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任务教学,驱动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   作者:池晓芬
[导读] 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立德树人被推上了一个全新的舞台。在此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要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方针,通过对新课改的新要求、新标准的深度解读,依托任务驱动教学的优势,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在探究过程中感受语文魅力,在学习中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跃迁,从而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温州市龙湾区沙城镇中学    池晓芬

摘要: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立德树人被推上了一个全新的舞台。在此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要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方针,通过对新课改的新要求、新标准的深度解读,依托任务驱动教学的优势,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在探究过程中感受语文魅力,在学习中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跃迁,从而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初中语文;教学质量;路径探究
        引言:新课改背景下,开放式探究性学习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研究领域一个全新的课题。从目前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过于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育并未过多涉及,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语文思维的发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育的短板,其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核心素养、情感认知等方面的培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阐述,希望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份参考。
        一、以任务为基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人云:“兴,使人行其方之剂也,何以育兴?亦一门之学也。”学习兴趣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活力,亦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依托任务驱动,改善传统课堂氛围的同时,增强学生情感认知。
        以蒲松龄的《狼》为例,该篇逻辑严谨,情节生动,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将抽象的文言文以图片、影像等方式展示于学生,并将文中重要词、语、通假字进行标注,引导其联系上下文进行探究。学生在系统学习完文章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对文章进行复述,并对狼和猎人的行为进行分析,促进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的同时,为后续深度学习铺路。
        二、以逻辑为导向,突破语文写作难点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文学,其知识冗杂、关联性强,对学生情感认知、逻辑思维等能力的要求较为严苛。写作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目前初中写作教学中,从题目要求到文体形式,都是语文教师进行选择,而学生只是一味地跟随教师的引导进行写作,在对写作材料进行分析时,许多学生往往都会被材料内容所限制,致使这种特定的情境下,学生也很难写出有内涵的文章。对此,教师可以借助任务驱动教学的优势,通过问题、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梳理、引导学生探究,实现思维跃迁的同时,提高其知识运用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以“越努力越幸运”话题为例开展写作训练。学生在确定写作方向以及内容之前,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引入一些成语,例如:事半功倍、南辕北辙,将这些成语以故事的形式展示于其,并让其探究“努力、幸运”的关系。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对学生阐述的内容及其逻辑方向进行记录。随后,教师可以引入幸运、中奖等概念让学生进行二次分析。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梳理二者的本质,从而使其学会辨析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增强自身思维逻辑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以图片或影像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一些伟人成功的案例。比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鲁班上山割草,手被草划伤,给予其发明锯子的启示等等,教师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这些事情进行串联,让学生总结事物发展规律,从而得出:偶然的成功必然需要不断地努力。这样一来,在任务、问题的驱动下,促进了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提升,为其日后学习打下了扎实基础。
        三、以网络为媒介,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逐渐成为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辅助工具,其丰富的教学资源与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深受学生青睐。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创设多种形式的任务情境,拓宽学生语文视野的同时,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例如教师在讲解《济南的冬天》一文时,可以将本节课教学目标及知识难点下发给学生,并设置多种形式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例如:作者如何描写济南的冬天?为什么作者说冬天的济南是“理想的境界”?学生思考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创设多元情境帮助学生进行梳理,使其进一步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单元整合阅读,以图片、影像等形式将枯燥的文字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制定“双线”评价体系,以线上、线下为分界点,针对学生学习能力设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及内容,并制定多种形式的激励措施,鼓励学生突破自我。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课上小组合作探究、课下分层结对巩固的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先进分子”的带头作用,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同时,为学生日后发展增添一份保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法的出现,为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奠定了基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要秉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通过对教学内容、课程标准的深度解读,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其自主探究意识养成。除此之外,教师在后续教学工作中要“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为前提,积极探索任务驱动法与语文课程的联系,探寻合适的切入点,完善学生知识框架的同时,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杨世才.任务驱动策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妙用[J].科技资讯,2020,18(32):86-87+148.
[2]刘丹. 任务驱动法提升初中生整本书阅读能力的策略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