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教学融入小学低段数学课堂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   作者:张颖珍
[导读] 随着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数学课程在小学教育领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高质量的小学数学课程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很多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更注重为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导致数学课程教学质量不高。基于此,本文通过深入探究小学数学课堂中游戏化教学的应用策略,以期

南昌市文教路小学   张颖珍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数学课程在小学教育领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高质量的小学数学课程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很多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更注重为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导致数学课程教学质量不高。基于此,本文通过深入探究小学数学课堂中游戏化教学的应用策略,以期提升小学数学课程教育教学质量,为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小学是学生养成各项数学基础能力的重要时期教师在这一时期的课程中教学中采用游戏化的课程教学手段,能够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从而实现课程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这是因为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段的小学生在学习理论化的数学知识时,具有明显的兴趣导向性,如果我们只是通过“课堂听授”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进行知识记忆,势必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游戏化”课程教学活动符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能够在提高学生课程参与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当前的小学低段数学课程中,很多教师对游戏化的数学课程教学方式认知不足,在课程中采用理论灌输的数学教学手法,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难以提升。由此可见,创新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形式,推动游戏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应用是很有必要的。
        一、明确课程目标,形成教学导向
        在小学低段数学课程中开展游戏化教学活动,需要教师首先对课程教学目标形成明确,保证游戏化教学活动的作用和效果: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兴趣导向性,这种情况决定了小学数学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我们在小学低段数学课程中应用游戏化教学手段,“游戏”不是课程教学的目的,而是为了实现“学生数学知识学习能力提升”这一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有效教学方式,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在课程中要设计符合学生实际认知能力的教学目标,从而保障游戏化教学内容的合理性。
        以笔者的课程教学活动为例,我在指导学生学习《认识图形》的相关课程知识时,这节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在于指导学生对简单的图形形成基本的认知,那么我们在设计游戏化的教学内容时也应该从这一角度出发:我在这节课程中应用了不同形状的玩具道具来组织游戏活动,同时发动学生开展“我来找一找”的自主探究活动,来找一找身边的物品中,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三角形。通过这样的课程教学方式,能够在推动学生表现自己的过程中,深化他们对图形知识的理解与认知,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实现课程学习质量的提升。



        二、合理安排时间,实现寓教于乐
        小学数学课程的课时是固定的,如果教师想在课程中采用游戏化教学手段,需要保证课程的正常教学秩序不受影响。因为游戏化教学手段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数学理论知识讲解的重要辅助形式,如果在课程教学中过度应用游戏化教学活动,可能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教师难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那么我们在开展游戏化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结合课程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能力合理安排课程实践,做好整体的课程教学规划,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
        以笔者的课程教学活动为例,我在指导学生学习《位置》这节课程的相关知识时,为了使课程教学活动更加具有趣味性,在这节课程中我要求学生按照做早操的位置站好,然后要求学生快速回答自己与周边同学之间的相对位置。整个课程的游戏时长设置在8-10分钟之内,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环境下对“位置”的相关知识形成有效的理解与掌握,从而实现课程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三、简化重难知识,增强学生理解
        与其他的数学课程教学方式相比,游戏化课程教学方式的优势在于,教师能够以游戏的形式对抽象性的数学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从而使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形象化的认知,可以说针对数学课程中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的数学课程知识,游戏化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等重难点知识的理解,符合小学低段学生的个人思维方式。
        以笔者的课程教学活动为例,我在指导学生学习《统计与概率》的相关课程知识时,在课前我首先为学生讲述了相关的课程概念,但是学生对抽象性的“统计”“概率”等数学概念知识的认知不够全面,因此在这节课程中我通过红黄绿三种颜色小球指导学生做游戏,比如每次捞出红色小球的概率是多少、这种概率是怎样计算出来的,那么这种过程叫什么等等,通过这样的游戏化教学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统计与概率》知识的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统计”“概率”等理论性知识的理解与认知。
        结语:
        综上,小学是学生养成各项数学能力的基础阶段,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数学课程中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从而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在现阶段很多数学教师对游戏化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针对这种问题,我们要及时转变数学教学理念,在不同的数学教学模式中融入游戏化的教学内容,在提高学生参与度同时,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理解”数学知识的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宇晴.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81.
[2]陶怀福.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2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