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老年学习者的教育教学创新路径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   作者:梅小方
[导读]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推动着信息时代的前进,老年学习教育日渐成为教育领域重要的一部分。“互联网”+“教育”的模式成为信息时代老年学习者的重要方式。老年教育要加强创新发展、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内容,以满足老年群体的学习诉求,建立系统化的老年教育知识架构。老年教育课堂与信息技术可能会面临一些不适之处,对此要加强老年群体教育在信息时代的创新路径。

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梅小方 邮编:323500

摘要: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推动着信息时代的前进,老年学习教育日渐成为教育领域重要的一部分。“互联网”+“教育”的模式成为信息时代老年学习者的重要方式。老年教育要加强创新发展、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内容,以满足老年群体的学习诉求,建立系统化的老年教育知识架构。老年教育课堂与信息技术可能会面临一些不适之处,对此要加强老年群体教育在信息时代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老年学习者;信息时代;教育教学
        引言:教育现代化发展需要教育信息化为基础,同时也是我国教育领域发展变革的重要标志。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已经成为我国新时代教育的重要要求,信息时代的加快变革促进教育先嗲话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加强老龄群体教育教学创新成为新时代的要求。老年群体教育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贴合信息时代教学要求,通过在线教育、云课堂的方式满足老年群体对于精神文化和知识方面的诉求,老年群体教育在信息教育时代同样也面对者诸多挑战。
        一、老年学习者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意义
        (一)满足老年群体的学习自主性
        信息时代下教育双方的地位愈发平等,要求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进行沟通交流,老年群体面对丰富的信息和知识激发了自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引导老年群体进行自主探索,教师尽量不干预老年群体的学习过程和行为。在信息时代的引导下,老年群体开始自主探索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老年群体与传统获取知识的方法不同,在信息时代老年群体渴望自身正在参与到时代发展和知识建构中,许多老年大学顺应时代要求在课堂中融入探究学习、项目探索等方式,同时教师应从老年群体的学习需求出发,为老年学习者在信息时代的知识学习营造良好的自主探索学习氛围。
        (二)学习活动多元化选择
        老年大学的课程安排多为艺术类课程内容,除此之外还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信息化时代下人们不仅追求物质需要,对于精神文化需求愈发重视,老年群体的教育课堂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信息时代打破了教育课程的时空限制,老年群体也可以享受更加多元化的课堂内容,老年大学应该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教育内容,满足老年群体差异化的学习需求,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活动和项目,真正推动处处可学、人人皆学的学习氛围。
        二、老年群体教育教学在信息时代面临的问题
        (一)媒介差异使老年群体学习被动化
        现在的老年大学运用的学习媒介不同,导致老年群体在学习知识时产生差异化的问题。传统纸质媒介更加符合老年群体的学习习惯,而信息化时代的电子媒介功能更加复杂,让老年群体尤其是眼睛、听力等出现问题的老年人学习起来更加吃力。媒介载体与知识内容匹配得当可以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学习热情。当下应当努力提升老年群体对于媒介技术的接受度,可以设置技能培训课,让老年人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轻松,主动学习使用媒介技术,便于教师探索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二)单一的课堂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不同于以往的课堂教学手段,更成为了教学平台,老年群体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平台进行交流沟通,创新老年课堂教学方法。


老年群体的学习思维较为固定,并且偏向于面对面的、线下教师教授课堂,面对海量的互联网信息资源老年群体较为难以适应。不同的老年群体具有很强的差异性其智力、背景、年龄等都各不相同,老年群体课堂难以进行差异化教学。教室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方法激发老年群体的学习自主性,并且可以在课后对老年学院进行一对一指导、解答疑惑。
        (三)教师未建立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老年教学课堂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整合课件和教育资源,教师需要及时进行培训和更新教育理念建立良好、系统的知识架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老年学习群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全面考虑老年群体的基本特性,老年群体教育具有非正式性、灵活性和差异性等特征,因此老年群体的教育内容不只包括学科基础知识,还要根据独特的群体进行教学活动。一般而言,在经济发达地区老年群体具有更加丰富的知识储备,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老年群体的知识储备较为欠缺,因此教师要根据地域差异及时更改教学内容和教育目标,为此,教师要整合多学科的教学内容和信息资源,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准。
        三、创新老年群体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发展路径
        (一)课程架构虚实融合
        老年大学未来的教育方式将是在线课程与线下课程结合的方式,虚实结合成为常态化的教育特点。“虚”是指课程的一部分显性内容采用线上的信息化教育方式,“实”则是在线下课堂中,老年群体与教师进行实际的互动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时采用的具体形态。显性知识以视频、文字等方式进行表达,通过教师的教授可以自主学习,教师的气质则呈现出默会的知识,可以在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但是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教师可以通过亲身实践进行教学、树立榜样。老年大学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呈现教师的仪态和表情,让老年群体在学习时得以近距离观察和学习,达成明显的学习效果,在VR、AR、MR等技术的支撑之下,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远程技术实现丰富的教学活动,可以与线下课程进行有效衔接。
        (二)教学组织重新定义
        在以往的授课方式中以集体教学为主,班级按照学生年龄和学历进行划分该方式无法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在课程中只能针对部分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无法实现全面性的有效教学。目前在教育现代化要求下重新定义传统的教学组织,制度化教育不在适应当下的时代要求,信息化时代下教学组织的形式也在不断的更迭变化,人工智能成为教师的新形态,教学组织更加创新化,为老年群体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指导。同时,教师也可以运用信息化平台,对老年学生群体的知识漏洞和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教师资源整合和信息技术对于教育的个性化和精准化程度都进行了大幅度提升,教学组织的形式也进行了创新发展,根据老年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为不同的学生制定差异化的教学方案。
        四、结束语
        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之下,信息技术为老年群体教育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教育方案,信息时代下老年群体对于信息资源也有着一定的需求,同时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注重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知识需求也是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在课堂中融入信息技术,对于老年教育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创新信息时代老年群体的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也要注重信息时代与老年群体教育教学的适配性。
参考文献:
[1]耿培军.探析信息化视角下老年教育的发展[J].科幻画报,2019(06):245+247.
[2]付晓萍.信息化视角下老年教育的发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01):120-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