不清套路,找不到算理,导致在实际操作中无法运用。
        二、在数学教学课堂中优化乘法分配律教学策略探讨
        (一)微课导学,有效扫清学习障碍
        数学知识的学习有着其内在的联系和递进的关系,即如果没有充分掌握前置知识,新知识的学习也会出现诸多的困难,而如果将前置知识全部放置在课上讲解,无疑会浪费大量的课堂时间,对新知识的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慕课等教学方法的利用,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不断降低,一个更加开放的学习生态正在形成。而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充分利用微课这一形式,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帮助学生有效扫清学习障碍。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运算定律》一课中的"乘法分配律"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在课前自学阶段,教师就可以通过移动学习终端向学生发送关于这一知识的微课。其中既包括加法、乘法等基本运算方法的教学,也包括"乘法分配律"这一新知识的前置预习微课。在这一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个性化学习,如对乘法掌握不佳的学生可以重点学习乘法,对前置知识掌握较为扎实的基可以直接预习"乘法分配律"。这样,通过微课的运用,教师让学生进行了有效的个性化预习,为课堂探究扫清了前置知识的障碍。
       (二)数形结合,数学理论形象展示
        相比其他学科的教学,数学所讲解的内容较为抽象。而数字作为一种抽象化、概念化符号,在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某些时候也存在理解困难的问题,这就导致有些学生难以理解用数字表达的逻辑关系。数形结合是将"数"和"形"两个古老概念联合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而利用形之间的几何关联阐述数的逻辑关系本来就是其应用方法之一。而在小学四年级的"数"的教学中,教师也需要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以更加形象地展示逻辑关系。
        如在"乘法分配律"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在概念的展示阶段,教师除了用数字表示外,还可以搭配相应的图形。如2×3+2×4=2×(3+4)即可以用图形表示为3节2厘米的线段和4节2厘米的线段之和与3+4节2厘米的线段长度相等。这样,教师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形象地展示了乘法分配律,有利于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公式,这对于小四年级数学的高效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分层作业,练习提高应用能力
        俗话说:"实践是最好的老师。"而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作业起着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作用。但学生知识基础不同,所适合完成的任务难度也不同,这也就导致大班制学生作业完成效率较低。分层教学是向不同学生布置不同任务的方法,切合新时代以来的个性化教学且教师工作量较低,能有效提高每个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故在小学四年级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分层作业的布置,以合理的练习有效提高学生知识水平。
        如在"乘法分配律"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在课堂教学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布置分层作业。第一层次教师可以布置直接利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的题目,如25×(40+4),要求所有学生完成;第二层次教师可以布置变式题考查学生的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如99×99+99,要求大多数学生完成;第三层次教师可以布置用最简便的方法计算的题目将能够用乘法分配律和不能利用乘法分配律的题目结合在一起,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要求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完成。这样,通过分层作业的布置,教师有效地让每个学生完成了适合自己的作业,在负担合理的情况下有效提高了所有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四年级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则需要充分利用微课帮助学生有效扫清学习障碍;以数形结合的方式形象展示数学理论;并构建分层作业提高学生应用能力。这样,教师才能提高小学四年级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综合性知识的能力,为小学高学段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做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周建.“乘法分配律”难点突破之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1(02):18-19.
[2]张岚.“乘法分配律”教学策略探究[J].山东教育,2019(13):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