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   作者:严玉红
[导读] 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要求教师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小数学教学也是这样。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创新能力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科学的数学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因此需要教师加以重视,教学中应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采用相应教学方法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为其核心素养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马祖小学 严玉红

摘要: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要求教师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小数学教学也是这样。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创新能力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科学的数学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因此需要教师加以重视,教学中应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采用相应教学方法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为其核心素养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核心素养
        小学生由于年纪小,没有形成良好的形象思维以及逻辑思维,而数学知识具有一定复杂性和抽象性,开展数学教学时,学生很难掌握数学知识,认为学习数学难度较大,从而很容易对数学学科产生抵抗情绪,不利于后期教学工作的开展,也难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在这样情况下,数学教师应该遵循新课改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充分优化教学内容,采用合理教学方法来教学,将抽象知识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保证教学趣味性,使学生更积极参与数学教学,由此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思维,最主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增强创新能力。
        一、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对于一项事物具有兴趣后,才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关注和探索,因此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性,从而更有效的参与到教学中。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充满探知欲望,可使其思维不断发散,进而形成创新思维,经过不断的累积,即可提升其创新能力[1]。学生对于学习数学具有强烈的兴趣,才可以获得良好数学体验,由此提升其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教学中应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对“可能性”相关知识教学时,为使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在教学导入环节举一些生活中会遇到的可能性时间,像是“打开电视正在播放广告的几率?教师总共有白、粉、蓝三支颜色粉笔,选择一种写字,选到蓝色的几率?”学生容易被此类问题吸引,教师可引导学生猜测,并让学生应用自己手中的物品进行实际演练,以此体会发生该事件的可能性。此外,教师也可引导学生进行抛硬币游戏,主要是猜测硬币在抛起后正反面朝上的情况,并引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应用“可能性”语言来阐述结论,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掌握事件发生的不确定以及随机性等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参与程度,并且是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对生活中相应事件有所了解,并将所学知识落实到实践中,由此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二、注重拓展学生解题思路
        创新能力提升需要有创新思维为基础,为使学生形成良好创新思维,数学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良好地学习条件。数学教学中较为常用的思维训练方式是练习数学习题,数学习题能够拓展和延伸基础的数学知识,学生在习题训练中能够发散思维,提升其思维能力,并且在探究数学知识过程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应有效引导学生创新解题思路,基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来解答问题,使其思维不断创新。在解析数学题目时教师应合理引导学生,使其思维不断发散,长期积累学生能够拓宽解题思路,这对于其数学知识学习以及未来发展都具重要意义。数学教师需鼓励学生突破传统思维禁锢,采用更简单合理的方法获得准确答案,提升学生学习水平,并培养其创新思维[2]。比如在计算“1456+1997=?”这一习题时,教师可提问:“同学们除了之前学过的列竖式方法获得答案,还有哪些方法能够简单的获得答案?或是应该以怎样的思路来解答?”学生在思考和探讨后可能会提出拆分1997为(2000-3),那么这道习题将变为“1456+2000-3=?”最终获得答案时3453,这样的计算方法更为简单,学生将会由此拓宽思路,进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创新能力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三、注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最终应用到生活中,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数学教学时,可结合教学内容举一些生活实例,使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感到亲切,这样学生会更加积极的思考问题。比如在对“认识时间”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基础概念及知识,并且可在生活中有效应用,对钟表进行准确辨认,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对于生活的重要性。教师可在课程开展前让学生应用硬纸板自己按照家中时钟或是书上钟表图片制作一个钟表,确保有准确的时针、分针和秒针,教师在课上引导学生进行时间变化的演示,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准确掌握相关知识。在学生牢固掌握时间知识后,教师可引导其认识与钟表时间变化相关的“角”相关知识,以此起到复习巩固作用例如“时钟处于十点十分时,时针与分针位置关系是什么?其夹角是什么样的?”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以及生活经验进行作答。由于数学知识较为抽象,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可让学生在纸张上画图,将知识内容呈现出来,学生通过图画,能够更快速、准确的掌握其中各个要素,这有利于学生正确探究问题,并激发其创新思维。此外,教师也可引导学生思考时针与分针处于什么位置时会形成平角、直角、钝角以及锐角,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思考,这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以及策略,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作为核心素养重要组成部分的创新能力培养也非常重要,需要数学教师加以重视,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学习情况以及学习需求开展合理、科学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以此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形成创新思维,最终提升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妥小华.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20(22):64-64.
[2]孙玉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中华少年,2020(4):98-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