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提高耐力素质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   作者:欧春燕
[导读] 耐力,是小学体育教材中的必学内容,是小学高段国测中的重要项目之一,也是衡量每位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重要标准。为进一步提升学生耐力素质,体育教师要从学情入手,结合体育游戏、合理分层教学,充分制定有效的体育评价等有效策略,以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耐力素质。

浙江省温州市建设小学  欧春燕    325800

摘要:耐力,是小学体育教材中的必学内容,是小学高段国测中的重要项目之一,也是衡量每位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重要标准。为进一步提升学生耐力素质,体育教师要从学情入手,结合体育游戏、合理分层教学,充分制定有效的体育评价等有效策略,以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耐力素质。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体育、耐力素质、有效、策略
        耐力素质是指机体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在国家体质健康测试的项目中,耐力项目的评价指标占有重要的位置,也是每位学生取得优异测试成绩的关键项目。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课堂中,也是一线体育老师们长期紧抓的重点内容之一。
        从国测成绩分析,小学生的耐力素质成绩优秀率低于灵敏、速度等项目,其原因多种。受应试教育思想的限制,一些学校追求升学率,不得不降低正常体育课程的占比,学生的锻炼时间被压缩,较多学校没达到“在校锻炼一小时”规定。另,大多体育教师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学中缺少趣味性引导,体育教学内容枯燥,学生难以在体育课程中获得运动的快乐,导致学生对一些体育项目失去参与积极性,甚至对耐力项目产生畏惧。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耐力素质迫在眉睫,经笔者多年实践,提高耐力素质的具体有效策略为:
        (一)结合游戏,提高耐力参与兴趣
        小学高段的孩子有一定运动技能基础,对一些事物逐渐有了自我认知,但身心发展未完全成熟。课堂中,采用单一的体育技能讲解模式已不能引起他们参与的兴趣。笔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将趣味游戏引入课堂,构建更符合高段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耐力素质的同时将内容的趣味性带入课堂,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技巧。摒弃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借助体育游戏、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提升耐力素质的教学效果。
        如,在课前的热身阶段,打破传统枯燥的绕操场慢跑形式,将各游戏或素质练习贯穿始终。在持续性的5分钟慢跑中,增加各类图形跑、跑动中做各种素质练习,如高抬腿、后踢跑、侧身跑……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达到耐力热身的同时又做好了各关节部位的活动。
        又如,体质健康测试50米*8项目前一个月,笔者有计划和有目的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是这样将趣味性游戏安排在各节课堂中:
        1.同项不同距接力。分小组,结合学生的自身素质以及实际情况,为其安排不同的耐力跑距离设置400米、600米的接力赛,采用弱者先选,强者让距跑的模式;
        2.男、女小组混合接力赛;
        3.同距反复跑。利用篮球场,从两端的边线进行5-7次往返,采取交叉跑、追逐跑等形式,每往返一次摘取一面小旗,赛一赛,看谁旗子多;
        4.变速跑追球跑。在教师和同伴的帮扶下,完成弯道慢跑,直道快速追球跑练习。
        (二)合理分层,重视差异体验成功
        小学高段学生的身体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耐力项目,能力的强弱更是区别明显。传统的耐力素质教学中,体育老师往往采用的是让学生按布置的要求,绕操场慢跑几圈。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并未对学生的耐力素质的提升产生促进作用。而且,过度的绕圈跑,会让学生对耐力项目产生抗拒,从而失去参与锻炼的兴趣。因此正确、合理的采用分层教学,对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素质发展需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如,笔者根据班级学生的第一次50米*8测试成绩,并结合学生的自身身体素质等因素,将学生分为优秀、良好、加油三个层组。安排达标赛、超越赛、追赶赛三种活动形式。达标赛为跑完400米即可过关;超越赛为优秀层和良好层学生参加500米的耐力跑,能在自己原50米*8的测试成绩基础上增加35秒的为“超级生”;追赶赛,为自主比赛项目。每位学生可以自己挑选1-2位同伴,在练习中通过相互鼓励,一起完成50米*8通过以优带弱,以快带慢的形式,不仅对耐力素质较好的学生可以得到多一次的练习机会,更是为有惧怕耐力项目的学生,情境于同伴的鼓励下参与挑战,体验成功,是提高耐力素质的绝佳时机。
        (三)有效评价,提高自主运动行为
        科学、合理的体育评价可以促进体育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合理安排和调整,更是为学生及时发现自身体育素质不足的有效依据。在小学高年级段,小学生的整体思想认知还不成熟,此阶段的他们需要教师的有效和针对性的评价,以达到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下表是笔者在体育课堂评价中的实践操作:(见下表)

        有效的体育评价,利于学生清晰的了解自己的不足,能针对性的选择项目参与运动,对提高各项运动技能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更是为学生主动参与运动行为提供很好的标准。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应从学情出发,继续积极、努力探索解决耐力提高的有效策略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克服困难,用更多、更合理的教学方式、练习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升耐力素质,推动体育教学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宋飞船.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耐力素质的策略[J].体育风尚,2020(03):172.
[2]杨福顺. 小学体育耐久跑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A].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