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转变的对策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   作者:严信正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高中教育教学方法也在不断进行着革新,这也为高职物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紧密围绕新课标的要求,秉承素质与生本教育观念,不断革新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从而在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同时,为学生物理素养的发展保驾护航。基于此,本文以新课改为背景,就高中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对策做了详细阐述,以期能够给广大教师带来一些新的教学借鉴,共同为高中物理教学的现代化改革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第二高级中学   严信正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高中教育教学方法也在不断进行着革新,这也为高职物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紧密围绕新课标的要求,秉承素质与生本教育观念,不断革新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从而在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同时,为学生物理素养的发展保驾护航。基于此,本文以新课改为背景,就高中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对策做了详细阐述,以期能够给广大教师带来一些新的教学借鉴,共同为高中物理教学的现代化改革与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对策
        一、引入信息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对于高中生同样也不例外。他们只有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才会以更热情和更专注的姿态投身于学习中来,进而获得更多学习收益,这也要求物理教师应当时刻把握趣味教学这一主线,以此来提高教学有效性。而若想实现这一目标,依靠以往言语填灌式的教学模式显然是不现实的。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极富时代性与先进性的教辅手段,能够增添课堂的趣味性,是备受当前高中生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将信息手段渗入到课堂中来,以图片、音频、影像以及微课等方式来形象化地展现物理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例如,在讲授“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点时,教师可展示诸如跳水、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等相关的影像片段,从而在激起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将章节内容形象地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更加便捷和深刻地体悟到相关知识点的内涵精髓。又如,在讲授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点时,由于涉及到一些条件苛刻的实验,教师可依据微课技术之便,展示这些实验,并在其中设计一些启发性、阶梯性的问题,然后结合讲解来让学生更加便捷地领悟到章节知识点的要义,提高其学习效果。
        二、运用课堂设问,培养物理思维
        设问不但是高中物理课堂的重要教学方式,而且还是师与生进行交互的重要手段。通过设问,教师能够掌握真实的教学反馈,并对学生进行正向化的学习指引,深化学生物理认知的同时,促使其物理以及科学维得到充分良好的发展。对此,物理教师应当杜绝单方面的填充授课方式,依据章节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物理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为其科学思维发展指明方向,从而让核心素养教育在物理课堂之中落地生根。例如在讲授“力的合成与分解”时,教师可提问:“有两个人用一根棍子抬水,他们是相互靠近一点省力气,还是离远一点省力气呢,为什么?”、“为什么晾衣服的绳子大多都有着一定的弧度,究竟是绳子绷紧好还是不绷紧好?”然后指引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来思考其中的道理,通过这种生活性强的课堂设问来激起学生的思考热情,同时让他们能够更加便捷和深刻地体悟到物理知识的内涵精髓,为他们物理以及科学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石。



        三、引入小组合作,深化物理认知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高中教育教学中比较时兴的教学方法,将其引入到物理教学中来,不但能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也能营造探究型课堂氛围,实现学生物理认知的发展。对此,高中物理教师可加强该模式的教学渗透,以合作之力推动物理课堂教学以及核心素养教育效果的提升。例如,在讲授“电路设计实验”知识点时,教师首先可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物理水平,秉承异组同质原则,在班内组建多个4-6人的物理小组,各组不但有一些物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而且也要有一些物理学习能力稍差的后进生,以此来打造以优带弱、共同提升的课堂环境。接着,教师可布置“设计电路图”的组别任务,指引各组成员通力合作一同完成相应任务。期间,教师还需做好教学巡视工作,这样既能够保证课堂秩序,而且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及时性的点拨,助力小组合作模式得以良好运行。最后,教师可指引各组以此展示自身的设计成果,诉说一下自己组的实践思路和经验,并且与他们一同总结出正确的电路图设计方法。如此一来,便可在提高课堂趣味性,激起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深化他们的物理认知,可谓是一举多得。
        四、注重趣味实践,提升教学效果
        众多教育实践证明,如果想要保障教学效果的话,单纯依靠课堂授课是完全不够的,还需辅以科学有效的课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获得认知内化和能力提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由于面对高考的压力,部分教师常常会通过布置很多课后习题来希望达到巩固学生认知的目的,然而,题海战术往往会在无形中给学生制造很多负担,很容易致使他们产生厌恶或抗拒情绪。因此,教师不妨根据物理学科特点,布置一些趣味实践形式的课后作业,以个性化和趣味化的课后练习,让学生能够深刻掌握相关知识点。例如,在讲授完“热学”的知识点时,教师可指引学生在课后进行“杯子走路”趣味小实验,并且让他们依据所学知识和网络资料来进行趣味实验操作,促使他们能够在此过程中得到认知的深化和能力的提升。
        五、革新教学评价,促进知识构建
        对于高中物理教学而言,教学评价始终是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然而,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部分教师经常以成绩为主要标准来进行评判学生的学习成效,这极容易让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受到打击,更不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对此,物理教师一方面要打造结果性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教评模式,在面向成绩与结果的同时,将探究意识、创新能力、学习态度以及课堂表现归入到教评标准中来,以综合性和全面性的教评来为学生物理素养发展提供良好助力,另一方面要在师评的基础上,将自评、互评、组评甚至家评等多种教评方法引入到课堂之中,通过多样化的教评方式来丰富学生的物理思路认知,使他们的物理素养得以有序化发展。
        总之,在新课改旗帜下,物理教师还需牢记自身的育人使命,不断运用新思路、新方法来革新教学模式,积极打造趣味化、多样化以及实效换兼备的物理讲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为他们物理素养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